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春第一會”再次聚焦營商環境,企業將得到哪些實惠?

來源:川觀新聞 時間:2024-02-19 09:40:23 編輯:鄧書琴 點擊:
2月18日,春節假期後首個工作日,成都市主要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與各企業家代表、營商環境觀察員代表齊聚一堂,座談交流營商環境建設,發佈系列創新舉措,擦亮“12345親清線上”親商助企城市特色品牌。
去年,成都的“新春第一會”同樣關注營商環境,啟動了成都“12345親清線上”平臺,整合12345助企熱線、蓉易辦、蓉易享、蓉易見四大服務企業平臺。今年的會議對“12345親清線上”平臺進行優化提能,拓展“蓉易+”系列創新應用場景,這將解決企業哪些難題?企業又將得到哪些實惠?
發佈“蓉易+”系列新場景
完善全週期企業服務
“12345親清線上”從2023年的四個服務企業平臺起步,如今有了更多的功能和內涵。
“各位新年好,在正月裏,我們為各位企業家朋友帶來了‘伴手禮’。”會上,成都市城市運作和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主任馮秀富發佈了“蓉易享”應用場景,他介紹,針對企業反映的惠企政策存在發佈渠道分散、知曉不及時、申報流程複雜等問題,優化打造“天府蓉易享”平臺。
企業面對海量政策文件,往往難以找到適配自身的內容,“天府蓉易享”平臺推出“政策找企業主動推送,企業查政策智慧推薦”特色功能。馮秀富列舉,一方面,通過惠企政策“畫像”和企業法人“畫像”進行比對匹配,找到符合享受條件的企業,通過手機短信、站內信、郵件三種方式將政策主動推送至企業;另一方面,公司登錄該平臺後,可點擊相關標簽進行精準篩選,後臺系統精準推薦相關政策。
本次會上發佈的“蓉易+”系列創新應用場景,既有對已有平臺的優化提升,如“蓉易享”平臺的升級,也新納入了金融、法院、發改、稅務等部門打造特色平臺,各施其職、各展其長,為企業的全方位發展、全週期成長提供精準服務。
例如,“蓉易貸”將提供普惠金融綜合服務。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梁其洲介紹,目前,成都市主要有8個普惠金融産品及平臺,較為分散,存在用戶在不同平臺、不同金融機構重復註冊、重復填報資訊等問題,“蓉易貸”納入了全市相關部門的現有普惠金融産品、政策,統一業務辦理入口,實現用戶統一身份認證,一次註冊資訊全通,提高便捷度。
“蓉易訴”旨在打造線上訴訟智慧平臺。隨著社會經濟活躍、市場主體日趨多元,企業的法治需求持續增加。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龔成介紹,從全市法院新收案件看,涉企案件佔比超過80%,為精準對接企業司法需求,在智慧蓉城框架下,創新打造全案由、全鏈條、全智慧、全天候、全交互的“蓉易訴”線上訴訟智慧平臺,實現訴訟事務一網通辦,解決糾紛一鍵響應、線上服務一觸即達、專業服務一站整合。
此外,成都市稅務局發佈了服務企業全生命週期的“蓉稅樂企”品牌;成都市發展改革委發佈“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的實施方案,回應市場主體在一個地方統一開具相關證明的訴求;成都數據集團發佈“蓉易用”應用場景,打造成都市公共數據運用服務平臺。
動態調試惠企政策
共建共用“親清”營商環境
2023年,成都市新增經營主體60.18萬戶,同比增長3.75%,全市經營主體總量達到389.12萬戶,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二位。
成都市場活力持續增長的背後,離不開營商環境的優化。據統計,“12345親清線上”上線以來,共受理企業訴求11.04萬餘件,企業訴求的解決率和服務滿意率均達到97%以上。
會上,成都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企業生長週期中,從初辦到成長再到壯大,各個階段有不同的訴求,因此營商環境政策體系也要動態調試、更新完善。
傾聽企業聲音。發言代表、成都信達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雯琪介紹,2023年,該公司通過12345熱線,反映了吸納重點群體就業稅費減免政策的辦理困難,經過省市區就業部門多方聯動協調,得以辦理完成退稅補貼。她建議,在一些激勵政策的落地執行上,難免會涉及到跨部門的聯動和配合,希望政府在政策落地過程中,加強對相關部門和企業的培訓指導,以便好的政策可以順暢和快捷觸達企業。
創新方式方法。12345熱線特色新型智庫工作人員徐霽介紹,12345熱線是城市的“總客服”,日均收到各類訴求2萬餘件,智庫的工作是基於這些鮮活的海量數據開展研究,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例如,去年,我們跟蹤研究了100多件與企業上市相關的訴求,發現企業上市開具合規證明時,存在辦理流程不清晰、手續複雜等共性問題,隨即開展相關調研,並形成專題報告,促進了《成都市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實施方案》的出臺。
匯聚更多力量。本次會上,除了“蓉易+”創新應用場景的發佈,更多的職能部門也圍繞營商環境建設出招。成都市人社局將圍繞職稱評審資訊化系統發力,從規範化、智慧化、智慧化入手,推動職稱評審“一網通管、一網通辦、一網通用”;成都市市場監管局將會同相關部門,推進重點事項跨部門監管執法“綜合查一次”,減少重復執法擾企擾民;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上線建築項目全生命週期服務平臺,當好項目資訊“導航員”。(川觀新聞記者 吳亞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