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山東館藏文物調查:瀕危文物近150萬件 文保專業人才缺乏

稿源時間:2017-03-25 09:01:12  文章來源:齊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gaojing
【摘要】記者從山東省文物局了解到,按照2015年底全省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有關數據,全省共630個文物收藏單位完成了預估數量的文物資訊登錄,登錄可移動文物2486566件 套,實際數量4719837件。

  全省館藏文物調查:現狀堪憂 亟需保護修複數量超三分之一

  瀕危文物總數接近150萬件 文保專業人才缺乏且不均衡

  記者從山東省文物局了解到,按照2015年底全省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有關數據,全省共630個文物收藏單位完成了預估數量的文物資訊登錄,登錄可移動文物2486566件/套,實際數量4719837件。本次調研通過實地調查摸底、區域座談和問卷普查等方式,重點對國有可移動文物收藏單位進行了全面調查,對國有行業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進行了抽查,基本摸清了全省館藏可移動文物保存現狀情況。

  全省國有博物館共收藏可移動文物約182萬件,按文物質地劃分,金屬器佔34.14%(62.13萬件)、陶瓷器20.95%(38.13萬件)、紙張書畫17.40%(31.67萬件)、石質文物5.49%(9.99萬件)、竹木漆器1.44%(2.62萬件)、紡織品1.09%(1.98萬件)、壁畫0.01%(0.02萬件)、其他類文物19.48%(35.45萬件)。從保存現狀看,保存情況較好的文物佔35%左右(63.70萬件),存在一定程度病害的文物佔65%左右(18.3萬件),尤其是瀕危文物數量已經達到有病害文物總數的近46%(83.72萬件)。瀕危文物中,主要的文物損毀情況包括因粉狀銹多發且難以防治導致青銅器存在徹底損毀的風險,字畫書籍及紡織品等因保存設施設備及環境不達標導致蟲蛀、黴菌滋生等情況多發,竹木漆器脫水技術難度較大導致脫水不及時或保存不當等等。

  全省國有行業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藏品共約200余萬件,藏品整體年代上相對較近,保存難度相對要低一些,但由於國有行業和非國有博物館在文物庫房等設施建設上存在明顯不足,導致這些文物及藏品中也普遍存在保存保護不當的情況,其中亟需保護修復的數量也已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近70萬件。

  截止目前,全省各級各類博物館達到352家,各地市全部設立了博物館,煙臺、德州、臨沂、棗莊等市均新建了市博物館,大部分文物重點縣(市、區)也都建立了博物館。新建博物館按照相關標準和規範,在文物保存和保護設施設備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和建設力度,原有博物館也通過改擴建或設施改造等方式對文物保存和保護設施設備進行了提升。

  同時,我省博物館各項設施建設基礎較為薄弱,不重視或者忽略文物保存環境和文物保護設施建設的情況依然比較嚴重。全省文物部門所屬的和行業國有的共223家博物館中,建有文物專業庫房的有95家,庫房完全滿足溫濕度等環境控制條件的僅有48家,建有文物保護修復專業實驗室的僅有45家,文物展廳展覽展示設備全部滿足溫濕度等環境控制的不足20%。

  總體上,省級博物館和市級新建、改擴建博物館的文物庫房、展廳設施及保護修復設施設備情況較好,基本滿足了需求,但部分市級原有博物館、縣級博物館在硬體設施設備等方面依然存在巨大差距,甚至有的博物館連專業的文物庫房都沒有。

  省內國有文博單位共有192名文物保護修復人員。高級職稱34人,中級職稱57人,初級職稱43人,無職稱人員56人;具有碩士學歷29人,本科學歷105人,其他學歷58人;具有10年以內從業時間的人員有90人,具有10年以上從業時間的人員有102人。從文物保護修復人員數量、技術水準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且人員過於分散,不利於文物保護修復項目等實際工作的開展。

  2015年度山東省共申請國家文物局23個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項目。專項資金總額為4531.00萬元,涉及修復文物1981件(套)。通過多部門合作、委託、獨立執行等形式,現已全面簽訂修複合同,完成支付資金60%,17個項目現已全面開工。

  “十二五”期間,我省可移動文物保護從機構設置、課題研究、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項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文物保存環境不佳、現狀不清,保護修復人才不足,場地設備和科研水準滯後,項目缺乏科學規劃、實施進度緩慢等情況依然在較大範圍內普遍存在,“年年修,年年壞”甚至修的不如壞的快情況亟須各部門和單位引起高度重視。(記者朱訓壯 陳志富)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