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山東6000多萬畝冬小麥進入春季田間管理關鍵時期,一幅春意盎然的“齊魯‘耕’新圖”正舒展于沃野之間。
3月20日,山東在鄒平召開全省春季農業生産暨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現場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山東麥田群體充足、個體健壯,一二類苗麥田佔比超90%,苗情好于常年,小麥豐産基礎紮實。
在德州,平原土地魯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2萬餘畝農田裏,架設了16套水肥一體化指針式噴灌機,手機上的終端控制系統一啟動,小麥的返青水便如春雨般均勻灑落;在濰坊,高密市豐俊糧棉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管理的2萬多畝麥田中,滴灌管道已經鋪就,等著為小麥送上返青“第一餐”……
鄒平市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的4000畝核心區內,指針式噴灌機正在作業。新華社記者葉婧 攝
行走于齊魯大地,管道輸水灌溉、噴灌、滴灌等先進、節水的灌溉技術在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逐漸普及,有力促進了農田灌溉用水集約節約高效利用。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山東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超1400萬畝,2023年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89萬畝。
“澆水有了好設備,田間管理也不能缺了‘好幫手’。”在淄博市桓臺縣果裏鎮萬家村,管理著300多畝麥田的種糧大戶王克明拿出手機點一點,各個地塊的小麥長勢便一目了然。
為了給種糧農民提供更精準的農事指導服務,桓臺縣于2023年8月上線了涉農綜合服務App“桓農寶”。借助App提供的遙感、氣象等服務,農戶可實時觀測在田作物長勢,及時合理安排農事計劃,並結合標準種植方案,實時獲取農事建議。
在臨沂蘭陵,傳統的蔬菜大棚安裝上了智慧“大腦”。在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山東有限公司“物聯網+雲計算”技術的支撐下,農戶可通過手機App隨時隨地查看棚內環境、進行自動化操作,春耕實現了從“經驗備耕”到“科技備耕”的轉變。
走進淄博新潤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淄博市臨淄區的育苗基地,現代化的大棚裏剛使用噴淋機械灑了一遍水,番茄、西葫蘆、辣椒、茄子等蔬菜苗圃更顯蔥翠。公司總經理王新亮説,過去公司繁育的蔬菜,90%以上用的是進口種子;如今,超過70%用的是國産種子。
鄒平市糧食單産提升科技支撐示範基地內進行的優質小麥品種種植對比實驗。新華社記者葉婧 攝
“今年山東冬小麥的生産情況可概括為土壤墑情好、返青長勢好、病蟲草害防控好。”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山東農業大學教授王振林説。(記者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