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政務服務監督管理局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改善優化涉企服務,推出19條措施,通過提升企業需求回應時效、減少對企業生産經營干擾、優化企業全生命週期服務等舉措,強力打造“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營商環境。
堅持“有需必應”,及時高效回應企業訴求。一是建立企業訴求統一調度管理機制。市、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牽頭部門統一辦理、轉辦、督辦、反饋企業反映的諮詢求助、投訴舉報和維權事項,負責辦理回應情況的跟蹤、調度、考評、通報、評估等。各涉企單位負責企業重大訴求的協調、本領域企業訴求數據匯集、分析、報告,單位主要負責人對企業訴求的解決方案和處理結果審核把關。二是暢通企業訴求反映渠道。進一步建好用好“綿企通”政企服務平臺、12345政務服務熱線、書記市長信箱、各級政務(企業)服務中心窗口以及市縣企業家微信群等線上線下平臺和載體,主動對接企業、全面了解訴求,及時受理解決企業各種合理合法的建議、意見、投訴以及困難和問題。三是推動惠企政策精準推送、免申即享。在“綿企通”政企服務平臺、各級政務(企業)服務中心公開發佈各級各部門的惠企政策,對普惠政策實行分類梳理和標簽化管理,主動精準推送。梳理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清單及辦事指南,擴大覆蓋面,精準匹配符合政策規定的企業,企業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政策、資金“送到府”服務。
堅持“無事不擾”,規範高效對企監管執法。一是推進“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綜合檢查。推行精準高效執法檢查,全面實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嚴格審批、規範行為、全程留痕。拓寬多部門聯合監管覆蓋面,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檢查結果在全市各級各部門共用共用。二是強化智慧監管。構建監管事項全覆蓋、監管過程全記錄、監管數據可共用、監管結果可追溯的智慧監管體系,運用遠端監管、無感監管等手段,減少涉企實地檢查頻次。未經批准不得強制要求企業參加對企業發展無益的考評、評比、排名、創建等,不得隨意干擾企業正常生産經營。三是推行行政柔性執法。推動市場監管、生態環保、自然資源、農業農村、交通運輸、文化旅遊、應急管理、城市管理等涉企行政執法部門出臺《涉企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清單》《涉企一般違法行為從輕行政處罰清單》《涉企一般違法行為減輕行政處罰清單》“三張清單”,並動態調整,及時向企業公開。四是建立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納入正面清單管理的企業,除危化品、特種設備、疫苗等特殊領域外,實行免檢制度,非必要不開展現場檢查,發現問題由企業自行核查、自行整改,建立退出機制,對綿陽市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動態調整。非行政執法檢查、調研、會議、評比、考核等需要進駐企業或需要企業配合的事項,按照“誰組織、誰負責”的原則,嚴格審核把關。五是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對不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首次輕微違法行為實施容錯機制。審慎採取限産、停産等應急管理措施。
堅持“閉環管理”,優化企業全生命週期服務。一是完善企業服務專員制度。各級各地涉企部門主要負責人為企業首席服務官,並確定專人為企業服務專員,聯繫方式應主動在“綿企通”平臺向社會公開並及時更新。在收到企業提出的需求後應按照首問責任制的要求,第一時間主動對接和溝通,了解核實情況,認真研究辦理,結果及時回應反饋。二是提供涉企幫辦代辦服務。統一公開幫辦代辦事項目錄,企業提出幫辦代辦政務服務事項(包括市場準入、行政審批、投資審批、年檢年審、資質認定、智慧財産權保護等)需求後,各級政務(企業)服務中心安排專人負責落實。三是鼓勵各級領導幹部主動為企服務。在企業有需要的情況下,鼓勵各級領導幹部依法依規主動為企業服務,積極參加服務企業的相關活動,主要包括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重要客商接待、戰略合作、市場開拓、品牌打造、産品推介和其他必要的商務活動。四是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持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兩清行動”,發揮“營商環境監測點”作用,深入開展“紀檢幹部訪千企”,推動專項整治,著力破解擔當軟、態度冷、落實虛、行權亂等痛點堵點難點問題。
據了解,在2019—2022年省評中,連續四年整體表現優秀。2022年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已累計召開專題座談會265場,參會企業4292家,收集問題3496個,已解決3187個。已通過“綿企通”政企服務平臺公佈220條“免申即享”政策,已兌付企業7649家,兌付總金額8275.65萬元;平臺受理企業訴求3555件,辦結3527件,辦結率99.2%,企業滿意度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