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由山東建邦集團投資建設的建邦聊泰黃河公鐵大橋正式通車。作為聊泰鐵路的先期控制性工程,大橋連接聊城市東阿縣與濟南市平陰縣,以公鐵合建橋跨越黃河,上層為公路橋面,下層為鐵路橋面,線路全長13.452公里,其中橋梁段全長3.367公里,路基段全長10.085公里,採用五跨連續鋼桁梁,最大跨度180米,是目前國內最大跨徑的平弦鋼桁梁公鐵兩用橋。
2010年底,一座同樣名為“建邦”的黃河大橋在濟南建成。南接濟南二環西路、北通國道309線,濟南建邦黃河大橋通車後極大改善了濟南北出口的交通條件,對於濟南“北跨”戰略的實施和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發揮了重要作用。十餘年過去,如今的濟南建邦黃河大橋助力人流、物流、資訊流高效流通的同時,也助推區域經濟發展更具活力。
時光流轉,十四年後通車的建邦聊泰黃河公鐵大橋雖然同樣橫跨黃河,但又不同。從技術層面看,將重達1.5萬噸、780米長的主橋鋼桁梁架于黃河之上,絕非易事。為減少鋼桁梁架設施工對河道的干擾和破壞,團隊採用多點同步頂推技術,做到各個環節精準同步。鋼梁吊裝區域位於黃河灘地,該地風力風向並不穩定。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鋼桁梁拼裝,相當於在18層樓的高度上“穿針引線”。為做到“安全、環保、高效”施工,建設團隊採用了智慧、倣真等多項先進技術。
如今跨黃修橋,更多創新圍繞保護黃河生態展開。建邦聊泰黃河公鐵橋水中樁基施工,因地質複雜,泥沙含量極大。根據規範要求,嵌岩樁的清孔標準為底部沉渣不大於5釐米,為快速有效清孔,項目技術團隊首創“泥沙分離器+氣舉反迴圈清孔”方法,不讓廢水、廢渣進入黃河。同時,採用長護筒穿越砂層直接進入河床非透水層,嚴格控制護筒焊接品質,避免護筒內泥漿與河水串通。
十幾年間,跨黃的方式變得多元。除黃河公路橋、鐵路橋外,還出現了黃河隧道、公鐵兩用橋等,不少新建橋梁預留了軌道交通等出行通道。被稱為“萬里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是黃河流域首條公軌合建的交通隧道,開創了黃河由水上橫跨到水下穿越的新時代。隧道通車後,開車最快5分鐘、坐地鐵2.5分鐘即可穿過黃河。
從數量上看,近年來跨黃通道實現快速增長。以濟南為例,目前共有17處跨黃通道,今年將加快推進濟濱高鐵公鐵兩用橋、黃崗路隧道、航太大道隧道等10處跨黃通道建設。按照規劃,濟南市域183公里黃河上規劃了跨黃通道34處,中心城區範圍內平均2.5公里1處,起步區範圍內平均2.2公里1處。
過去,九曲黃河一度成為橫在沿黃城市面前的發展瓶頸。近年來,山東努力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上走在前,黃河上下,架橋穿隧,一條條“斷頭路”被打通,有效促進了沿黃城市協同發展。建成後的建邦聊泰黃河公鐵大橋對於加快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交通一體化建設,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聊泰黃河公鐵大橋通車後,將進一步提升東阿縣東承西接的區域交通優勢。”東阿縣委副書記、縣長田學超説,隨著綜合立體的交通網的日趨完善,東阿將深入推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産業佈局的擴面延伸,進一步融入濟南都市圈。
當然,作為黃河流域唯一齣海口和開放門戶的山東,不僅著力加快內部跨黃通道建設,更著重搭建暢通沿黃各省份的通道,為人才交流、商務洽談提供交通便利,為深化沿海港口與沿黃內陸港合作,打造黃河流域最便捷出海口提供保障。2023年底,濟南至鄭州高速鐵路建成通車,一條與黃河大致平行的“一字形”沿黃陸海高鐵通道已現雛形。今年,日照至蘭考高鐵莊寨至蘭考南段即將開通運營,屆時日蘭高鐵將實現全線貫通。濟鄭高鐵、日蘭高鐵分別從山東的南北兩側向西直通河南,通過中原大地通聯黃河流域。
(記者 常青 高田 參與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