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長江傳奇”號遊輪來回穿梭,寧夏“沙湖不夜城”燈火輝煌,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游人如織,北京鼓樓紅墻前拍照留念的遊客絡繹不絕……這個假期,“流動的中國”活力滿滿,彰顯繁榮發展的生機活力。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今年“五一”假期,隨著文旅消費市場的持續恢復,各地景區再次迎來客流量高峰,假期出行的人潮涌動,激發消費市場的強勁動力。文化和旅遊部最新數據顯示,“五一”假期5天,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合計2.9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出遊總花費1668.9億元,同比增長12.7%,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3.5%。
“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今年“五一”假期,多地將音樂節、演唱會、特色民俗表演等元素與旅遊跨界融合,一系列新潮玩法不斷“解鎖”,豐富著遊客們的假日出遊體驗。
在福建泉州,閩南語音樂節在“五一”期間火熱開唱,高甲戲、木偶劇團等泉州特色非遺項目展演助陣,現場還設置簪花體驗、閩南語挑戰等多個特色展點,讓廣大樂迷既能享受動感音樂,又能體驗傳統的閩南文化;在廣州,沉浸式疍家水鄉國潮集市活動吸引了不少遊客,在觀賞東涌鎮特色“發鬥”表演的同時,劃龍舟、坐花船、聽鹹水歌等活動讓遊客身臨其境,體驗沿岸水鄉風情。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是‘五一’假期文旅市場的特點之一。”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消費需求變遷、科技進步和業態創新,這三個要素是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的邏輯基礎。要以旅遊消費激活公共文化資源存量,再以文化創造、科技創新和産業投資為旅遊業注入高品質發展新動能,為各地遊客提供高品質的內容、産品、服務和沉浸式的場景。
趕一場國風市集,換上漢服穿越時空,來一場和傳統文化的邂逅;去一次野外露營,約上三五好友圍爐煮茶,閒聊品茗;體驗一把城市騎行、飛盤、陸地沖浪,變身“運動達人”……今年“五一”期間,各種新業態、新玩法受到消費者追捧,文旅市場在周邊消費場景的溢出效應愈發明顯。飛豬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境內遊每人平均預定量同比去年增長12%,其中用車、酒店、線路遊等服務每人平均預訂量增幅明顯,每人平均消費金額同比去年增長19%,“露營遊”“味蕾遊”等新興旅遊方式成為人們的熱門選擇。
除了新潮玩法,“夜遊經濟”也成為今年“五一”消費的新增長點。在廣西桂林,八里街夜市、正陽步行街、臨桂夜市等“網紅宵夜街”人潮涌動,“印象劉三姐”“壯美漓歌”等景區夜間演藝項目、夜間展覽輪番上演,吸引遊客夜間遊覽;在山東臨沂,“人在船中坐,船在畫中游”的夜遊涑河活動給遊客帶來沉浸式體驗,穿插鐳射水幕、裝置藝術、科技化秀場等水上表演,讓遊客體驗東夷文化和瑯琊文化的傳統韻味……
夜間“煙火氣”升騰,新潮玩法層出不窮,展現出假期消費市場活力。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在夜間時段的消費環比增長127%,夜間玩樂訂單同比增長60%,“夜遊經濟”的新消費場景和商業模式不斷涌現。
“在當下,夜遊已經成為了許多遊客出門旅遊的必備選項,‘夜遊經濟’正在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賽道’。”業內人士指出,“夜遊經濟”作為一種新型文旅業態,正成為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發力點。要推進文旅融合、挖掘消費潛能,由以往單一業態的消費模式逐漸向産業多元化、場景融合式等新模式轉變,讓“夜遊經濟”成為假日消費的新亮點。(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