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郵箱
聯繫我們
招聘資訊 | 版權聲明 | 廣告合作 | 關於我們 |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531-88556595 | 網站無障礙
城市
濟南 青島 淄博 棗莊 東營 煙臺 濰坊 濟寧 泰安 威海 日照 臨沂 德州 聊城 濱州 菏澤
濟南72歲大爺做糖瓜52年 近倆月預訂20000斤
發佈時間:2024-02-02 17:59:55 | 來源:舜網 | 作者:李焜染 | 責任編輯:高靜

  72歲的他堅持52年手作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臨近春節,他做的糖瓜倆月預訂20000斤

  在濟南萊蕪區陳家樓村,72歲的陳佃起正在製作“陳樓糖瓜”。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李焜染 攝

  “不黏牙,在嘴裏就咔咔響了,口感和冰糖一樣。”淩晨5點,在濟南市萊蕪區陳家樓村,“陳樓糖瓜”製作者陳佃起邊炒糖邊説。

  依照中國的傳統,小年有祭灶吃糖瓜的習俗,又有“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的民謠。臨近小年,糖瓜又涌上了街頭。“陳樓糖瓜”作坊也開始忙碌起來,陳佃起的糖瓜倆月預訂出了20000斤。接到訂單,炒糖師傅從早忙到晚,每天工作20多個小時,幾乎一刻不停。

  72歲老人做糖瓜52年

  臨近小年,濟南市萊蕪區陳家樓逐漸熱鬧起來,天還沒亮,整個村子便籠罩在甜蜜的麥芽香氣中。

  進入農曆十月,天剛一轉涼,陳樓糖瓜製作技藝傳承人陳佃起便帶領徒弟們開始著手製作糖瓜,從熬糖、晾糖再到拔糖塑形,陳樓糖瓜的製作工藝很複雜,師傅們相互配合,一絲不茍,“這是個功夫活兒,也是實打實的體力活兒、團隊活兒”,陳佃起説。

  説起陳樓糖瓜,陳佃起打開了話匣子:陳樓糖瓜是陳氏先祖陳孟春所創,據説當年陳氏先祖從河北遷來時,就帶來了糖瓜的製作手藝,經代代相傳形成了獨特的製作方式。“陳家樓,燕家莊,誰家沒有個破糖筐!”這句流傳已久的話,道出了陳家樓和附近幾個村做糖瓜的歷史。

  “我今年72歲,做糖瓜已經52年了,40年前陳家樓只有一家老糖坊,到了20世紀九十年代才分成了一個個小糖坊。”陳佃起的父親是正宗陳樓糖瓜的傳承人,陳佃起的手藝都是跟著大師傅和父親一點點學來的。

  “我們做的糖瓜,個個32孔,最大的有8斤重。”陳佃起告訴記者,糖瓜雖小,但製作過程卻很複雜,需要師傅沒日沒夜地在灶臺前勞作。

  8個步驟需要24小時

  製作糖瓜的季節性很強,只有年前的兩個多月。這兩個月,師傅們每天要淩晨一兩點起床,做好準備工作,開始熬糖,每天熬兩鍋,一鍋就要一個多小時。“製作糖瓜的第一步就是過漿,也就是熬米麵水。”陳佃起説,光第一步就需要4個多小時。

  兩百多斤的米麵加入適量水蓋上鍋蓋,小火熬製約4個小時,將米麵中的糖分充分地熬製出來,緊接著師傅將大鍋中的糖水用鐵籃子一盆盆打到木製過濾架上,人工搖動木製過濾架讓糖水通過過濾布流入下面的缸中,把剩下的渣滓轉移到壓力機進行二次過濾。這樣的過程重復幾十次才能將幾百斤的米麵水全部過濾完畢。

  “接下來就是熬製糖漿了。”陳師傅説,熬製糖漿也是一個費時的步驟。將濾去渣滓的糖水重新倒進大鍋裏,小火熬製約兩個小時,讓水充分蒸發掉,熬製成黏稠的糖漿即可。接下來就是炒糖了,在炒糖之前師傅還要將白砂糖倒進大鍋中,與熬至黏稠的糖漿混合在一起。

  之後的拔糖和成型工作也不輕鬆。將開始冷卻的糖坯拿回室內,此時室內已充滿了蒸汽,兩米之外看不見人,室溫達到30℃左右。幾名工人一邊用蒸汽吹,一邊給糖坯上勁拔糖,為了成型快,還要用工業風扇不停地吹,人也自然要“沐浴”在人造寒流中。整個過程幾個人分工協作,一點都不能亂,就像打仗,一直忙到中午才能給糖瓜粘完芝麻。

  “做糖瓜需要8個步驟大約24小時,拔糖最費力,塑型、成型、定型這些都需要手工完成,很考驗手上功夫。”吃過午飯休息一兩個小時後,師傅們又開始新一輪的工作,只有在等待麥芽和小米發酵的時間才能休息一會。就這樣,每天週而复始,一幹就是兩個多月,熬糖的爐子從點著了就不曾熄滅。

  三代傳承已招徒弟百餘人

  陳佃起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陳樓糖瓜”的第三代傳承人,他的爺爺和父親都會做糖瓜,目前他還招收不少全國各地的學徒來學習,前前後後已經有百餘人。

  “我們的糖瓜是小米或者玉米做的,不摻雜其他東西,小米一斤出7兩多糖,玉米一斤出六兩半糖,小米出糖多一些。”憑藉多年製作糖瓜的經驗,陳佃起聊起製作糖瓜的技巧,如數家珍。

  陳佃起的作坊裏面,製作糖瓜的師傅有14個人,他們年齡從55歲到65歲不等,一天能做五六百斤糖瓜,兩個月能做20000斤。

  “給俺準備好70個糖瓜,我明天一大早就來拿。”前來定制糖瓜的李女士説,前幾天剛買了200多個糖瓜分散給親戚,在城裏打工的孩子剛來電話説再要70個給同事,她就趕緊來訂上了,“每年我都會多備一些糖瓜,過了年走親戚再拿上些,這裡的糖瓜最正宗”。

  最近幾年,陳家樓的村民將炒糖工藝由手工生産改成了機器生産,但陳佃起卻依然堅持所有工序都用手工操作,堅守著陳樓糖瓜原有的味道。現在,陳佃起的糖瓜客戶遍佈全國,山東的客戶佔了60%。

  據民間傳説,“東廚司命”灶王老爺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看著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壞事都詳細記錄下來,到臘月二十三轉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各戶的善惡情況。所以,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這天都要祭灶,並把又黏又甜的糖瓜獻給灶王,讓他“上天言好事”。

  “一定要把這個手藝傳下去,老人傳給了我,我不傳下去對不住老人。”陳佃起在灶臺前,拿著又大又圓的金色糖瓜説。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李焜染)

 

熱點新聞
滾動
山東濟南:老年助餐服務暖民心
濰坊高密:“非遺”迎新春
德州:年貨市場貨足價穩人氣旺
山東濟南:寒假將至 “書香”伴成長
德州: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上增創新優勢
山東濰坊:耍大刀、玩單槓……冬日健身嗨起來
濰坊臨朐:秋柿未落,饋贈來者
山東惠民:“一件事一次辦”政務服務惠企利民
德州出臺法規,制定團體用餐標準,遏制餐飲浪費
山東聊城位山灌區:從“風沙地”到“賽江南”
山東德州:奏響工業強市最強音
山東昌樂:“樂器小鎮”奏響“富民曲”
+更多
青州仰天山:霧凇景觀,宛若仙境
青州仰天山:霧凇景觀,宛若仙境
菏澤單縣:文化下鄉送春聯 翰墨飄香暖民心
菏澤單縣:文化下鄉送春聯 翰墨飄香暖民心
【于燕説電影】女性成長電影:苦難澆灌的墨西哥玫瑰弗裏達
【于燕説電影】女性成長電影:苦難澆灌的墨西哥玫瑰弗裏達
山東濟南:寒冬臘月 挖“年藕”
山東濟南:寒冬臘月 挖“年藕”
德州:增進民生福祉 添彩幸福底色
德州:增進民生福祉 添彩幸福底色
年味濰坊 | 新年的儀式感,從買花開始!
年味濰坊 | 新年的儀式感,從買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