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讓黨旗在扶貧路上高高飄揚——轉業軍人袁傳傑的扶貧情懷

稿源時間:2016-12-21 18:28:08  文章來源:中國網山東  作者:馮賽 責任編輯:高靜gaojing
【摘要】在山東省威海市派駐省定貧困村的180名“第一書記”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軍轉幹部。當年,他們把青春和熱血獻給了國防事業,而今,他們把激情和活力獻給了精準扶貧事業。威海市智慧財産權局派駐榮成市崖西鎮崖後村的“第一書記”袁傳傑就是其中的一位。

  中國網山東12月21日訊(馮賽)在山東省威海市派駐省定貧困村的180名“第一書記”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軍轉幹部。當年,他們把青春和熱血獻給了國防事業,而今,他們把激情和活力獻給了精準扶貧事業。威海市智慧財産權局派駐榮成市崖西鎮崖後村的“第一書記”袁傳傑就是其中的一位。

讓黨旗在扶貧路上高高飄揚——轉業軍人袁傳傑的扶貧情懷

袁傳傑駐村留影

  袁傳傑,正團職幹部轉業,2014年底分配到威海市智慧財産權局任黨支部書記。2015年以來,先後兩次主動請纓到崖後村任派駐“第一書記”,用一顆全力為民的赤誠之心,為脫貧攻堅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明顯成效。其駐村幫扶的事跡先後被威海市電視臺、威海日報專題報道。

  “幫錢幫物,不如幫建個好支部。”在駐村幫扶工作中,袁傳傑書記發揮在部隊多年從事政治工作的優勢,從抓黨建破題,讓黨旗始終在扶貧路上高高飄揚,為村裏帶出了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幫助村支部成為脫貧摘帽的主心骨,黨員成為脫貧致富的“領頭雁”,提前實現了脫貧目標。

讓黨旗在扶貧路上高高飄揚——轉業軍人袁傳傑的扶貧情懷

向黨員介紹致富項目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建強村班子,首先要培養一個群眾信服的“當家人”。新任村主任曲洪軍在選舉中獨拔頭籌,上任之初就解決了困擾已久的“三大堆”問題,群眾基礎牢固。袁書記及時與鎮黨委溝通,很快把村主任納入視線進行重點幫扶。先後11次帶他外出考察和培訓,幫他熟悉政策,明確目標,增強了擔當意識和脫貧攻堅的信心;幫助他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提升規範化治理的能力;幫助他走訪老班子成員,耐心化解隔閡;幫助他解決急難問題,遇事與群眾傾心交流、傾聽民意、傾力解困。鄉親們都説,村主任想幹事、能幹事,我們信服。

讓黨旗在扶貧路上高高飄揚——轉業軍人袁傳傑的扶貧情懷

在威海扶貧推進會上發言

  班子健全,難事不難。要脫貧致富,就要把兩委成員擰成拳頭。袁傳傑書記組織兩委成員走進軍營、沈秀芹烈士紀念館、郭永懷事跡陳列館、榮成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等,在觀摩學習交流中增進理解,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他還注重激發兩委成員的參政熱情。分別與兩委成員談心,明晰責任和義務,增強榮譽感和使命感。村裏開工“一畝三分地小菜園”、光伏發電站等項目,兩委成員紛紛獻計獻策,推進了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他不斷從制度入手強化兩委的規矩意識。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梳理了幹部小微權力清單,規範了班子運作、財務管理等制度。針對拖欠村裏幹部工資問題,協調鎮政府指派會計清理財務,及時發放,提高了兩委的信譽。“雙述雙評”優秀率100%,農村軟弱渙散組織整頓滿意度測評滿意率100%。

讓黨旗在扶貧路上高高飄揚——轉業軍人袁傳傑的扶貧情懷

拜農民為師

讓黨旗在扶貧路上高高飄揚——轉業軍人袁傳傑的扶貧情懷

邀請專家來村檢測土地

  “有困難找黨員,想致富看幹部。”在村裏採訪,經常聽到村民很自然地説出這句話。在村裏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崖後村黨員幹部包片聯戶‘三包一幫’網路分佈圖”。原來,這是袁傳傑書記自創的發揮黨員幹部作用的責任分工圖。在脫貧攻堅中,為了使黨員幹部找準定位、發揮作用,讓群眾學有榜樣、幹有目標,袁書記多方調研,開展了“黨員幹部身份亮出來、包片聯戶幹起來、模範作用強起來”活動,摸索推行了以包政策宣傳、包衛生整潔、包內部穩定、幫群眾脫貧致富為主要內容的“三包一幫”制度,群眾處處都能看到黨員幹部的身影。老黨員曲洪波説,“袁書記來了以後,組織生活正規了,黨員黨味足了,百姓更信得過我們了。”為了讓黨員幹部帶頭脫貧致富,袁書記先後13次組織他們外出參觀學習,帶回了油牡丹、丹參、西洋參等種植項目。黨員幹部種上油牡丹和西洋參後,村民車學芹大嫂説,“有你們黨員幹部帶頭幹,我們也種種試試看。”

讓黨旗在扶貧路上高高飄揚——轉業軍人袁傳傑的扶貧情懷

幫助老鄉幹農活

  群眾所需無小事。民生環境的落後影響著村民的生活品質。袁傳傑書記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幫助村裏改善民生環境,他在部隊養成的不怕困難、雷厲風行的作風體現得淋漓盡致。“剛剛從部隊轉業回來,尋求社會各界幫助貧困村確實不容易。”村主任曲洪軍深有感慨的説,“袁書記個人的事從來不求人,但為了咱們村,他不怕吃閉門羹,硬是把俺們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給跑下來了。”袁書記帶著村主任先後多次與威海市科技局、榮成市總工會、水利局和一展石材廠、威海機場駐軍等單位溝通,成功爭取到社會幫扶資金近200多萬元為村裏打了170米的深水井、安裝了村域監控設施、新建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鋪設了村文化活動廣場、購置了音響、乒乓球桌等文體健身器材、修繕了村黨員活動室……老人們開心地説,我們過上了城裏人的生活,喝的是深山的礦泉水、住的是平安的文明村,健身有器材,跳舞有場地,娛樂有場所。

讓黨旗在扶貧路上高高飄揚——轉業軍人袁傳傑的扶貧情懷

爭取社會資金建設村文化活動廣場

讓黨旗在扶貧路上高高飄揚——轉業軍人袁傳傑的扶貧情懷

自費幫建村黨員活動室

  讓紅色的土地上不再有貧困。崖西是革命老區,僅解放戰爭時期就有100多位烈士長眠于這片熱土。駐村不久,袁傳傑書記走訪了所有烈士的後裔和復退軍人。看到他們有的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下,袁傳傑坐不住了。“一定要讓他們儘快過上好日子!”在村裏,袁書記組織放映了電視劇《軍嫂》,喚醒人們心中對最可愛的人的摯愛;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走進烈士陵園緬懷先烈,喚醒代表們那一棵棵感恩的心;組成復退軍人脫貧攻堅突擊隊,帶頭上産業、上項目,勤勞致富,喚醒當初勇往直前的激情……在一次參觀空軍軍營時,70多歲、有40年黨齡的老軍人鄭奎林拉著袁書記的手説,“這麼幹下去行,我們在村裏更受人尊敬了,軍人出身的這幫老夥計們不會托脫貧致富的後腿。”為解決土地板結、酸化等問題,袁書記發揮科技行業優勢,依託科技局幫助村裏引進保姆菌微生態製劑後,鄭奎林第一個帶頭在蘋果上試用,實現了村裏果農大豐收。“今年蘋果豐收,有的把套袋都撐破了,果品好、果汁甜。”果農林樂秀樂得合不攏嘴。同時,著眼持續受益,扶持産業“造血”,讓村民子孫後代持續得利於這次幫扶。利用省專項扶貧資金29萬元新建光伏發電站33KW,年可收益5萬元;威海智慧財産權局出資10萬元流轉土地27畝,開建“一畝三分地小菜園”,年可收益3萬元;正流轉土地300畝承包給西洋參種植大戶,年可收益31萬元,可吸納勞務30人以上,實現了貧困戶、村集體、全體村民收入增加。

讓黨旗在扶貧路上高高飄揚——轉業軍人袁傳傑的扶貧情懷

走訪貧困戶

  血肉濃情譜寫忠誠。“人民如父母,崖後是家鄉。”這是袁傳傑書記發放的便民服務卡上的一句話。“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是農村出來的,家有80多歲的老父母。過去戎裝在身不能回家,而今重任在肩不能離開。既然不能床前孝守,就把這份感情用在村裏的父老鄉親上吧。”袁書記説,“肩負幫扶的使命,就要讓百姓分享到實實在在的成果。”入駐以來,他走田間,坐炕頭,訪鄉親,摸實情,成了村兩委成員、黨員代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低保戶、軍烈屬、特困戶和陳情戶等百姓家中的常客,“三夏”、“三秋”農忙季節村民收割莊稼、耕種田地的幫手,在嘮家常和助民勞動中溝通交流、訪貧問苦、結對幫扶、解決問題,聽到了群眾平常不説的“心裏話”,摸到了材料上看不見的“真情況”,實現了脫貧對策的精準對接,促進了脫貧與致富的和諧並進。駐村以來,袁書記自費4000多元看望慰問住院百姓13人次,孤寡老人和貧困群眾61人次,行程13000多公里幫村裏考察産業項目9個、聯繫村民外出務工23個,爭取行業扶貧項目3個。今年村裏安裝自來水水管,袁書記多次幫助留守老人填埋管道,成了村裏百姓津津樂道的風景線。老黨員鄭維仁説,“袁書記真把這裡當家了,連雙休日和節假日都幫助村裏跑項目,今年夏天他孩子病重住院都沒能回去啊,都是他家屬在家照顧。這樣的書記我們既佩服又喜歡!”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