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春季生態】黃河口處鳥與人 北歸南渡又一春

稿源時間:2016-04-08 10:53:13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fengshasha
【摘要】【春季生態】黃河口處鳥與人 北歸南渡又一春---(記者王陽)如果用色彩來形容此刻黃河三角洲的春天,那就是蒼茫枯黃中夾雜著點點翠綠。 位於山東省東營市的黃河三角洲濕地,既是黃河綿延千里匯入渤海的黃藍交匯之地,也形成東亞候鳥遷徙線路的“轉机站”。 “東方白鸛每年風吹日曬地築巢很辛苦,就為他們提前準備好了材料。 王安東説,雖然黃河三角洲以鳥類為名片,但這裡鳥類昆蟲植被地質等可供科研的資源很多。 ”保護區黃河口管理站副站長張樹岩這樣形容黃河三角洲的春天。

    新華社濟南4月8日電(記者王陽)如果用色彩來形容此刻黃河三角洲的春天,那就是蒼茫枯黃中夾雜著點點翠綠。順著護鳥人馮廣海手指的方向,清澈的黃河水汩汩東流入海,蘆葦蕩層層不見邊際,風吹草偃間檉柳枝新芽隱約,翅鹼蓬從河灘逆生而來。

    位於山東省東營市的黃河三角洲濕地,既是黃河綿延千里匯入渤海的黃藍交匯之地,也形成東亞候鳥遷徙線路的“轉机站”。今年,30余萬隻候鳥剛剛結束越冬,從這裡開始北歸南渡的春之旅,而在這片世外之地默默守護著它們的,是一批不辭辛苦兢兢業業的護鳥人。

    東方白鸛的“全職保姆”

    一個卡片照相機,兩幅GPS定位儀,兩幅望遠鏡,一本筆電,這些就是馮廣海在黃河口濕地日常巡護監測的裝備。

    面色黝黑、精壯結實的馮廣海已年近半百,現任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汶流管理站副站長的他,從1997年開始,每天的工作就是為這片三角洲的候鳥、草木等生靈護航。

    “我們設計了五條巡護監測路線,我的工作就是每天走一條線路,在不同地點觀察鳥類的數量、種類,進行拍照、記錄,清除外來干擾因素,並且預防火災。”粗獷的馮廣海跟記者聊天顯得些許拘謹,一句話就把辛苦的工作概括完了。

    其實,整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十分廣袤,面積相當於21萬個標準足球場大小,而馮廣海所在的大汶流管理站是3個管理站之一。每天他都要和同事乘皮卡進行巡護,走一圈下來就是一天。

    這一天,馮廣海最重要的工作是給東方白鸛幼鳥進行環志,以記錄候鳥遷徙習性,提供科研數據。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目前全球數量已不足2500只,而僅在黃河三角洲濕地,就已經産下超過750只幼鳥,這裡被稱為“東方白鸛之鄉”。每年春季,成鳥都會來此繁育。

    為了讓這種性格兇悍的大鳥更方便地繁育,馮廣海和同事們築起人工招引巢,並在巢周邊200米內放置好採集的一米多長檉柳枝用作巢材。“東方白鸛每年風吹日曬地築巢很辛苦,就為他們提前準備好了材料。”

    今年春季,大汶流保護站發現東方白鸛成功搭建51巢,誕下後代的東方白鸛要到5月,才將繼續它們飛往內蒙古的北歸旅程。

    博士護鳥人

    除了像馮廣海這樣黃河口“土生土長”的護鳥人,同車一起進行巡護的還有一位年輕的博士。

    36歲的王安東是中國石油大學地質學博士,兩年前自願來到保護區成為一位護鳥人。

    “在保護區工作可遇不可求,雖然工作辛苦,但是看到眼前風景就心情舒暢。”

    前年冬季的一次巡護中,一隻五六釐米的黃色小鳥緊跟著王安東的皮卡車,車走到哪就跟到哪,之後在濕地不同地點反覆對照之後,最終確定這就是國家“三有”動物蒙古百靈,當時在山東省內尚屬第一次發現。像這種發現新物種的樂趣,也是護鳥人日常平淡工作中的興奮點。

    站在濕地堤岸邊,身旁蘆葦、荻、翅鹼蓬已經重新發芽,在護鳥人眼中,一年之計在於春,現在是整個濕地生態恢復最關鍵的時期。除了保護候鳥、留鳥的生活環境,水位需要及時控制,植被長勢也要隨時關注。

    王安東説,雖然黃河三角洲以鳥類為名片,但這裡鳥類昆蟲植被地質等可供科研的資源很多。目前,他正在從事鳥類遷徙繁殖、種群分佈、魚類多樣性保護的數據收集,像他這樣的博士護鳥人大有可為。

    日夜守護卻樂此不疲

    “萬物復蘇,一派生機,綠柳才黃半未勻。”保護區黃河口管理站副站長張樹岩這樣形容黃河三角洲的春天。

    剛剛結束巡護的護鳥人畢正剛告訴記者當天涉水到黃河口的成果:水中的蘆葦已經到了7到8公分,當天80公里行程中,他還看到了4只野生鴛鴦、2只丹頂鶴、2只小天鵝和52只鷺鷥。

    “全球僅剩2000只的丹頂鶴有137只在這裡越冬,總數僅有5萬隻的灰鶴有2500只出現。”20年前,在保護區停駐的鳥種只有170余種,這個數字目前已經更新至368種。

    為了保護好鳥類的繁育和自然生態,護鳥人不僅白天進行巡護,夜晚也輪流值班。

    “18:30到23:00,我們安排人員蹲守出入路口,另有一輛巡護車在保護區內24小時巡查,此外新安裝的視頻監控也已經運作。”畢正剛説。

    説起來,像他這樣普通的護鳥人每月的工資只有3500元。“收入不高,工作很累,但很有意義,能保護好環境,讓鳥與人和諧共存,十分開心。”

    護鳥人張樹岩告訴記者,護鳥20多年也沒感覺枯燥,不同時節有不同意境,更重要的是,能給子孫後代留一片凈土。(完)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