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熊貓國家公園綿竹管理總站工作人員在整理近期取回的紅外線相機監測資料時發現,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綿竹片區的紅外相機在不同點位、不同時間、不同海拔共拍攝到3次野生大熊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綿竹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了喜人成效。
在3月31日拍攝到的一段視頻中,一隻野生大熊貓步伐穩健地出現在紅外相機鏡頭裏,它雙眼锃亮、身材圓潤,慢悠悠地走動著,時而抬頭東張西望,時而爬上石塊玩耍。隨後,又走向一旁的大石頭上進行磨蹭,留下氣味和印記。
據介紹,本次取回照片12621張,視頻5367個,拍攝到區域內國家一級珍稀動物5種,包括大熊貓、川金絲猴、林麝、四川羚牛、綠尾虹雉等,拍攝到國家二級珍稀動物11種,有獼猴、藏酋猴、中華斑羚、中華鬣羚、毛冠鹿、黃喉貂、豹貓、亞洲黑熊、紅腹角雉、血雉、勺雞等。
工作人員通過對紅外相機坐標點位分析發現,大熊貓活動區域已明顯外擴,海拔從最高2900米到最低1800米均有活動蹤跡。此次調查還發現除大熊貓影像外的大熊貓痕跡點8處,部分痕跡點已位於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
更為可喜的是,今年6月,在綿竹歷史礦區小木嶺區域發現大熊貓糞便2處,綿竹管理總站聯合德陽小木嶺國有林保護處工作人員迅速前往現場取樣並安排送檢。這一重大發現有力證明了綿竹大熊貓保護工作成效顯著,表明大熊貓活動“地盤”進一步擴大,大熊貓國家公園綿竹片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大熊貓棲息地品質穩步提高。綿竹多年來的生態保護與棲息地恢復工作,已使園區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了有效保護。
目前,大熊貓國家公園綿竹片區安裝投放了60余臺紅外相機,採取網格化監測模式,以掌握區域內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分佈區域和活動節律。同時,正在實施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天空地人”一體化監測項目,將充分運用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構建大熊貓國家公園綿竹片區“天空地人”一體化監測體系,提高區域內林業資源資訊管理能力和野生動植物監測能力。
此外,大熊貓國家公園綿竹管理總站還通過實地踏勘和無人機拍攝相結合的方式,對野生動物周圍的生境進行調查,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區域物種的時空動態和生存環境,為更好地做好區域內大熊貓及其他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提供科學支撐。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德陽管理分局的指導下,大熊貓國家公園德陽片區法庭、大熊貓國家公園綿竹片區檢察工作站在綿竹市相繼掛牌成立,為大熊貓國家公園構建了法治保障體系。大熊貓國家公園清平等重點入口社區的建設,也不斷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今年6月4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綿竹專家工作站正式成立,將借力高校團隊和科研工作者,通過開展深入研究、廣泛交流、專業培訓和科普宣教等工作,不斷提升綿竹大熊貓保護和公眾科普教育水準,展現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成效。(周韻 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