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加強古城火災防控工作,提升城區消防能力,維護古城消防安全形勢平穩,近年來,閬中市多向施策、多措並舉,大力開展綜合治理,築牢古城安全“防火牆”。
閬中基本情況介紹
閬中是一座極富魅力的歷史文化名城。自秦置縣起已有2300多年曆史,歷代均為郡、州、府、道治所,明末清初曾為四川省會20年。現存“唐宋格局、明清風貌”的古城1.8平方公里,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擁有8處全國重點文物、18處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春節、三國、科舉文化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1986年被公佈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2006年被聯合國地名遺産委員會命名為“千年古縣”,2009年被命名為“中國春節文化之鄉”。 2019年被評為四川首批“天府旅遊名縣”。2020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
古城核心區共有4個社區,商鋪數量為1325個,分佈在74條街道上;古城核心區域居民人數為14955人。其中,三陳街社區居民人數為2605人,戶數為1202戶;南街社區居民人數為11059人,戶數為3876戶;鳳凰樓社區古城區居民人數為1005人,戶數為470戶;內東街社區居民人數為286人,戶數為145戶。由於歷史和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等因素,古城“人流量大、火災隱患存量大、消防基礎設施缺口大”等問題較為突出。閬中市委、市政府立足實際,不斷完善防控體系,夯實防控基礎,匯聚防控力量,堅決築牢消防安全防線。
閬中古城消防工作開展情況
加強古城消防安全評估結果運用,高位謀劃古城保護工作。為全面徹底掌握閬中古城消防安全基礎,科學進行火災風險分析研判,為閬中古城消防安全保護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2018年3月,通過第三方機構,正式發佈《閬中古城消防安全評估報告》。《閬中古城消防安全評估報告》出臺後,閬中市消防救援大隊(以下簡稱為“大隊”)第一時間向市委、市政府進行了專題彙報,加強報告的結果運用,全面科學統籌謀劃古城消防工作。閬中市委、市政府著眼全局,將“千年古城”的消防安全工作視為護航經濟、保障民生、穩定社會的重中之重,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市政府民生工程,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單位負責、社會參與”的工作責任體系。市人大常委會定期調研古城消防工作,市政協把古城消防工作納入“有事來協商”重要內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每年積極建言獻策。結合《四川閬中古城保護條例》的修訂,配套出臺了《閬中古城景區安全與品質監管聯合巡查制度》《閬中古城核心區消防安全保障方案》《閬中古城核心區滅火救援整體預案》。市政府聘請大隊主官為閬中古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在涉及古城保護和開發利用的評審論證會上,把消防安全作為重要依據和評判條件。市政府在經濟壓力大、財力極其緊張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每年投入專項資金用於古城保護工作,投入500余萬元改造古城電氣線路,免費為居民接入天然氣,為古城院落配置滅火器4000具,投入30余萬元在古城新增市政消火栓22具,投入100余萬元分別在古城院落和小型客棧安裝706具消防卷盤,小型客棧普及率達90%以上。
完善基層消防安全治理體系,不斷夯實古城消防工作基礎。古城所在保寧街道辦4個社區均落實了消防工作人員,將古城以四條主街道為界劃為4個中網格,網格員堅持每日開展防火巡查、隱患整改、文明勸導、資訊上報和消防宣傳等工作。依託古城內4個社區組建4個社區微型消防站(含義務消防隊),配備了4台小型消防車、24名志願消防隊員,開展日常消防檢查、聯勤聯訓和初起火災撲救工作。街道辦、社區將轄區商鋪和居民院落打造成 “十戶聯防”組織,在消火栓對應商鋪處設立“消防器材設置點”,配置水帶、水槍和消火栓扳手。針對古城街道狹窄、建築密集等特點,實行“135消防”制度,即:居民1分鐘利用滅火器、消防卷盤處置初起火災;古城專職隊和義務消防隊3分鐘到場處置;較場路消防站5分鐘趕赴現場滅火。
深入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為千年古城穿上“金鐘罩”。閬中市政府充分融合本地消防科技力量,與屬地企業“閬中市鴻茂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打造古城智慧消防“全覆蓋”,目前已在古城所有景點、客棧、居民住宅安裝物聯網感煙探測器6093套、用戶資訊傳輸裝置7套、智慧用電設備562套、消火栓水壓監測裝置50處、智慧巡察系統100套,系統運作至今,已成功預警初起火災58起並及時妥善處置到位,保障了古城核心區消防形勢平穩可控。
紮實開展文物建築保護工作,確保文保單位長治久安。大隊聯合文旅、民宗等相關部門對全市8處國家級、23處省級、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開展全面檢查,完善臺賬、建立專檔,進行“一家一策”指導,完善消防安全管理。指導文物建築規範拜祭行為,在香爐、焚紙爐與周邊古建築間設置有效的安全間距。對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和景點的木構件部分使用防火材料、阻燃技術進行處理,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進行掛牌,公示聯繫消防監督執法人員、報警電話和隱患舉報電話等資訊。將漢桓侯祠、川北道貢院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納入智慧消防管理平臺,實時掌握情況。在部分文物建築內推廣應用簡易自動噴水裝置和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並將古城內綠地、廣場等開放空間作為應急避難場所。對文物建築工作人員、宗教場所人員有針對性地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指導他們按照文物建築風險防範指南和檢查指引,落實隱患自查整改,達到“三定三禁”“四有”要求。
常態化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提升居民消防安全能力。市政府利用古城景區商業和生活區相互融合的特點,劃撥專項資金,在景區遊客集中的重點路段和古城出入口設置消防安全提示牌,並將古城消防安全知識納入導遊講解首要內容,在景區特色民俗活動和遊行中加入消防元素,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普及消防安全知識,提升古城消防宣傳品牌認知度。在古城社區設置“消防夜校”,定期針對經營業主、從業人員、社區居民等不同群體有針對性地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提高消防安全意識。在社區內掛牌公示各居民“十戶聯防”組的情況,在古城內開展消防宣傳雲直播,拍攝消防宣傳微視頻,結合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在古城核心區策劃了“説書先生話消防”“張飛巡城”“張飛斷案”等宣傳活動,得到中央、省、市媒體廣泛關注,3次被央視專題報道。(閬中市消防救援大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