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300多個老地名僅存1/3!老濟南味哪去了?

稿源時間:2017-04-26 13:56:01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紅紅zhanghonghong
【摘要】300多個老地名僅存1 3!老濟南味哪去了?24日,濟南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忠林查看濟南公路重點工程建設情況時指出:道路命名應體現濟南特色,與歷史文化相融合。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濟南市民政局便展開了“復活”老地名的行動——在消失的老地名中,篩選出有較高知名度和歷史文化價值的老地名,將其用於新地名的命名中。

  地名,不但是地理資訊標誌,更是一座城市的歷史人文記憶。24日,濟南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忠林查看濟南公路重點工程建設情況時指出:道路命名應體現濟南特色,與歷史文化相融合。

   不少地名是“借”來的

   難稱市民心

  “與老城區以經緯命名相比,東西新城在道路命名上體現不出歷史人文。”近幾年濟南兩會,人大代表吳則禹總會提交如此議案。他認為:隨意命名地名,對個人和社會而言都有割斷歷史的危險,“尊重地名,就是尊重我們的文化歷史”。

  據統計:濟南每年新增地名達上百處,近三年每年更是多達150余處。但許多新地名並不為濟南人所待見。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濟南西客站周邊一帶的道路名稱。

  有市民曾表示:西部新區本有大金莊、小金莊、大飲馬莊、小飲馬莊等地名,如果該區道路能用這些村莊名、山名來命名,既有指路性又能傳承該片區悠久歷史,但是“卻使用青島路、煙臺路、日照路等缺乏泉城特色的像“借”來的道路名,整得人都不知道到哪了”。

  “道路命名主要有三個方法:根據市政規劃設計方案、專家論證、社會徵集。此外還得遵循《地名管理條例》的管理條例。”濟南市民政局地名規劃處工作人員表示,西客站道路命名是根據該片區的“開放世界”規劃要求而命名,“該片區的部分道路也採用以周邊歷史建築命名的辦法,如興福寺路”。

  除了缺乏指代性,不少新路名更是名不副實。不少市民表示:有些樓盤連停車場都沒有還要稱“××廣場”,沒有綠地的小區卻稱“××花園”等,更有一些小區“洋化”明顯,如“巴黎**”、“萊茵**”等。

  對此,濟南市歷下區民政局區劃地名科的工作人員表示:是開發商廣告宣傳和地名申報倒挂原因所致,“有些開發商不按程式由地名管理機構命名後再報批,而是在報批立項時自行命名,造成既成事實後再補辦報批命名手續,使不規範的命名難以更改”。

   200處地名被登出

   多因居民區擴建

  “《濟南市地名錄》上顯示,濟南自建國後有188個地名被登出;近十年,又得有40多個地名登出。”濟南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工作人員稱:不同於新道路命名須逐級上報審批程式,地名登出工作只需地方民政部門核實後便可完成,“粗略估計有200多個,準確數字得在第二次地名普查後得出”。

  據悉,在188處登出地名中,有127處因所在位置居民區擴建而被登出,集中地段有明湖小區(23處)、南劉家莊(8處)等;40處因道路擴修而取新名,舊名因此登出,如濟濼路(9處)、濼源大街(6處)等;16處因修建公園、廣場、大學城而登出,五龍潭公園(3處)、泉城廣場(3處)、長清大學城(8處); 5處則是因原地址修建賓館、大廈等原因登出,如北才盛巷原址上修建了珍珠泉賓館。

 

 

  秦若軾收藏的濟南老街巷圖。

  濟南市政協委員、文史專家秦若軾珍藏有一份清光緒年間的濟南市地圖--《省城街巷全圖》。該地圖為現存記載濟南老地名較全的一份地圖。據秦若軾走訪調研,該份地圖共記載了約300多條古街巷名。“現存的僅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以歷下區的佛山苑、棋盤小區所在的區域為例,記者在《省城街巷全圖》搜尋到:佛山苑小區區域原有廣勝街、鳳凰嘴街、蔣家衚同、十方院街等;棋盤街小區區域有得勝街、小青龍街、富安街、離明街等街巷。與現如今的路名相比,這些老地名生活味十足卻又不缺文化氣息。

  但如今,兩小區內難尋“老濟南味”:廣勝街、鳳凰嘴街、得勝街等老街道無一存在。“新區建成後,原來的老街巷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只得登出。”濟南市歷下區民政局地名區劃處工作人員稱,隨著城市改造擴建,該局已登出了80余條路名。

   部分老路名

   “復活”到新道路

  4月24日,濟南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忠林查看濟南公路重點工程建設情況時指出:道路命名應體現濟南特色、與歷史文化相融合。

  對此,不少市民紛紛建議恢復使用那些飽含城市記憶的老地名。為留住城市記憶,北京、南京等城市都開展了“復活”老地名的活動——在消失的老地名中,篩選出有較高知名度和歷史文化價值的老地名,將其用於新地名的命名中。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濟南市民政局便展開了“復活”老地名的行動——在消失的老地名中,篩選出有較高知名度和歷史文化價值的老地名,將其用於新地名的命名中。

 

 

  正覺寺小區因當年的正覺寺路而得名。

  比如:濟南市政府修建濼源大街。位於該地段的趵突泉前街、正覺寺街等一批老街巷因道路合併而消失,不過附近的正覺寺小區、趵突泉小區卻由此得名,見證了這些老街巷曾經的印跡。濟南市大金莊小區、發祥巷小區等居民區也是由此得名。“我們一直在使用這種方法,也鼓勵開發建設單位在項目命名時,使用這些老地名。”劉琦説。

  此外,濟南市部分老路名還被直接沿用到新道路的命名中。如:魏家莊萬達廣場棚戶區拆遷時,該片區內有一條名叫“民康裏”的街巷。“廣場建成後,鋻於新修道路與民康里巷很近,我們便將新路直接取名民康大街。”濟南市民政局地名規劃處相關工作人員説。

 

 

  主城區一些老路名飽含著城市歷史特色。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 攝

  除上述措施外,濟南市民政局還為個別老街巷樹碑立牌,以此紀念歷史。如:2005年,五三街舊址紀念石製作完成,這條原名順城街、見證五三慘案的“五三街”因此被銘記。

   將建地名規劃展館

   挖掘統計老地名

  “城市改造提升,不可避免地造成老地名消失,新地名出現。”濟南市地名協會秘書長陳淑毅稱,隨著城市擴張、市內棚戶區的大片拆遷,許多老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實體早已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的地標性建築物。如泉城廣場修建時,後營坊街、前帝館街、穆家園街等七條道路便因此被吞沒。

  雖不可避免,但老地名的保護工作也不應忽視。“老地名是一個地方民眾的情感寄託,無法代替。” 濟南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稱,“像曲水亭街、芙蓉街等,飽含濟南歷史人文情懷,它們一旦消失,這座城市的文化都顯得淺薄而空虛。”

  “當然,並非所有的老地名都應該保護或留存。”陳淑毅認為,地名保護有選擇性。“在保護老地名的同時,根據道路現狀,用新名也未嘗不可。”陳淑毅舉例稱,改造後的緯二路更名、命名便是成功案例,新路名既保留了80年曆史的濟濼路、58年曆史的天成路、30年曆史的英雄山路,以及百年曆史的緯二路路名;同時,又為新路段命名了 “望岳路”這一稱呼。

  “濟南市將結合國務院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挖掘統計老地名。編制相應的書籍、圖錄,老街巷,能復活就復活,對不能復活的進行記錄;我們還計劃建設濟南市地名規劃展館,對外開放,保留老地名”。濟南市民政局地名規劃處工作人員説。(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