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古藺縣皇華鎮始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發展現代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緊緊圍繞“規模化、宜機化、智慧化”原則,堅持科學佈局,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提升耕地品質和水準,改善農業基本生産條件,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全力創建皇華鎮“天府糧倉”現代化農業園區,為鄉村振興注入生機活力。
創新合作模式,助力農民增收
自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以來,皇華鎮共計提升改造耕地1.5萬畝,實現土地“成片連方”,使農業生産更加便捷高效。
“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是皇華鎮黨政幹群對發展的幹勁和闖勁。頂住壓力、克服困難,皇華鎮大膽創新合作模式,以“管委會+國資公司+村聯合社+農戶”的生産經營模式,由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管委會組織村民開展農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為園區建設提供所需勞動力,帶動脫貧戶就業增收,同時整合農業機械資源,為村民提供高效便捷的農業服務;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經營、管理村民集體的所有土地和集體資産,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帶動集體資産保值增值,實現村民致富增收;融世華國資公司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集體資産進行融資,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為園區引進施工單位和業主單位,監督管理園區建設。而當地大戶可以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手中承包土地積極發展農産品種植,以大戶帶動散戶,不斷提高農産品的産量和品質,助力農民增收,助推産業發展。
新生産經營模式在促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吸引了大量農戶就近就地就業,實現農民流轉有租金、入股有股金、服務有酬金、務工有薪金,以産業興旺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爭創示範園區,走高品質發展之路
在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礎上,皇華鎮開展“天府糧倉”現代化農業園區項目建設,聚焦龍田壩子、利河等核心區,種植優質水稻1600余畝,並同步輻射帶動周邊種植高山水稻、玉米、大豆等10000余畝。
強化科技,助推産業融合發展。園區通過統籌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的新模式,引入鐳射平地機、打漿機、旋耕機、挖掘機30余臺,將現代科技與傳統農業深度結合,築穩了糧食生産“壓艙石”。
立足區位優勢,打造核心産區。園區立足轄區高海拔、臨近朝門水庫、S312與S317交叉橫穿境內等優勢,建設特色優質品牌水稻種植中心區、糧經輪作種植區、魚稻共生區等,以規模化種植為基礎,以産業興旺和農民增收為目標,集聚現代生産要素和經營主體,圍繞農業資源和皇華特色打造核心産業示範區。
科學佈局,引領園區高水準發展。園區通過糧經輪作種植方式,向景觀農業、智慧農業發展,謀劃栽種稻田字、修建觀景臺、安裝智慧監控等措施,全力將園區打造成為産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聚、設施裝備先進、生産方式綠色、農民參與度高、經濟效益顯著、建設水準領先的現代農業發展引領區,爭創四川省星級天府糧倉園區。
糧煙融合謀發展,拓寬群眾致富路
皇華鎮牢記“糧食安全、國之大者”重要使命,因地制宜、科學謀劃“烤煙上山,稻田下壩”種植模式。
皇華鎮利用“天府糧倉”現代化農業園區種植優質水稻、玉米、高粱等共計1.5萬畝,預計畝均糧食增産50公斤、畝均節約人工成本300元,實現畝均增收500元,保證糧食持續、穩定、高品質均衡增産,做到“良田糧用”。
皇華鎮因地制宜利用撂荒地種植優質烤煙5000余畝,覆蓋7個村,預計收購烤煙130萬斤,産值2100余萬元。同時,皇華鎮通過發展培育種植大戶,帶動群眾務工增加收入,不斷激發群眾致富的內生動力,讓一片片“金葉子”鼓起群眾的“錢袋子”。“烤煙上山,稻田下壩”的種植模式,不僅保證了糧食生産面積穩定、糧食總産量增加,更是不斷提高農民效益,實實在在做到“豐了農田,富了口袋”。
堅持高標準謀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皇華鎮堅持高標準謀劃,聚焦和美鄉村建設,以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目標,紮實推進基礎設施提升、河道治理、村容村貌蝶變;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打造一個集農業、觀光、研學為一體的農旅融合鄉村振興示範區。
目前,皇華鎮融世華國資公司已創建“禾天香”大米品牌,下一步還將建設大數據平臺、研學基地、文化長廊等特色區域,不斷實現“産值”和“顏值”雙提升,奮力描繪“生態好、旅遊強、農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皇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圖景。(李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