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型工業化推進會:聚焦 “智造”新賽道 推動高品質發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5-21 16:52:13 編輯:楊曉倩 點擊: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
5月20日,成都市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召開,大會針對人工智慧、氫燃料電池、智慧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的三年行動計劃及實施方案展開介紹,出臺多個相關政策文件,為接下來的成都製造業發展指明路徑。
新型工業化既有數字技術對傳統産業、經濟規律和分工格局的顛覆,也有低碳節能對工業生産的約束,如何在發展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把握戰略機遇,是當下面臨的巨大挑戰。
實現智改數轉全覆蓋
助力製造業、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
網際網路時代,數據是一種珍貴的生産資料。
在成都市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上,《成都市加快推進製造業智慧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成都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實施方案》發佈,計劃到2025年底,完成360家以上試點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到2026年,全市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超83%……並計劃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提升算力水準,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全覆蓋,五大支柱産業深度覆蓋。

圖片來源:天府智慧製造産業園
其中,推進圈鏈互動網路協同。高水準建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是接下來的重點任務之一,也是兩份文件的重要“交集”。文件中提到,利用數智化手段推動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通過訂單分配、供應鏈協同等方式實現資源共用和能力互通的重要做法。
2023年,根據《成都市産業建圈強鏈2023年工作要點》要求,成都市成立了上雲工作專班,出臺配套政策,加大對上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援力度。已經製作發佈了2000余冊《成都企業上雲指南》、34家在蓉主要雲服務商目錄;舉辦了47場“雲行天府”活動;為450家企業免費開展智慧化評估診斷。
成都市經信局的相關負責人曾解讀道:“上雲、用數、賦智是一個整體,目的是促進企業數字化改造轉型,提升企業智慧化水準,助力成都市企業高品質發展。”

圖片來源:成都發佈
走在數智化轉型前列的金星能源的企業負責人曾表示:“上雲帶來的智慧化改造,幫助我們打通了生産過程中多個關鍵環節。企業生産銷售鏈條通過上雲融匯聯通,幫助企業加強數據分析、決策支援、降低成本和風險,提升溝通效率、生産效率和管理水準。”
據了解,2023年成都已新增上雲企業21832戶、累計上雲企業超10萬戶,啟動1000個數字化改造項目,新增32個工信部工業網際網路、智慧製造示範項目,打造4個國家級智慧製造示範工廠。
建設人工智慧産業高地
攻堅算力佈局,支撐賦能千行百業
在網際網路數字技術蓬勃發展的同時,人工智慧的迅速涌現又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上,《成都市人工智慧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發佈。計劃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算力支撐能力攻堅、數據供給品質提升、集群發展能級躍升、場景融合應用培育、産業高端要素倍增“六大行動”。計劃到2026年,核心産業規模達到1700億元,帶動相關産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算力規模達到20000PFlops,人工智慧技術創新與産業發展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建成全國人工智慧産業發展高地。
今年,四川省把人工智慧列為1號創新工程,明確表示將採用超常規的最大力度精準支援,成都印發的《成都市進一步促進人工智慧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也立場鮮明地擁抱人工智慧技術,鼓勵企業開展“人工智慧+”應用。
聚焦AIoT(智慧物聯網)領域人工智慧平臺和産品的成都阿加犀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曾表示:“希望智慧製造能夠滲透到中低端的製造業,將工業智慧質檢設備部署到傳統製造業,通過這種解決方案降低企業設備的整體成本,運用演算法平臺幫助企業更加高效、全面地檢測出産品瑕疵,為全球客戶提供可靠的高性能、高效率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當下,人工智慧技術已經被認為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而人工智慧演算法的強大則有賴於人工智慧算力的儲備。成都市定位“東數西算”工程樞紐,正發揮成都智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雙中心”優勢,為企業算力賦能。
文件中將支撐算力能力的攻堅行動作為六大重點任務、重點行動之一。提出構建“超算+智算+通算+邊緣計算”的多樣化、普適化、泛在化的高能級算力供給體系,高品質推動天府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接下來,成都市還將推動國家超算成都中心運營模式升級,加快推進大型智算中心建設擴容,提升通用計算能力,支援重點産業園區(功能區)配套建設邊緣算力設施,打造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科學規划算力設施佈局。
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表示,全市現有人工智慧企業875家,産業規模780億元,近3年複合增長率40%,産業競爭力城市排名全國第六。未來三年,成都市將堅持創新引領、場景賦能、項目支撐、專班推進思路,實施“六大行動”,建設重點項目200余個,總投資1800億元。
加速清潔能源替代
氫燃料電池發力商用車賽道
近期,成都《成都市産業建圈強鏈2024年工作要點》發佈,將氫能産業納入今年新增的兩條重點産業鏈之一,重點産業鏈增加至30條。同時,成都還圍繞省委賦予打造“綠氫之都”的使命,積極佈局,搶佔氫燃料電池新賽道。
本次推進大會上發佈的《成都市推動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發展及推廣應用行動方案(2024—2026年)》中計劃,到2026年,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及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實現車輛規模化推廣應用,帶動成本持續下探,建成覆蓋全市域、輻射成都都市圈的氫能保障網路,産業綜合實力和示範推廣規模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圖片來源:成都日報
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曾在介紹氫能産業時提道:“成都發展氫能源具備三方面優勢。一是成都有較好的清潔能源資源稟賦,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天然氣資源,能源工業基礎好,制氫技術逐漸成熟。二是成都的工業門類齊全,在汽車製造、軌道交通、電子資訊等領域都涉及氫能技術的應用,市場需求潛力巨大。三是成都擁有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優良的高校資源以及天府永興實驗室等科研、人才資源,為氫能發展提供原動力。”
此次文件中提出了支援氫燃料電池發展涉及整車製造、商用車示範應用、加氫站配套建設、産業發展環境4個方面的10條政策措施。其中,支援重點在城市公交、公路及旅遊客運、通勤、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短途運輸、環衛、城建物流(建築垃圾和混凝土運輸)、機場用車等公共領域使用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政策受到關注。

圖片來源:東方氫能
東方氫能的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氫能産業的發展一方面解決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另一方面也為了達成碳中和目標,實現多能互補、氫電互融,環境友好型的能源結構。當下正是氫燃料電池發展提速的關鍵期,東方電氣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已經做到了270千瓦,已經可以完全替代所有上路的輕中重卡……”
據了解,2023年成都氫能全産業鏈實現産值130億元,産業規模排名全國第七。目前成都已經聚集起105戶氫能關聯企業,初步形成了“制儲運加用”全産業鏈發展格局。未來三年,還將實施“六大工程”出臺一系列適配性更強的專項政策,推進關鍵技術突破,總投資170億元以上。推動氫能産業産值年均增長25%以上,規模進入全國前五。(張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