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資助工程是一項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近年來,西充縣加強學生資助工作規範管理,全面推進精準資助,促進學生資助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精準資助困難學生
“要實現精準資助,就要做到資助對象精準、資助標準精準、資金髮放精準。”西充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任昭暉介紹,全縣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通過大力宣傳,力爭做到資助政策家喻戶曉;通過實地調研全面了解全縣困難學生情況;與相關部門互聯互通,廣泛收集各方資訊。
為實現資助對象精準,該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在每學期開學前主動與縣鄉村振興局、縣民政局、縣殘聯等部門對接,做到困難家庭學生資訊資源共用,並充分利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資訊系統和省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資助管理系統,嚴格按照文件規定的程式進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確保突發嚴重困難戶、城鄉低保戶等家庭學生,以及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孤殘學生、殘疾人子女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
同時,為實現資助標準精準,西充根據不同學生的受助需求實行分檔資助,加大對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孤殘學生及家庭遭遇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等特殊群體的資助力度,確保資助標準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受助需求相適應。為實現資金髮放精準,西充充分發揮資助資金的使用效益,積極探索改進資金撥付和發放機制,充分利用現代支付方式和支付手段,在學生最需要資助的時候,將資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學生手中。
此外,該縣在政策範圍內優化資助流程,相繼出臺了《西充縣教育惠民惠農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關於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規範認定和精準資助的通知》等文件,各類資助項目資金歸入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一卡通”賬戶專賬管理,發放流程受相關部門實時監督,定期接受相關部門專項檢查,做到專款專用。
拓寬社會資助渠道
近年來,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充分發揮社會捐資助學積極作用,堅持與本縣企業及外地商協會聯繫,不斷拓寬資助渠道,眾多愛心人士積極加入到捐資助學隊伍中來。
杜代武是西充有名的民營企業家,也是當地家喻戶曉的愛心人士。多年來,他積極捐資助學,幫助眾多困難學子圓“讀書夢”。
“對於困難家庭的孩子,只要孩子們想讀書、能讀書,我都會盡最大的能力資助他們,幫助他們完成學業。”杜代武説,他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很早就輟學打工,後來摸爬滾打多年,艱苦創業。在取得一定成就後,他毅然決然將捐資助學作為重點關注的公益事業。
多年來,杜代武與縣關工委、縣扶貧開發協會、縣教科體局、西充中學結成“智力扶貧”合作聯盟,在每年6月、9月、12月分別開展“兒童節”慰問、“金秋圓夢”“暖冬行動”等關愛活動,幫助晉城中學、天寶中學、中嶺小學、張瀾學校等改善辦學條件……二十多年來,他累計捐助1200多萬元,資助困難中小學生1500多人、困難大學生128人。
“杜代武是西充眾多愛心人士捐資助學的一個代表。非常感謝他們長期給予困難學子的幫助,讓這些孩子能順利完成學業。”任昭暉説,近年來,為整合社會愛心資源,該中心積極聯繫愛心企業及商協會,努力搭建愛心助學橋梁,探索建立長效資助機制。協助縣政府和瀾之教育基金會簽訂了《瀾之教育基金會西充縣人民政府戰略合作協議》;與四川普特醫療、紅十字會簽訂長期助學三方合作協議;聯繫異地商會(廣東、重慶、貴州)開展助學活動;發動民建會員企業開展“金秋助學”“暖冬行動”等助學活動。
據統計,2021年至2023年,全縣資助困難學生已達11.5萬人次,發放資助資金6541.45萬元;近5年來累計為12290名生源地大學生發放助學貸款9727.42萬元。
資助育人雙管齊下
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學生資助工作的根本任務。資助學生的最終目的在於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讓他們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
“當我考上大學正為學費發愁的時候,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和縣旅外人士聯誼會幫我聯繫到愛心人士杜代武叔叔,他了解到我的情況後對我進行了長期資助。”就讀于電子科技大學的受助學生蒙蘇衍説,他一定會努力學習,不辜負愛心人士對他的關心關愛。
由於受到了愛心人士的鼓勵和幫助,蒙蘇衍在學習上更努力,假期裏也經常做兼職鍛鍊自己。他説,將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將來用所學知識回報社會。
“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幫助他們成長成才,使他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自強自立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就業觀和價值觀。”任昭暉説,今後,西充將聚力協同聯動,把資助工作與育人工作有機結合,堅持對資助學生的身心發展、品質培養、學業幫扶、就業指導等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幫助,樹立受助學生中的學業標兵、公益楷模、創業新銳等勵志典型,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創新創業、成長成才、回報社會,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迴圈。(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