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山東發力“轉調” 攀登跨越的階梯

稿源時間:2017-05-15 08:43:48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紅紅zhanghonghong
【摘要】山東發力 "轉調 " 攀登跨越的階梯---越來越多的“山東創造”“山東設計”“山東標準”“山東品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走出了一條以創新為強大驅動力的山東特色轉調之路。

   轉調,攀登跨越的階梯

——寫在喜迎山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之際(中)

     (一)

  歷史的細節,往往內有乾坤。把視野拉回五年前的2012年,其間的一些細節,在今天看來,仍然別具深意。

  正是這一年,山東保持20多年兩位數增長的GDP增速落到了個位數;正是這一年,PM2.5籠罩下的“霧霾灰”開始走入人們生活,清澈的河水、潔凈的空氣,似乎成了奢侈品,環保、生態訴求開始移向價值序列的前端;也正是這一年,經濟由快速增長轉入結構盤整,能耗高、污染重,加上産能過剩、市場緊縮,結構偏重的山東,對品質效益的渴求,變得前所未有的強烈。

  速度換擋、環境訴求、渴求品質效益的背後,是對轉變發展方式、優化調整結構的強烈呼喚。從這些細節裏,人們讀出了歷史之必然,讀出了未來之大勢。

  (二)

  如果把轉調看成一場對舊有發展方式的革命,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就是這場革命的先聲。

  生産力發展跨上新高度,組織生産的方式就必須提升到新高度,思想方法、政策措施也必須提升到新高度。環境變了,條件變了,過去的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根子往往在於思想沒有跟上實踐的新節奏。是繼續糾結于排名位次,追求一時“顯績”,還是著眼于轉型升級,重視實績和潛績?解決問題是打“擦邊球”“越紅線”“破底線”,還是堅持法治思維、尊重客觀規律?站在2012年的門檻上,如何轉、怎麼調?曾讓人焦心疑慮。

  集思廣益,運籌帷幄,2013年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發展理念、發展定位、發展動力、發展途徑、考核導向上,實現工作指導的重大轉變。

  工作指導的轉變所面對的問題,就是簡單的六個字:怎麼看?怎麼辦?前者是認識論,考驗判斷力;後者是方法論,體現行動力。

  這是一次以發展新理念為依歸的認識論升級。五年來,從2013年的“三期疊加”到2014年的“新常態”,從2015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發展理念”,到深刻把握穩中求進治國理政重要原則,衝破陳舊落後觀念和思維定勢的束縛,超越對速度規模的單一追求,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用,與五大發展理念要求的契合度日益提高。

  這是一次以問題為導向的方法論改造。思想的“彎兒”轉過來了,領導方式、工作方法就會發生深刻變化。改革不再是零敲碎打,而是更加注重頂層設計,統籌指導;政策舉措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突出重點、精準發力;分析解決問題更加注重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方方面面的工作打上了深深的法治烙印。

  從陳舊的思想觀念中解放出來,從落後的方式方法中解放出來,把新發展理念熔鑄到轉方式、調結構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奮鬥的方向越來越明確,幹事創業的方法越來越科學,攻堅克難的心氣越來越強大。

  (三)

  2017年的元旦剛過,北京人民大會堂,濰坊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8AT項目,捧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在那次大會上,山東獲獎數量和品質,穩居全國前列。這是山東以創新驅動應對下行壓力、加快轉型升級的典型一幕。

  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轉調,就是要從要素、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為創新驅動的發展新模式。轉調的本質就在於創新,轉調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轉調的速度取決於創新的力度。

  曾幾何時,作為東部沿海發達省份,我省綜合創新能力排名全國第六,科技貢獻率55.1%,與經濟大省地位很難匹配;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生産總值比重為2.23%,落後於廣東、江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活動的數量不到10%……數字表明,創新能力不足,是制約山東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大瓶頸。

  痛點難點,就是突破點。五年來,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省委十屆十四次全體會議專門研究部署科技創新,突出強調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

  以創新為第一動力破解轉調難題,迸發出眾多發展經驗“山東造”:

  從強項中找弱項,敲開核桃,一業一策,22個工業重點行業加速轉型,工業綜合素質明顯提升,工業發展方式更加精緻;

  以嚴於新環保法的標準為抓手,以技術創新為突破,在全國首創“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機制,省市“對賭”,倒逼企業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綠色發展道路,品質效益同步提升;

  通過産業聯動、要素集聚、技術滲透等方式創新,創造性地提出農業“新六産”,讓産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供應鏈相通,重構出一個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農産品供給體系;

  創新管理模式、行銷模式,實施品牌強省戰略,一個提高經濟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正在形成;

  越來越多的“山東創造”“山東設計”“山東標準”“山東品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走出了一條以創新為強大驅動力的山東特色轉調之路。

  (四)

  統籌協調,是推進轉調的又一重要途徑。

  區域生産資源總是有限的。把有限的資源優化組合,促進要素資源向更加合理的方向流動,必將獲得更大産出。

  全國有個東中西問題,山東也長期存在著東中西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受傳統體制制約和本位主義影響,很多地方習慣於各自為戰,習慣於不出家門謀發展、分割市場搞建設,産業結構趨同、低水準重復建設,資源流動不暢、交易成本高企,對騰籠換鳥、産業升級,構成巨大制約。

  這些年來,我們把經濟紐帶、市場聯繫、要素流動放在區域合作發展的首位,形成了全省統籌協調發展一盤棋的新格局,這是優化我省生産力佈局的關鍵一招,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點睛之筆。

  繼藍黃“兩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後,2013年8月,山東正式啟動“一圈一帶”區域發展戰略;在當年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確立了“面上推開、點上突破、融合互動”的工作思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兩區一圈一帶”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格局漸次形成,資源要素在市場軌道上的流動和配置更為順暢,一盤嶄新的山東經濟轉調發展大棋加速佈局。

  看東部,藍黃兩區,一個現代海洋,一個高效生態,錯位競爭、融合發展,正在全省乃至全國起著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

  看中部,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破“城墻”,拆“院墻”,要素流動更加自由,經濟協作更加緊密,協調統籌一體化態勢越發明顯;

  看西部,經濟隆起帶,立足特色,發揮後發優勢,堅持質效優先,發展生態經濟,一個加速崛起的美麗新西部綻放異彩。

  新型城鎮化作為推進轉調的又一強力支撐,帶動城鄉二元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也推動轉方式調結構高質高效進行。以産興城、産城融合的特色小鎮建設,打造出眾多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就地城鎮化的“武城模式”正在推向全國,山東新型城鎮化建設,正呈現出城鎮化協調發展和轉調整體推進的雙重效果。

  (五)

  進入轉調攻堅期,一種共識更加凸顯:經濟運作中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消除,市場決定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就無法實現,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就難以提高;只有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上取得歷史性突破,才能為轉調發展釋放澎湃動力。

  從微觀到宏觀,從局部到全局,推動産業的轉型升級,每一項工作,都離不開改革二字。打造機會平等的市場經濟,讓各類市場主體不分親疏遠近,在法治原則下平等參與競爭;打破各種地區封鎖、行業封鎖,讓好的産品和服務在市場上暢通無阻;向審批權開刀,從改變權力運轉的法則入手,解決“事難辦,臉難看”……每一塊都是“硬骨頭”,其中沉澱著積累多年的利益矛盾糾葛,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五年來,我們敢啃硬骨頭、勇趟深水區,鍥而不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為推進轉調開闢了更加寬闊的道路。

  統籌改革全局的頂層設計得以確立。2014年年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全面發力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包括改革的重點、路徑、次序、方法在內的一整套頂層設計得以確定;近三年來召開32次相關會議,財稅、金融、戶籍、農業等一系列事關轉調發展全局的改革事項取得重大突破。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看,這都是山東改革設計最集中、改革力度最大的時期之一。

  更為科學合理的體制機制正在形成。山東金改堅持疏通金融渠道,擴大直接融資,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強信貸政策指引,有效破解融資難、融資貴難題,資金進一步向轉調傾斜,金融供給潛力極大釋放;截至去年底,全省95.7%的村(社區)完成了承包地確權頒證,“三權分置”,讓農業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得以加速矯正……瞄著那些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集中發力,一系列體制機制瓶頸得以突破,許多做法走在了全國前列。

  更加公平公正的轉調環境得以塑造。2013年以來,省、市、縣三級政府“自我革命”,削減省級行政審批事項超過600項,省市縣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部取消,山東正成為全國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省份之一,營商環境更加統一、透明、公平,有效激發了全社會創業創新活力。

  (六)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轉方式調結構開闢了理論與實踐新境界。

  我們在轉調過程中所遭遇的難題,有週期性、總量性問題,但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集中在供給側。一方面部分行業産能嚴重過剩,一方面卻要大量進口關鍵裝備、高端産品;一方面消費者對品質高、有保障的消費品需求越來越大,一方面卻是高端供給不足,導致海淘不減、需求外溢。轉調向更深層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不二選擇。

  這些年來,我們圍繞“三去一降一補”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瞄準過剩産能做減法,轉調“減”出了新空間;瞄準短板做加法,轉調“加”出了新契機;瞄準創新做乘法,轉調“乘”出了新動能;瞄準放活做除法,轉調“除”出了新活力。更為可喜的是,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穩步深入,政府和企業理念行為發生積極變化,放水漫灌的強刺激沒有了,投資沒回報、産品沒市場、環境沒改善的項目少了,有利於引導社會消費、化解産能過剩、提升技術水準的措施多了起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持久戰,從根本上解決結構性問題,更艱巨的任務還在後頭。去産能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有待加強,去庫存的一些政策還缺乏精準性,去杠桿尚要下大氣力,降成本很多體制機制性障礙尚未消除,補短板需要進一步“聚焦”。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不放鬆,著力在“深化”上下功夫,以“十個更加注重”為尺規,努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更廣維度、更深層次、更大空間深化拓展。

  (七)

  五年來,全省上下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換來了一個近7萬億元的經濟體,沿著轉方式、調結構階梯攀升跨越,我們離孜孜以求的強省目標,從未像今天這般接近;實現由大到強的戰略性轉變,我們的指導方針和實踐路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清晰。堅定貫徹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忠實踐行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做好新舊動能轉換這篇大文章,在推動産業優化升級上下功夫,在轉變發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提高創新能力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開放上下功夫,咬定青山不放鬆,風吹浪打不動搖,用一場浴火重生式的發展變革,實現山東發展的鳳凰涅槃,我們必將開創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