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鄉”飄“藥香” 文星出“良方”

大竹縣文星鎮中藥材發展“三步走”結碩果 擬投資10億元野菊花項目有望近期動工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0-02 21:57:26 編輯:尹嵐 點擊:
“秦巴無閒草,草草都是寶。”文星鎮因其獨特的地理地貌和適宜的氣候環境,成為優質道地藥材的天然産地,野生中藥材資源豐富,在2023年中藥資源普查中,發現藥用植物121種,其中人工培育栽種超30種,是達州市首批三星級“秦巴藥鄉”。
文星鎮地處大竹縣東南部,銅鑼山下段東側,整體呈“凸”字形,因境內有文星閣而得名。沿著大竹縣山後竹石公路徑直走,老遠都能感受到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達州中醫藥職業學院實習實訓科研基地”矗立在文星鎮蓮花村境內道路旁歡迎八方來客。
繼續往前走,公路兩旁“弘揚中醫藥文化,傳承國粹精華”“弘揚中醫藥文化,創新中醫藥發展”的宣傳語格外醒目,直接映入遠道而來的中藥材客商眼簾。
近年來,該鎮圍繞鄉村振興這一主線,搶抓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片區的有利契機,堅持黨建引領,狠抓産業振興,圍繞“中藥材、生豬、糯稻、油樟、有機蔬菜”五大特色産業,做好無公害、綠色、有機文章,創新發展立體雙迴圈農業發展模式,創新引進中藥材産業,穩步推進“培育試點基地-黨員示範帶頭-全域覆蓋種植”的中藥材發展“三步走”戰略,目前全鎮共計發展丹參、白芷、川芎等中藥材種植10000余畝,擬投資10億元的野菊花項目也有望近期動工。
培育試點基地  金秋時節是川芎種植的重要時期。在龍門村四組的小河邊,整齊劃一的稻田裏,川芎幼苗已破土而出,長勢喜人。
稻穀收割後,文星鎮龍門村黨委書記王成幾經週折引進中藥材老闆通過土地流轉,在龍門村流轉稻田200畝種植川芎。“川芎是今年9月種,次年3至5月收,畝産鮮貨一般能達到1800斤左右,幹貨500斤左右,預計每畝投入2000到3000元,業主可凈賺2000元左右,農戶也能額外獲得幾百上千的收入。”據王成介紹,“為抓住最佳時節種下川芎,稻穀剛收,中藥材老闆就開始集中時間、集中精力籌備種植川芎,從現在到收穫川芎時間段歸業主,次年4月份又把土地整理好後還給農民種植其他,真正做到了稻田不閒,農民不閒。而農民把土地提供出來,翻地平整稻田資金由中藥材老闆出,農民又被返聘幫助種植中藥材,每小時按10元計費,這種培育試點基地,對農民沒有一點風險,所以很受農民歡迎。”
之所以把種植基地放在河邊,王成是這樣解釋的,“萬一明年缺水,耽誤水稻種植咋辦?要知道水可是農民的命根子。為了確保不影響農民種植其他,我們支援業主傍著河邊先試著發展,即便出現問題取水也方便,這是我們必須替老百姓考慮到的。”
據了解,近年來,大竹縣文星鎮積極探索産業振興新路子,依託“黨支部+訂單農業+農戶”,引進業主種植中藥材,不斷尋找群眾致富增收的新良方。
“在我們山區,日子要過好,就得下功夫種好藥材。我們文星鎮種植中藥材靠‘送+不變’的理念,通過‘送’種子、‘送’技術的方式,為農戶節省成本;我們成立了中藥材技術專班提高種植水準,專門開展種後技術跟蹤服務。此外,依靠訂單農業,在市場行情低於訂單農業按照協議收購中藥材,高於行情隨即漲價的方式收購中藥材,保障農民利益,提高種植積極性。”文星鎮副鎮長劉紅感觸很深,“2021年到2022年先後建立100畝的‘丹聲魅語藥材種子園’和150畝的‘福安仙草堂中藥種苗基地’,為轄區中藥材種植推廣提供了技術支撐和解決種源問題。”“在今年7月收購白芷那時候,每一天都很鬧熱,村上通過‘村村響’喇叭反覆播放中藥材收購資訊,也通過‘文星鎮鄉村振興’微信群反覆提醒,確保農戶都賣個好價錢。”
 “村黨支部先簽訂單協議時説的白芷3.5元/公斤,今年行情好,給我們漲到了4元/公斤,藥材種子還不收我們的錢,這樣算下來,我一畝要多賣750元。”現年65歲的方鬥村二組村民王大華夫婦非常高興地告訴我們,他在家裏種中藥材,僅這一項就有16000多元收入。
不只是王大華,文星鎮還有很多因中藥材種植而受益的農戶。
紅五月村五組李秋容種了2畝白芷,賣了3000塊錢,農閒時還到村集體基地、油樟基地打零工,每天也有50、60元工資,這也是一筆不貼家用的額外收入,她感到很滿足;一組黃學祥家種了9分地,行情好時賣了2000來塊錢。當問他們今年還種不?他倆異口同聲地説“能掙到錢,咋不種?”李秋容計劃今年再種2-3畝,黃學祥表示計劃再種3-4畝!
黨員示範帶頭  文星鎮部分的農戶現在已養成了種植中藥材的習慣,越來越多的農戶還主動找村委會要中藥材種子。但回想在2021年初決定推廣中藥材種植的狀況時,紅五月村黨委書記王文兵還心有餘悸,他説,“當時鎮上下達任務時,真還是有點擔心能不能完成。因為有個種花椒的業主和農戶因意見不統一剛剛撤資一走了之,留下的爛攤子讓人頭疼。如果馬上推廣,不只是老百姓反感,我們當村幹部的自己也犯難啊!”
“我是2021年4月來到文星鎮工作的。文星鎮屬於丘陵地區,鄉村振興究竟怎麼幹?如何合理合法地實現老百姓的增收?”文星鎮黨委書記黃太章決定不打無準備的仗,他説“傳統農業顯然已經不能滿足讓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願望了。於是,我們前後花了一個月,率隊到了瀘州、成都、遂寧、中江等地考察走訪;我們發揚三顧茅廬的精神請省農科院專家來文星把脈問診,反覆論證。如何確定人來種?種什麼?種子錢誰來出?我們最終決定按照‘鎮上引導、村上主導、黨員帶頭’發展思路,採取‘培育試點基地-黨員示範帶頭-全域覆蓋種植’的中藥材發展‘三步走’戰略,集中培訓,統一思想。我們的想法是要麼不‘放炮’,要麼就放響,絕不能放個‘啞炮’。我們決不準再犯‘人在産業在,人走産業死’那樣的死迴圈。”
黃太章時常告誡班子成員,産業真要做起來的話,必須依靠群眾的力量,發動老百姓自願種植,而要老百姓願意種植,敢於種植,就必須提前化解老百姓所擔心的問題。於是,該鎮一班人主動作為,主要領導多次跑省農科院,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文星鎮與省農科院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的內容包括,省農科院的新品種中藥材優先放在文星鎮來種植,而且新老品種種子免費提供,省農科院還負責幫助培訓村組幹部、技術能手。鎮上為了配套發展隨即設立了中醫藥發展專班,招聘了3名專業技術人員做技術保障,力爭小問題自己鎮內消化,大問題專家遠端指導。今年又和達州中醫藥職業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科研、實習、實訓基地,為中藥材種植插上科技翅膀上了雙保險。       中醫藥發展要自立自強,底氣在於基本功。據了解,2022年文星鎮共有53名黨員帶頭髮展種植中藥材,做中藥材産業發展領頭人。通過各村社黨員幹部帶頭先種、試種,為群眾做示範,積累種植經驗,打消農戶種植顧慮,切實解決中藥材種植推廣難問題。據劉紅介紹,黃書記常説,中藥材種植不是栽“盆景”而是要讓老百姓增收。文星鎮的黨員始終衝在前面,積極地為中藥材發展“搭橋牽線”,為“金寶貝”們找到更好的“婆家”,幫助農戶獲得更多的增收。
全域覆蓋種植  輻射帶動,才能解決鄉村振興持續增收問題,真正實現規模效應。通過前兩步技術經驗積累和銷售渠道開拓,解決中藥材種植效益問題,文星鎮著實讓農戶看到了中藥材種植的發展前景和效益。以點帶面,全域輻射,提升農戶種植積極性,主動投入到中藥材種植發展之中,“要我種”變為“我要種”,為自己創利增收謀出路。通過前期發展,黨員幹部帶動786戶種植戶種植中藥材,中藥材種植初具規模。今年,文星鎮共種植中藥材10000畝,目前已經採挖9000畝左右。
 “光提供原材料能讓老百姓賺幾個錢?如何依託中草藥資源,加快構建醫藥産業鏈全鏈條發展格局,以中藥材種植、中藥産品研發和銷售為産業鏈條,推動中醫藥産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助力全鎮經濟高品質發展?”文星鎮黨委一班人在成績面前又開始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對於中醫藥,看得見的是眼力、看得透的是眼光、看得深遠的是眼界。“文星鎮有種植野菊花的傳統,而野菊新品種‘999YEJU1’已通過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審查,獲得植物新品種權證書,該品種具産量高、不易倒伏、藥典指標成分蒙花苷含量高等特點,我們得知這一好消息後就立即啟動方案,搶抓機遇與大型國有控股醫藥上市公司華潤三九集團和重慶浩善科技有限公司強強聯合來共同打造位列中成藥感冒咳嗽類第一名‘999感冒靈’的原材料野菊花的大型生産基地。野菊花當年種植當年增收,每畝能增收3000-4000元。而且是採取訂單收購野菊花,老百姓收入有保障。採取林下套種,疊加收入;坡地利用,增加收入。能有效解決‘非農化非糧化’問題。再加上發展‘二産’,建設中藥材加工基地,用量年超萬噸以上。”黃太章書記對文星中醫藥事業發展呈現出的“加速度”面露喜色,“縱觀全國,目前野菊花規模化種植基地少,僅在湖北襄陽、黃石等地有一定規模種植。我們這次能成功引進2家優秀企業來我鎮投資,打造野菊花基地,這是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全體文星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果。未來三年,我們擬在核心區建成1000畝種子種苗研發基地,3000畝種植基地,同時建立一個共用制藥廠,投資規模10億元。在‘萬畝核心種植産業園’核心區周邊集聚發展萬畝規模種植區,帶動合作社、大戶、農戶等種植。這將是文星鎮中醫藥産業發展新的里程碑。而且野菊花花期長,觀賞性強,規模種植景觀效果強,必將帶動中醫藥+文旅形成新的經濟引擎!我們正全力以赴配合投資方做前期籌備工作,有望近期破土動工。”
種植中藥材不僅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良方,更是鄉村振興最具潛力的發展之路。勤勞奮鬥的文星人已給出答案,無論是平坦的土地還是崎嶇的高山,如果讓不同的藥材組合在一起,讓大地寫“詩歌”以高山為“壁書”真正能實現“中醫藥+旅遊”的一體化和中醫藥的“綠色發展”,老百姓的腰包將越來越鼓,臉上的笑容將越來越多,“藥鄉”將變得更加“藥香”。(李進權  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