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山東臨沂費縣搬遷扶貧讓山溝溝村民過上富日子

稿源時間:2016-04-08 09:28:57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jiangyunhui
【摘要】山東臨沂費縣搬遷扶貧讓山溝溝村民過上富日子---“摘窮帽一絲不茍,拔窮根全力以赴”。爺爺説,胡説,費縣那才是北京……  在八百里沂蒙腹地的費縣崔家溝村,每個人都能隨口講幾個這樣真實的故事。”  為確保“能致富”,臨沂市在崔家溝和北王莊這一示範點積極探索農村社區、高效農業示範區和生態旅遊示範區“三區同建”模式。

臨沂市委書記林峰海提出,“摘窮帽一絲不茍,拔窮根全力以赴”

  臨沂市委書記林峰海提出,“摘窮帽一絲不茍,拔窮根全力以赴”。(齊魯網記者 張曉博 攝)

臨沂市市長張術平認為,金融扶貧是治本之策。

  臨沂市市長張術平接受齊魯網採訪,在談到費縣異地搬遷扶貧時説,實踐證明,在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實行搬遷扶貧的路子是正確的。(齊魯網記者 張曉博 攝)

費縣崔家溝村,一名村民站在山頭看著眼前窮了幾百年的溝溝壑壑。如今,通過異地搬遷扶貧,這裡的老百姓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費縣崔家溝村,一名村民站在山頭看著眼前窮了幾百年的溝溝壑壑。如今,通過異地搬遷扶貧,這裡的老百姓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齊魯網費縣4月7日訊(記者 張曉博 劉國棟)村民焦健美去鎮上接孫子放學,回來的路上“撿”了個孩子——家長忘了去接,走了太遠的路,孩子累的趴在草叢裏睡著了……

  從來沒出過村的孫子這天被爺爺帶到了鎮上,看著一棟棟樓房,孫子吃驚的對爺爺説,這是北京吧!爺爺説,胡説,費縣那才是北京……

  在八百里沂蒙腹地的費縣崔家溝村,每個人都能隨口講幾個這樣真實的故事。

  如今,這些聽起來令人心酸的“段子”已經成了當地人“憶苦思甜”的真實寫照:通過“異地搬遷扶貧”,990戶在大山深處生活了三四百多年的村民,一步踏入了現代化的城鎮生活。

  窮:

  開頭故事裏的焦健美是費縣崔家溝人,就在兩個多月前,她還住在距離鎮駐地15公里的蒙山深處。那時的她每天要4點鐘起床,匆匆喂孫子吃飯後,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趕在7點鐘前,把孫子送到距離村子最近的一所學校。

  崔家溝村地處山區,村裏的500多戶人家分成十幾個聚居點,散落在周圍山溝中。和相鄰的北王莊兩個村子加起來,總面積1.7萬畝,包含27個自然村,3248口人,其中貧困人口898人,因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就醫難“四大難”聞名。

  “以前有人家好不容易説上了媳婦,結果人家媳婦走在這山道上,半路就回去了”。村支書曹厚海告訴齊魯網記者,這樣的困境讓人害怕,外面的人不願意進來,裏面的人爭著逃離,北王莊村曾3年時間內,43名男青年“倒插門出嫁”。

  “那時的日子就是熬!”北王莊村遷出的村民李積鋒今年剛剛40歲,由於家中老人身體不好,他不能外出打工,“每天用化肥袋子裝著肥料,像翻墻一樣送到山坡上開墾出的‘簸箕田’裏,從早忙到黑,從地裏刨出的那點地瓜、花生,根本賣不了幾個錢。一年到頭,孩子穿不上一件新衣服。”

  曹厚海一肚子苦水,他告訴記者,整個村不到2000人,有一半在外打工。“村裏都是山地,只能靠天吃飯,年輕人都出去了,實在沒什麼盼頭。”

  搬:

  按照臨沂市委書記林峰海“既要‘摘窮帽’、又要‘拔窮根’,摘窮帽一絲不茍,拔窮根全力以赴”的要求,就地發展,想在短時間內拔掉崔家溝老少爺們的窮根子顯然不切實際。

  當地針對生存條件惡劣的貧困村居,提出了實施整體易地搬遷,著力解決生活、就業、發展問題的方案,得到了山溝溝裏老百姓的支援。

  當易地扶貧搬遷消息傳來,曹厚海甚至“激動地摔碎了手中的茶杯”,“搬!”村裏一呼百應。

  “能外出打工的都是年輕力壯的‘狠心人’,孩子、老人扔在家裏沒人照看,也是很可憐。”北王莊村遷出的村民李積鋒這樣評價外出務工的鄰居們。今年剛剛40歲的李積鋒,由於家中老人身體不好,他不能外出打工,“每天用化肥袋子裝著肥料,像翻墻一樣送到山坡上開墾出的‘簸箕田’裏,從早忙到黑,從地裏刨出的那點地瓜、花生,根本賣不了幾個錢。一年到頭,孩子穿不上一件新衣服。”

  統計顯示,沂蒙山區留守兒童一度達到6萬人,大多是山裏的孩子。

  “但現在真的不一樣了。”李積鋒笑了。

  易地搬遷工作自2014年初開始,堅持“邊建設、邊安置,先安置、後拆遷”原則,高標準建設了朱田鎮濱河社區、梁邱鎮幸福花園社區,分別用來安置崔家溝村和北王莊村村民。兩處社區全部實施了綠化、亮化、安防工程,配套建設了超市、學校、衛生室、銀行,實現了暖入戶、氣上樓、飲水達標和環衛保潔市場化,讓走出大山的村民一步踏入了現代城鎮生活。截至2016年1月6日,990戶村民全部安置完畢。

  富:

  既要搬得出,還要穩得住。只有解決了經濟收入來源,搬遷出的村民才能真正安心生活。“脫貧是階段目標,致富才是根本目的。”

  為確保“能致富”,臨沂市在崔家溝和北王莊這一示範點積極探索農村社區、高效農業示範區和生態旅遊示範區“三區同建”模式。

  政府首先對項目村搬遷後的1萬餘畝土地實施了整理提升,計劃投資1.9億元,用於修路、築壩、土地整治,從根本上解決制約生産、生活的基礎設施問題。截至2月底,示範區已完成路基工程60公里、土地復墾700畝、土地整理3000畝。

  隨後,請來專家進行了整體發展規劃。按照規劃,對全部土地進行規模流轉,採取“專業合作社+農場+農戶”模式,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在此基礎上,推進貧困戶深度融合到産業體系中,通過吸納貧困戶優先進入家庭農場和龍頭企業,使貧困戶既獲得土地流轉收入,又能參與創業,或獲得工資性收入,逐步致富。

  目前,示範區已初步規劃林牧綠色迴圈種養區、有機茶葉生産示範區、鮮食林果高效種植區、濱水休閒農業體驗區、特色中藥材生産區、高效板栗種植區、優質山楂栽培區、生態保護涵養區8區, 成立了200個家庭農場、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已與3家農口龍頭企業簽訂協議。

  圍繞“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政府結合社區規劃,採取“企業出項目,政府建廠房”的辦法,著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讓適齡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在濱河社區配套建設了佔地350畝的服裝加工産業園、佔地150畝的保利物流園,可吸納1400人就業。

  “生活好了,日子有奔頭了。”幸福花園社區的會計李吉利最了解村裏的人口情況,“前幾年‘嫁’出去的43個男青年,現在已經遷回來7家了。”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