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沿海港口越建越多,在支援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的弊端。最近,山東省政府發佈《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決定五年內不再規劃沿海新港區,保持適度發展速度和合理規模,努力實現由“港航大省”向“港航強省”跨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道,威海港“膠東海運”集裝箱碼頭堆場,貨車來往穿梭,吊車緊張作業,一派繁忙。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生效三個月來,威海港膠東海運公司吞吐量大幅增加,新購置了500個標準箱。威海膠東國際集裝箱海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進武告訴記者:“2016年第一季度,我們集裝箱吞吐量的增長幅度,是去年同期的28.6%。”
增長更得益於威海港與煙臺港的航線合作。原來,兩家港口僅僅相距47海裏,可航線卻各自壟斷,威海港發往南韓的客滾船,只有每週一、三、五三個航班一條航線,煙臺也只有週二、四、日三個航班一條航線。今年一月開始,雙方港口達成協定,共用對方航線。張進武表示:“就會形成一個天天班的新的模式,第二就是,我們的箱子,不需要第二次重復報關。”
從“搶位”爭鬥到“抱團”發展,目前,山東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有270個,擁有青島、日照、煙臺3個超3億噸大港,聯合作戰勢在必行。
山東省社科院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廣傑認為:“它是交通物流行業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體現,要加強一個頂層設計,從體制機制上,來解決港口之間的利益的合理劃分。”
煙臺港以一條海岸線的“西進戰略”為引領,投資濰坊壽光港,租賃東營港碼頭,合作濱州港,形成分工明確、功能互補的港口群,建立起貫通省內西部港口的“海上巴士”。
李廣傑説:“港口資源的整合,目的就是在於促進港口之間形成合理分工,功能有所差異,來實現港口之間的協調發展。”
不再規劃新港區,眼睛向內強基礎。在日照港,100萬噸筒倉項目正在緊張施工,年底建成後,港區倉儲能力將超過260萬噸,居中國沿海港口第一位,全力打造國際糧油物流中心。威海港今年要深挖航道,擴建碼頭,把眼光投向更廣闊的內貿市場。“營口-威海-泉州-廣州新沙”航線開通,打通中國沿海北上南下航線,威海中韓貿易橋頭堡的地位更加鞏固。
威海青威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接銘偉認為:“這個幹線船的開通,意味著現在身份的轉變,成為了內貿的幹線港口。”
新聞短評:放下GDP這個大包袱
港口建設投資大,見效快,對GDP拉動大,為了政績好看,曾經是你搶我奪的香餑餑。經濟新常態下,山東當機立斷,五年不再規劃沿海新港區,而是組建聯合艦隊,優勢互補闖市場。轉變觀念出思路,放下包袱,才能輕裝前行,港口建設從點到網, GDP數據暫時可能會受影響,但海域環境得到保護,近海污染降低,現有港口實力增強、效益提升,1+1大於2,這正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鮮活實踐。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