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賑’項目讓我在家門口就掙了6000多元錢,而且把莊稼也種了,把家庭也照顧了,感謝黨委和政府讓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1月9日,梓潼縣仁和鎮檬埡村一社困難群眾梁廷金高興地説。
2023年,梓潼縣“以工代賑”項目在仁和鎮檬埡村和宏仁鎮紅星村實施,共計發放勞務報酬200多萬元,惠及群眾400余人。同時,支援培育兩村發展水稻制種、果樹和蔬菜等優勢産業,助農增産增收。
隆冬時節,走進梓潼縣仁和鎮檬椏村“仁興糧油蔬菜現代農業園區”,一大片榨菜、青菜長勢良好,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這裡的道路、溝渠都是通過2023年“以工代賑”項目資金修建完成,包括改建道路6.8公里、排水灌溉渠係9公里,項目總投資418萬元。“過去這一片由於嚴重缺水,種糧種菜都十分困難。通過實施‘以工代賑’項目,修建溝渠、塘堰,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為檬埡村打造優質糧油和果蔬基地提供了保障。”仁和鎮檬埡村黨總支副書記羅顯濤説。
“以工代賑”就是“以務工代替賑濟”,讓受賑濟地區困難群眾參加勞動並獲得報酬,從而取代直接賑濟的一種扶持方式。檬埡村提前謀劃,精心組織,事先確定項目務工人員,評議編制完成勞務報酬發放方案,測算勞務報酬總額、用工工時、用工單價。並成立了“以工代賑”項目服務部,與務工群眾簽訂項目用工意向合同,提出就業崗位承諾。“仁和鎮按照‘能用人工的儘量不用機械,能用當地群眾的儘量不用專業隊伍’要求,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00余個,發放勞務報酬100余萬元,後續將提供崗位6個。”仁和鎮副鎮長羅明強説。
宏仁鎮紅星村“以工代賑”項目完成土地整理調型400畝,道路硬化2.5公里,塘堰整治4口、蓄水池3口及其配套設施。該村詳細測算工種、務工人數及勞務薪酬,並在概算表中單列勞務報酬,發放務工報酬100多萬元。“項目完成後,紅星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重點發展以水稻制種、小麥、油菜等優質糧油産業2000多畝,和發展以蜜柚、沃柑、耙耙柑為主的柑橘産業700多畝。由於生産條件改善,畝産增收在200元以上。”紅星村黨委書記楊大民説。
近年來,梓潼縣通過不斷實踐調研、政策理解,科學制定“以工代賑”項目具體實施方案,並把實施“以工代賑”項目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通過入戶走訪、問卷調查、壩壩會等方式,加強“以工代賑”政策宣傳,摸排群眾務工意願,確定參加工程建設的人員名單,優先吸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其他農村低收入群眾等參與工程項目建設,帶動群眾穩定就業增收,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並借助“以工代賑”項目實施後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的改善,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産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産出率,引領群眾增産增收,描繪出一幅經濟發展嶄新畫卷。
截至目前,梓潼縣實施“以工代賑”項目9個,總投資3400多萬元,分別在仁和、宏仁等八個鎮(鄉)實施,困難群眾獲得務工收入,當地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農業産業得到快速發展。(林忠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