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山東海洋經濟挺進深藍 擁全國近1/3科研機構

稿源時間:2017-04-27 09:11:35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gaojing
【摘要】伴隨著海洋資源開發由淺海走向深海,我省海洋工程裝備産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4月25日、26日,記者跟隨採訪團走進中集來福士工程裝備製造基地和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實地感受海洋經濟“挺”進深藍的步伐。

  ◆全球最大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山東造” ◆擁全國近1/3海洋科研機構

  中集來福士鑽井平臺生産基地鳥瞰圖。圖右黃色平臺是目前在造的“藍鯨2號”,實現了鑽井甲板盒的加強在片體和分段階段安裝焊接、RST指梁基座在地面機加工、煙囪模組整體完工後吊裝合龍等方面的新突破。目前已經進入舾裝和調試階段,預計2017年內達到交付狀態。

  陸海統籌、向海發展,是我省做大做強海洋經濟的戰略定位。

  伴隨著海洋資源開發由淺海走向深海,我省海洋工程裝備産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4月25日、26日,記者跟隨採訪團走進中集來福士工程裝備製造基地和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實地感受海洋經濟“挺”進深藍的步伐。

  且看海洋工程超深水領域

  首個“交鑰匙”工程

  4月的海邊,清風徐來。站在近50米高的“藍鯨2號”操作平臺,放眼望去,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一片繁忙。

  “相比于傳統的鑽井平臺,藍鯨系列配備了高效的液壓雙鑽塔和全球領先的閉環動力系統,兩個井心繫統同時工作,可提升30%的作業效率。”4月25日,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設計二部經理于長江告訴記者,國內首次應用的閉環動力系統能根據不同的工況,靈活選擇或指定線上運作的發動機,節省10%的燃料消耗並減少排放,大大提高該平臺的綠色性能。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是獲取海洋資源的重要平臺,在海洋強國戰略的大背景下,我省正加快培育壯大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

  2月13日,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1號”在煙臺正式命名並交付。27354台設備,40000多根管路,50000多個報驗點,120萬米電纜拉放長度……這些巨大數字足以讓人震撼。這也是我國船廠在海洋工程超深水領域的首個“交鑰匙”工程。

  “藍鯨1號”鑽井平臺首次使用100毫米NVF690超厚鋼板,在全球率先成功完成CTOD(裂紋尖端張開位移)實驗。中集來福士成為全球唯一一家通過CTOD實驗並具有該類焊接生産能力的企業。在建造過程中,中集來福士首次深度參與平臺鑽井系統的設計、拆包採購、設備安裝、調試等關鍵環節,完成了大部分的自主設計以及完全的自主建造和鑽井調試,成功走通了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大包之路。

  “‘藍鯨1號’是我們交付的第九座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採用了雙鑽塔、液壓主提升、岩屑回收、超高壓井控等大量的新技術。”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總裁趙暉介紹説,目前在造的“藍鯨2號”在總結同系列姊妹船的基礎上,又實現了項目建造工藝多個重大創新突破,鑽井甲板盒的加強在片體和分段階段安裝焊接、RST指梁基座在地面機加工、煙囪模組整體完工後吊裝合龍等,目前已經進入舾裝和調試階段,預計2017年內達到交付狀態。

  每秒2600萬億次!國際海洋科研性能最強超算系統在這裡

  走進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海洋腐蝕與防護開放工作室,一台厭氧菌微生物培養箱成為了採訪團記者關注的焦點。

  “厭氧培養箱是一種可在無氧環境下進行細菌培養及操作的專用裝置,能夠培養最難生長的厭氧生物,是厭氧生物檢測科研的理想工具。”工作室負責人楊黎暉告訴記者,遠洋船舶航行中,海洋微生物會附著于船舶管路系統之中,從而産生腐蝕等破壞。工作室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不同海洋環境因子對腐蝕作用的過程和機理、海洋污損生物附著機制及腐蝕機理、海洋腐蝕防護與監檢測技術的開發及防護機制等。

  據介紹,海洋腐蝕與防護開放工作室研發的復層礦脂包覆防腐蝕技術(PTC)由四層緊密相連的保護層組成。其中礦脂防蝕膏、礦脂防蝕帶是復層礦脂包覆防腐技術的核心部分,含有高效的緩蝕成分,能夠有效阻止腐蝕性介質對鋼結構的侵蝕,並可帶水施工。密封緩衝層和防蝕保護罩具有良好的整體性能,不但能夠隔絕海水,還能夠抵禦機械損傷對鋼結構的破壞。

  我省擁有全國近三分之一的海洋科研機構、半數以上的海洋科研人員,科技進步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超過60%。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是我國海洋領域唯一的國家實驗室,也是世界七大海洋實驗室之一。這裡匯聚了最前沿的創新資源和創新團隊,開展原創性研究,提升我國海洋科學與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引領我國海洋科學與技術的發展。

  該國家級實驗室去年底啟用了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倣真平臺,計算能力達到每秒2600萬億次,是目前國際海洋科研領域性能最強的超算系統,為提升我國海洋科技領域的話語權提供了有力支撐。(杜文景)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