近日,國際濕地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在阿聯酋迪拜舉行。海南省海口市作為全球城市濕地保護管理的最佳實踐案例之一,將角逐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並在會上作經驗交流和分享。

      近年來,海口市把生態建設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全力推進濕地保護和濕地修復,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濕地城市。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五源河濕地公園、東西湖三角池公園等多個濕地公園相繼落成。碧波盪漾、水草豐美的濕地公園讓海口更加靈動。

      打響濕地保衛戰

      海口自古有“水城”之稱,全市濕地面積近3萬公頃,有濱海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人工濕地4個濕地類及11個濕地型,濕地率達12.7%,既有首批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被譽為“中國紅樹植物基因庫”的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有堪稱“濕地博物館”的火山熔岩濕地。

      隨著城市發展,濕地面積逐年減少。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高強度的開發建設讓美舍河自凈能力不斷減弱,成了海口的黑臭水體。海口市投入數億元資金治理卻無明顯成效。2004年至2016年,海口羊山地區濕地面積減少了1/3。

      始於2016年的濕地保衛戰,首先瞄準的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美舍河。2016年年底,海口全面啟動美舍河綜合治理工程,綜合考慮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摒棄過去河道硬化渠化治理方式,採用“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治理路徑。特別是在美舍河流域鳳翔段3.5萬平方米的建築垃圾堆棄場,利用原地形落差建設八級凈水梯田人工濕地約1.4萬平方米,並融合了10余項中國科學院水處理專利技術,通過填料過濾、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代謝等,每天可處理5000噸生活污水,是全國最大的用於處理生活污水的人工濕地。

      如今的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獲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文藝演出、攝影展覽、科普參觀等活動常在園區開展。

      迎來發展新動力

      水清岸綠,魚躍鳥飛,包括濕地在內的生態環境,不僅提升了海口的顏值,更提升了城市的價值。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人民生活品質的增長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展現城市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海口成為國內外企業發展佈局的重要選擇。2017年全市引進招商項目141個,協議投資近1800億元。今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普華永道等先後落戶海口。2017年全市接待遊客2428萬人次,增長11.1%;美蘭機場旅客吞吐量達2258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依託生態環境優勢發展綠色産業,依託經濟發展為環境保護提供資金和技術,成為海口發展的新目標。近年來,海口否決了200多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從源頭上為保護生態環境設置了一道綠色門檻。推動新興綠色産業發展,全力聚焦旅遊、金融、網際網路、醫藥製造、交通物流、熱帶特色農業、文體産業等12個重點産業,加快形成高端引領、協調融合、綠色低碳、優質高效的産業體系。

      優美的環境促進了海口鄉村生態遊。美蘭區三江鎮的鶴舞九湖,是濕地文化與農耕文化相結合的鄉村生態旅遊片區,每年吸引遊客近5萬人次;秀英區永興鎮的馮塘綠園,是一個集羊山濕地、生態農業、民俗文化、創意産業等多元素融合的鄉村生態旅遊區,給每戶村民帶來2萬多元年收入;美蘭區演豐鎮依託紅樹林濕地開展民宿體驗,年接待遊客20余萬人次。

       構築綠色新生活

       海口強化頂層設計,不斷建立完善長效機制,調動群眾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共建共治共用。2016年年底,市長任組長的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常務副市長為全市濕地保護修復總協調,每個濕地保護修復項目由一名市領導牽頭;成立海口市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作技術支撐,建立合理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配備濕地保護專職人員。

      海口還編制《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將全市濕地生態功能區劃分4個一級功能區和12個二級功能亞區,全市近3萬公頃濕地納入保護範圍。根據規劃,海口著力建設1個濕地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級濕地公園、2個省級濕地公園及45處濕地保護小區,保護面積達6369公頃,佔陸域濕地面積的64.38%。

      海口吸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濕地保護中來。據統計,海口市4個區有超過54支濕地保護志願服務隊,志願者人數超過2000人。10月21日,共青團海口市委組織30余位海南大學留學生到鳳翔濕地公園參加濕地保護志願服務講解員培訓活動,這批留學生志願講解團學員將於近期上崗。

      目前,海口濕地保護志願服務體系逐步完善,50余家公益組織積極支援和參與開展濕地保護志願服務活動,逐步實現了志願活動常態化、專業化、規模化,全社會構築綠色新生活,關心濕地、關愛濕地、保護濕地的氛圍已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