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桑螟,夏秋季蠶期高發的一種蟲害,你看這個卷葉疊葉中的就是它的幼蟲,這種就要人工及時捏殺幼蟲或摘去蟲葉。”在興文縣九絲城鎮新合村蠶桑種植園中,鎮人大代表和蠶桑種植戶正在交流蠶桑病蟲害防治技術。
作為新合村的主導産業——蠶桑,全村現有桑園2000余畝,自2016年以來,新合村蠶桑産業迅速發展,種植面積翻了兩番,産值也近三百萬元。隨著養殖戶的增多,産業技術逐漸跟不上發展的腳步,很多養殖戶面臨蠶桑病蟲害和育蠶效益低下的問題。新豐村養蠶歷史短,基本為農戶小規模分散養殖,農戶的養蠶技術大多是口口相傳,沒有進行系統化、科學化的培訓,而養蠶又是高密度勞動、投入週期長的産業,稍有不慎就會導致一年的辛苦和投入白費。針對該情況,新合村鎮人大主席團成員劉勇多次召集本村人大代表研究討論,決定以“人大引領+村企合作”模式對新合村蠶桑産業開展系統幫扶支援。
依託“人大引領+村企合作”發展模式,在鎮人大代表的積極組織協調下,村資公司與養殖專業合作社形成長期合作關係,推動新合村迅速開展了低産桑園改造、標準化蠶房建設、引進優良蠶桑品種等項目,對蠶桑養殖基礎設施進行提質改造。同時,鎮人大代表充分發揮作用,圍繞“內用、外招、上請、下挖、近補、遠育”方針,積極協調組織本地土專家和縣級農機專家建立技術人才庫,以院壩會、現場會的形式不定期對養殖戶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逐步提升農戶養殖技術。
為建立長效化幫扶機制,確保農戶養殖風險最小化,鎮人大主席團以代表聯繫選民制度為範本,探索建立代表聯繫蠶農制度,以“1名人大代表+N名技術專家”為組合,就近聯繫片區內蠶農,定期入戶入園監測農戶種養殖情況並協助開展病蟲害防治,不斷提升農戶養殖抗風險能力。在鎮人大的積極推動和代表們的不斷努力下,新合村正因地制宜,探索高密度人工飼料工廠化養蠶,將工業手段植入傳統蠶桑種養殖,為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推進産業跨界發展探索出一條新道路。(任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