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兩千年不改名的古縣,山東竟15個!你知道幾個?

稿源時間:2016-10-18 09:11:16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zhanghonghong
【摘要】兩千年不改名的古縣,山東竟15個!你知道幾個?---據山東官方出版的《山東千年古縣誌》記載,山東目前共有“千年古縣”74個,“千年古縣”數量佔總數140個縣(市、區)的二分之一強,居全國各省區前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初,平北縣併入平原縣,屬德州專區;1956年原恩縣東部劃入平原縣,改屬聊城專區。

   4、平原2200多年

 

 

  西周初,為齊國西境之下邑,城址在現王廟鄉張官店東,因地處平原而名為平原邑。秦以平原邑置平原縣。西漢高帝六年(西元前201年)置平原郡,郡治設于平原縣。北齊天保二年(551年)縣城由張官店東遷今地(原屬繹幕縣)。隋初屬德州,後屬平原郡。唐中期屬德州。清初至清末,屬濟南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初,平北縣併入平原縣,屬德州專區;1956年原恩縣東部劃入平原縣,改屬聊城專區。1961年復屬德州專區。現屬德州地區。國務院1994年12月17日批准撤銷德州地區設立地級德州市。此縣歸德州市。

   5、茌平2200多年

 

 

  秦行郡縣制,置茌平縣,屬東郡,治茌平(今韓集鄉高垣墻村)。漢屬兗州部東郡。西元9年改茌平縣為功崇縣,25年改功崇縣為茌平縣,屬兗州部濟北國。三國時為魏地,屬冀州部平原郡。晉、南北朝治鼓城(今樂平鋪鎮土城村),屬濟州部平原國。後魏屬濟州部平原郡,北齊併入聊城縣。隋初復置茌平縣,治興利鎮(今杜郎口鎮杜郎口村),屬貝州清河郡;隋末併入聊城縣。

  621年復置茌平縣,屬河北道博州博平郡,627年併入聊城縣。1130年復置茌平縣,治今城,屬山東西路博州。元屬東昌路總管府,明、清屬東昌府。1914年屬東臨道,1925年屬東昌道,1928年改屬山東省政府,1937年屬山東省第六專員公署。

  1949年8月屬平原省聊城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改屬山東省聊城專區專員公署。1978年7月屬聊城地區行政公署。1997年8月屬聊城市。

   6、高密2200多年

 

 

  據《金樓子·興王篇》記載,“高密”是大禹的字。梁元帝蕭繹在書中説:帝禹夏后氏,名曰文命,字高密。戰國時,始有高密之名,亦為齊地。據《水經注》應劭曰:“縣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秦滅六國後,推行郡縣制,置高密縣,屬齊郡,後改屬膠東郡。

  西漢時,先後屬膠西國、膠西郡。西漢本始元年(西元前73年)改膠西郡置高密國,治高密。西元9年(新王莽始建國元年)改高密為章牟。東漢復稱高密,改屬北海國。三國時,高密地歸魏,屬青州城陽郡。西晉時,屬青州城陽郡,東晉改屬青州高密國。

  南北朝時期,先屬南朝宋青州高密郡,後屬北朝魏青州高密郡,後改屬膠州高密郡。隋時,屬高密郡。唐時,縣屬河南道密州。五代建置、隸屬相沿。北宋,縣隸屬京東東路密州。金,縣改屬山東東路密州。元代,縣屬山東東西道益都路膠州。

  明初,縣屬青州府,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屬萊州府。清初相沿明制,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縣屬膠州。民國時期,先後屬膠東道和萊膠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高密縣初屬膠東行政區濱北專區,1950年改屬膠州專區。1956年3月劃歸昌濰地區,1981年5月更名為濰坊地區,1983年10月地改市,為濰坊市。縣均屬之。1994年5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高密縣,設高密市(縣級市),歸濰坊市代管。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