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區金鳳鎮小麥機收現場 宋昕 攝
近日,在嘉陵區金寶鎮川主宮社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施工人員正加緊進行河道整治。完成調型的田地成片相連,原先零散的“小田”逐漸變成連塊成片的“大田”,呈現出良田阡陌井然、溝渠串聯成線的景象。
近年來,嘉陵區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鞏固撂荒地整治成效,推動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品質發展,切實保障全區糧食安全。嘉陵區規劃建設11個優質糧油示範片,2024年計劃實現大春糧食播種面積75萬畝。
夯實“耕”基 建設高標準農田
“目前正在進行川主宮社區、掌村溝村、石馬埡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於今年2月份開始施工,已完成田型調整,溝渠、産業道路等施工進入收尾階段,預計6月底完工。接下來,還將啟動青家溝村、積善社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金寶鎮副鎮長林俊名介紹,該鎮槐樹壩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已完工,完成田土改造1500畝、溝渠建設3200米、河道整治2000米等,達到“路相連、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基本要求。
“高標準農田建設解決了以往土地耕種‘分散化’‘碎片化’問題,更加方便群眾耕作,提高了土地流轉率,可有效推進農業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産。”區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中心主任許嘉介紹,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嘉陵區著力優化田塊佈局,堅持小並大、短並長、彎變直,提升機械作業能力;根據項目區農機作業條件,新建産業路、機耕路;完善田間渠係,配套蓄水設施,推廣節水灌溉等。
近年來,嘉陵區始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發展現代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緊緊圍繞“能排能灌、宜機耕種、生態友好”建設目標,積極探索丘陵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新模式,助推農業增産、農民增收。
據了解,嘉陵區2024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包括增發國債項目(新建2萬畝、改造提升0.5萬畝)、2023年立項的改造提升續建任務、2024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項目(0.6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2023年立項的改造提升續建任務,增發國債項目正在抓緊施工,2024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項目正在規劃選址、編制實施方案。下一步,嘉陵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將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貫徹落實2021-203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的相關內容,逐年推進實施,達到嘉陵區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總體目標。
復耕撂荒地 鞏固整治成效
近日,在位於嘉陵區金寶鎮槐樹壩村的糧油現代農業産業園,地裏的高粱冒出新芽,舒展著嫩綠的葉子,村民正在澆水保苗。另一邊的麥田裏還在加緊收割,烘乾房內的小麥堆成小山,烘乾機不停地運作。田地邊“統籌利用撂荒地,確保糧食大豐收”的標語牌格外顯眼,昔日撂荒地孕育出豐收的希望。
“我們從2020年開始在金寶鎮槐樹壩村種植小麥、高粱、水稻、油菜等作物,目前已流轉土地2000余畝,帶動當地上百名村民進園區務工,400余戶農戶通過村集體流轉土地參與分紅。”嘉陵區鑫焱農業專業合作社現場負責人李堯輝説。
“這裡以前都是撂荒地,後來通過實施撂荒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在已經成為金寶鎮萬畝糧油現代農業産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金寶鎮槐樹壩村黨支部書記青柯介紹,該村通過嘉陵區供銷社的平臺引進業主大戶成立了嘉陵區鑫焱農業專業合作社,建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三社融合發展模式,讓專業合作社帶動老百姓進行種植,提升群眾種植積極性。
據了解,金寶鎮圍繞“一帶一片一示範”的發展規劃,加大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助推糧油産業連片發展。引進四川金尚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土地11000余畝發展高粱、小麥、油菜等糧油産業。促使業主與村集體形成合力對撂荒地進行全面復耕復産,確保“良田糧用”。
“誰來種”是撂荒地整治“後半篇文章”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對此,嘉陵區強化土地流轉政策宣傳,探索“村集體+新型經營主體+農戶”“農業專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代耕代種”等多種發展模式,鼓勵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依法流轉撂荒耕地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做好撂荒土地整治“後半篇文章”,堅決築牢糧食安全底線。目前,嘉陵區已實現撂荒地動態清零,復耕復種率達到100%。
農業機械化 提升糧食生産力
農業機械化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嘉陵區全面推廣耕、種、防、收全過程機械化作業,通過科技與土地的有機結合,穩步提升糧食生産力,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近日,在嘉陵區大通鎮車水灣村,插秧機在田裏來回穿梭,不一會兒,大片水田便籠上了一層淡綠色的輕紗。“用機器插秧,3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一畝田,速度至少比人工快了3倍。”車水灣村村民蘇有憲説。
“我們正在對800畝田進行機械化插秧作業,首日使用了1台植保無人機進行直播,一天時間就完成了300畝左右,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嘉陵區茂禾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衡山説,後續投入了4台乘坐式插秧機和3台手扶式插秧機,每天可栽植100畝左右,秧苗密度能達到每畝55000苗。機械化插秧可以保證密度,提高基本苗有效率,同時還能增加有效穗,達到高産的目的。
眼下正值小麥豐收時節。近日,在嘉陵區金鳳鎮程糧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只見收割機開足馬力奔跑在金色的麥田中,一邊“吞”下麥穗,一邊“吐”出麥稈麥殼的殘渣,小麥收割、麥穗脫粒、麥渣還田等步驟一氣呵成,轟鳴的機械聲奏響了小麥“豐收曲”。
“今年合作社共種植小麥400余畝,此次搶收工作在兩天內就可以完成。預計今年小麥畝産可達800斤,比去年每畝增産100斤左右。”程糧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程洪介紹,以前人工收割小麥,1畝地需要4名勞動力忙碌1天,而現在1台收割機只需要10分鐘就能完成。同時,機械化收割不僅提高了效率,還減少了小麥在收割過程中的損失,每畝能節約200到300元的成本。
據悉,2024年,全區種植小麥22萬畝、水稻20.3萬畝,機械化率達到70%。接下來,嘉陵區將繼續致力於提升農業機械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促進農業生産的規模化和産業化,以實現農業增效、糧食增産、農民增收的目標。(鐘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