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儀隴:推動蠶桑産業全鏈條發展 從一片葉到一片“業”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6-03 07:50:30 編輯:楊仁昌 點擊:
儀隴縣蠶桑現代農業園區
布碧絲公司繅絲廠復搖車間
“前端桑蠶種養,中端蠶繭加工,後端絲綢産銷,蠶桑全産業鏈在儀隴已然形成,並日益壯大。”近日,儀隴縣農業農村局特色産業站副站長吳繼偉介紹,蠶桑産業已成為儀隴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主導産業。
據悉,截至目前,全縣有優質桑園4.1萬畝、省四星級蠶桑現代農業園區1個。儀隴還招引香港利達豐環球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構建起包含基地種植、精深加工、服裝生産、外貿出口等內容的蠶桑全産業鏈,實現了一二三産業有機融合。
建設高標準蠶桑基地 完善産業前端
5月27日,在位於銅鼓鄉的儀隴縣省級蠶桑現代農業園區,翠綠的桑樹整齊排列、連線成片,一幢幢白色農家小樓和一座座黑色養蠶大棚點綴其間。
當天,在園區的核心區域龍家店村,業主何狀一早便帶領工人到園區採摘桑葉,然後運至養蠶大棚,開始一天的餵養、管護工作。
在養蠶大棚,蠶寶寶正在啃食桑葉,發出沙沙的聲響。
“這是第二批春蠶,共有23張。第一批已經結繭,被公司收購走了。”何壯説,目前正是他最忙碌的階段,春蠶進入餵養的關鍵時期,不僅要保證蠶寶寶有足夠的桑葉供應,還要時刻關注蠶室的溫度、濕度,確保蠶寶寶能在最佳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何壯介紹説,2019年,他從四川布碧絲有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包了160余畝桑園,從事桑蠶養殖。公司為他提供了2個養蠶大棚、1個小蠶共育中心,以及相應配套設備,還配備了一名技術人員,為其提供技術支援。目前,他每年能養5到6季蠶,每季能餵養小蠶近50張,全年收入在50萬元左右。
“我鄉現有桑蠶養殖業主近50戶,帶動周邊300余人就業。産業成形,發展良好,收益頗豐,讓更多的人願意留在銅鼓,從事桑蠶種養。”銅鼓鄉副鄉長張嬌介紹,蠶桑産業發展得好,與運作模式有著密切的聯繫。該模式讓蠶農前期投入少,還有兜底政策,將桑蠶種養的風險降到最低,自然而然加入的人就多了。
據悉,儀隴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堅持基地統建、桑園分管、小蠶共育、大蠶分養、訂單收購。公司從農戶手中租地後,實行整地調型、規範栽植,並配建標準蠶房,統一配置蠶種,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共育至“3齡”,就近提供給蠶農飼養。蠶農與公司簽訂返租倒包協議,從公司返租標準桑園、蠶房進行管桑養蠶,公司以最低35元/公斤的保護價收購鮮繭,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大企業與小農戶有機銜接、互惠雙贏。
“龍頭企業帶動,建設高標準蠶桑基地,走高端有機桑蠶養殖,提升絲綢品質,提高絲綢産品的品質和價值,最大程度保障企業和農戶的利益。”吳繼偉説,單香港利達豐集團,2018年以來就先後投資近10億元,在銅鼓、土門、大寅等6個鄉鎮23個村建設高標準蠶桑基地1.5萬畝,配套建設20萬平方米養蠶大棚、40處小蠶集中共育室和專用催青室。全年養蠶2萬餘張,産繭近千噸。
建現代化絲綢工廠 做優産業後端
5月29日,筆者走進香港利達豐環球控股有限公司在儀隴經開區的廠區,只見繅絲廠、織綢廠、時裝加工廠等廠房一應俱全。一個個蠶繭成絲,一卷卷蠶絲成綢,一段段絲綢成衣。蠶桑産業鏈後端的完備,讓儀隴蠶繭走向更寬闊的舞臺。
在四川布碧絲紡織發展有限公司的繅絲廠內,一台臺自動繅絲機高速運轉,煮繭、索緒、繅絲、浸絲、返絲……在工人們嫺熟的操作下,一根根高品質生絲從生産線上“下線”。
四川布碧絲紡織發展有限公司繅絲廠廠長錢洪平介紹,公司現有繅絲和復搖2個生産車間,2條流水生産線,80名工人,每天可生産280公斤生絲。目前還處於半産階段,滿産後全年産量最多可達200噸。現階段生産的生絲60%出口歐美,40%生産綢緞。
“繅絲廠于2022年9月投産,同期建設的還有織綢廠,配備有高端劍桿織機36台,全年可産高端布料360萬米,可消耗生絲400噸。”四川布碧絲有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周洲説,在整個園區,可以看到蠶繭到絲綢成品的全過程,整個蠶桑産業的中後端,在這裡一覽無遺。
據介紹,2016年,香港利達豐環球控股有限公司在儀隴縣投資近5億元,建設了佔地150畝的南充家豐時裝有限公司。隨著産業的發展壯大和公司的發展需要,該公司謀劃在儀隴建蠶桑基地,補齊産業鏈條。成立四川布碧絲有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營種桑、養蠶、繅絲、織綢;成立四川布碧絲紡織發展有限公司,從事絲綢服裝、絲綢家紡、絲巾、絲綢布料、蠶絲等産品生産和出口,形成了全産業鏈。
“依託香港利達豐集團,我縣形成了栽桑養蠶、繅絲織綢、服裝製衣、外貿出口全産業鏈,年産高檔服裝100萬件、絲棉被2萬件,與13個國際知名品牌達成戰略合作,産品出口歐美等地,年産值8000萬美元以上。”吳繼偉介紹。
除補齊蠶桑、絲綢全産業鏈條,該縣還拓展蠶桑資源迴圈鏈條,建設桑枝粉碎廠6處、桑枝食用菌廠2處,配套完善蠶沙處理池,將蠶糞、桑枝、植物秸稈等廢棄物集中粉碎加工製作有機堆肥、桑枝藥片等,既解決了面源污染難題,又有效提高了蠶農收入。全年資源化利用桑枝、秸稈1萬噸、蠶沙0.3萬噸。對接養殖業主,消納近0.2萬噸畜禽糞污沼液,同時,推動糧油、蔬菜加工企業之間的橫向聯合,桑園寬行套作大豆、榨菜等,提升種植綜合效益。
下一步,儀隴將在完善農旅融合鏈條上下功夫,按照“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産村融合化”發展思路,在蠶桑産業園建設過程中,統籌推進路、水、電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規劃設計蠶桑休閒文化項目,有機融入鄉村治理、文化旅遊等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儀隴繭絲”地理標誌,讓“園區”變“景區”,讓“田園”變“公園”。(汪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