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2月26日訊 (山東臺新聞中心記者 劉駿 郭鵬 威海臺記者 楊硯波 )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共用”理念時指出:“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我國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真正做到,並不容易,很關鍵的一條就是必須使社會政策起到托底作用。”目前,醫療費用增長過快仍然是阻礙廣大患者順利就醫的“頑疾”,怎樣在政策上尋求突破,為群眾的生命健康“托底”?威海做出了探索。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道,28歲的榮成小夥兒孫海龍,兩年前患上尿毒症,每週三次血液透析是他活下去的保證。一年下來,光血透費就將近10萬元。儘管加入了城鎮職工醫保,但個人自付的部分仍然讓他舉步維艱。而與此同時,醫院院長們也在發愁。
威海市中醫院院長蘭勝才:“(醫保基金)打包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到年底的時候,剩不了幾個錢,錢花在不一定十分要緊的地方了,把過多的醫療資金支付了。”
近年來,醫保基金的結算辦法主要是“總額預付”,也就是按照前一年度的數據,把新一年的費用提前打包劃撥給醫院,總額控制、包乾使用。這種辦法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醫療費用的盲目暴增,但是用於管理上相對“粗放”,醫療費用仍然以年均20%的速度在增長。
威海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主任王吉會:“社(醫)保基金是給老百姓購買服務的,而這種服務是一種特殊服務,必須依賴醫療機構這種平臺,非常主動地來控制費用。醫療機構這種平臺的積極性發揮不好,你這個服務怎麼能保障呢?”
怎樣讓醫院從“被動”變“主動”呢?威海社保部門從政策上“破冰”,提出“定額結算”的醫保支付辦法:核定出每個病種的合理收費標準,每月與醫院結算,超支部分由醫院自付、結余部分則留給醫院。
威海市中醫院院長蘭勝才:“給了我們方向,管理上我們有針對性。發揮醫生的作用,不要亂開藥,不要開大處方,不要增加病人不必要的檢查。你省下的錢,院方就可以用於再來年的發展基金。”
要讓醫院有動力,更要讓患者得實惠。在最關鍵的“定價”環節,社保工作人員通過到醫院實地調查、召開院長座談會、與藥品器械供應商談判等方法,一步步擠出虛高價格裏的“水分”。
威海市社保中心稽查科科長鞠立世:“剔除不合理的費用,材料也好,藥品也好,是不是可以進一步壓縮費用,有多大的空間。這樣的話,我們進一步分析,拿出一個對這種病,我們認為相對合理的數據。”
以尿毒症腎透析為例,經過反覆核算、談判,最終確定的價格比原來壓低了30%。擠出來的“水分”,社保中心又把它變成“紅利”用在了患者身上,在威海,參保職工的腎透析報銷比例由90%提高到100%、參保居民由50%提高到80%,經濟負擔大大減輕。
威海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主任王吉會:“我們的想法就是要花最少的錢,來購買最好的最優質的服務。”
2015年,威海市納入“定額結算”範圍的病種共有31個,累計為3萬名參保人員減負2.5億多元。而今年,定額結算病種又擴大到81個。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