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噴灌機在高標準農田內作業(資料圖)。記者 劉振興 攝
近日,在剛剛竣工的禹城市倫鎮唐王村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項目現場,記者看到成方農田裏成排分佈著間隔均勻的塑膠管出水口。唐王村振輝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王振波介紹説:“地下都鋪設了輸水管道,到時候一擰開關,水就自己流到地裏了。高標準農田改造後,我們今年奪高産的信心更足了。”
好田是創高産的基礎。2023年我市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把整地市級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工程,組專班建機制,定規劃強監管,試點工作取得良好開局。全年總投資14.1億元,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65.7萬畝;加上以前建成量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14.5萬畝、佔耕地面積的85.5%。基本形成黨委政府統籌協調、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農田建設大格局,走出了一條高標準農田“建管用”一體化推進的新路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整地市級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市級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專班,各縣市區也設立相應組織,形成“政府主導、多元參與、農業部門牽頭、部門協作、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實行項目化管理,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層層分解,建立明確的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制定詳細的任務、時限、責任臺賬,倒排工期,挂圖作戰,完成銷號。將高標準農田建設列為鄉村振興考核重要內容,實行月通報、季點評、年考核。
堅持規劃引領,做好頂層設計。按照國家和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十年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等銜接,制定了全市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方案,將建設任務落實到各縣市區、各地塊,明確了試點工作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建設佈局和建設時序。總的計劃是用5年時間,新建高標準農田100萬畝,改造提升500萬畝,將全市符合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其中,2023年全市建設任務65.7萬畝。
嚴格全程監管,確保建設質效。施工中,各縣市區不斷完善項目法人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和政府監督相結合的品質和安全管理體系,從項目設計、工程施工、竣工驗收到建後管護等各環節全面加強品質管控,確保項目建一處、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
俗話説“三分建七分管”,工作中我市不斷創新高標準農田長效管護機制。突破“就田論田”的傳統思路,創新“一企一會一管家”建管用一體化模式,100%落實建後管護經費和責任。全年市、縣財政落實管護資金4500多萬元,有效化解建後管護難題。其中,寧津縣初步建立起1個縣級國企、11個管家協會、73個分會、799名田管家的管護體系,形成“管家吹哨、協會協調、企業報到、部門督導”聯動管護機制,並逐步在全市推廣。同時,結合全市數字農業建設,積極推進遙感監測等資訊化技術,構建農田管理數據資訊化平臺,建設無人農場2個、水肥一體化智慧農田43萬多畝。
“高標準農田在節水、節電、節肥、節藥、節人工等方面效果明顯,可年畝均節本增效約500元。2023年我市小麥、玉米實現了種植面積、單産、總産的三增,特別是核心區102萬畝地塊平均産量1589.8公斤/畝,達到‘噸半糧’創建目標,達標率超過八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孫豐勇説。(記者 宋延濤 通訊員 張廣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