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綠千載傳血脈 法安山河漾年華|四川閬中法院打造“閬法青漾”法治文化品牌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5-29 12:55:43 編輯:楊仁昌 點擊:
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宜人;這裡,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這裡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法治文化……交相呼應,熠熠生輝。
四川閬中,一座擁有2300餘年建制史的古城。為守護這座美麗的千年古城,傳承其文化根脈,助力文旅興市戰略,閬中法院以“三高六質”精神特質為目標,深挖本地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的法治公因數,將文化內涵的精神價值轉為“無形勝有形、柔弱勝剛強”的糾紛化解力、息訴撫慰力、廉政約束力、文明展現力、對外影響力等文化軟實力,與時俱進打造“閬法青漾”法治文化品牌。
青:青青子衿;漾:法漾年華
“青”指積極向上的青年一代,同時與閬中的綠水青山相呼應;“漾”取“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中的潤澤之義。“青漾”蘊含著新時代法院青年一代紮根基層、積極成長的精神風貌,盪漾法治之海、追尋上善若水境界的志向抱負以及熱愛家鄉、守護傳承的家國情懷。
青袍黃綬 風骨依然
青色:中國傳統五色之一,《周禮·考工記》有名話:“雜五色,東方謂之青。”青色塑造中華文化外表,呈現歲月曆史的痕跡。
唐高宗顯慶五年,弱冠之年的尹思貞明經舉,著青袍,跨蜀道,入隆州(今閬中),補法曹參軍,掌按訊、決刑。在任期間,賢良方正、剛不護缺,當地人民勒石以紀其事。
《舊唐書·尹思貞傳》記之曰,尹思貞,補隆州參軍,時晉安縣有豪族蒲氏,縱橫不法,州司令思貞推按,發其姦贓萬計,竟論殺之,遠近稱慶。
至宋朝,在閬中設州。宋仁宗年間,閬州有雍子良挾財與勢,在屢殺人後,賄賂其所管的里民頂罪。朱壽昌知閬州時,對里民頂罪的案件重新審查後認為有異,重新訊問里民,查明雍子良使人頂罪真相並予以法辦。
《宋史》本傳中記載了前述朱壽昌在閬中斷一疑獄,除暴安良,郡稱為神,蜀人傳至今的事跡。蘇東坡也在《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讚其曰:“君是南山遺愛守。”
明代,閬中設保寧府。明朝後的川劇演唱中,有一句話:“官司要打到保寧府。”推官,理刑名也。明朝府推胡執禮初生牛犢,不畏強權,堅持翻閱歷年舊案,重審兵部侍郎趙炳然之子趙廷強姦民女、逼死人命一案,趙廷後被問斬于劍州。胡執禮在推官任上發姦擿伏,遵行國令,執法嚴明,後被提升進京,任刑部主事。明後七子王世貞曾稱之曰:“關西清白古來傳,數到胡威更瑩然。”
從舊唐書至明史,青袍黃綬,持心如衡,以理為平,傲然風骨。守一方正義,護一方平安,是傳承千年不變的司法文化。閬中法院始終根植于優秀傳統司法文化,立足於“人文保寧”這方沃土的滋養,深耕法院文化建設。
如今,法院幹警著黑袍,戴紅徽,黑、紅、黃交相呼應。
後輩不忘卻前人之志,閬法青年始終紮根“人文保寧”“法治保寧”。在“天理國法人情”中尋找平衡,在“公生明,廉生威”的指引下追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情懷,風骨依然。
當年,青年法官的張利萍力排眾議,受理並審結四川省首例“民告官”不作為案件,開創行政不作為承擔賠償責任之先河,推動中國行政法治進程。在掃黑除惡鬥爭中,閬中法院刑事審判團隊打響全國法院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第一槍,寫入省法院年度工作報告。青年幹警毛剛紮根基層、服務群眾,被群眾選為“全省我最喜愛的政法幹警”,還有全省巾幗文明崗——保寧女子合議庭,全國家事審判先進個人母紅英……
賡續法律文化精神血脈,堅定法律文化自信。閬中法院取“青袍黃綬”之“青”,除做實“青藍工程”不斷加強青年幹警隊伍建設外,還打造“青漾法研社”,積極引領青年幹警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入企業,護經濟,促進文旅發展;普律法,守民生,捍衛司法公正。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閬中法院幹警讓千古咏唱一直傳承。
青山為證 星火傳承
紺青:紺,黑裏透紅的顏色。青色與紅色的相交,呈現出深沉而肅穆的厚重感。

資料圖

資料圖
蒼翠的錦屏、靜謐的嘉陵以歌聲傳遞紅色革命之火。
1933年至1935年,李先念同志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率領紅四方面軍,創建中國第二大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並轉戰閬中三年之久。
1933年9月,紅四方面軍在閬中市老觀鎮彭家院設立閬蒼縣革命法庭,鞏固了紅色蘇維埃革命政權。現老觀鎮仍留存蘇維埃革命法庭舊址,也是目前全國現存的革命法庭中保護最為完整的建築。革命法庭主要辦理打土豪分田地、懲辦漢奸惡霸劣紳等案件,為窮人撐腰壯膽作後盾。翻開革命法庭的歷史,蘇區審判事業具有服務革命、服務勞苦大眾的特點,集公訴、審判、執行于一身的辦案模式及兩審終審制、死刑復核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賦予當事人上訴權等,是我國現代司法的縮影。
革命法庭以法治鞏固了新生蘇維埃政權,在群眾中積極宣傳中國共産黨的各項政策,爭取了廣泛的群眾支援。紅四方面軍離開閬中時,閬中近2萬兒女隨隊踏上長征之路。
如今,見證了革命歲月的老觀革命法庭、水觀革命法庭、縣革命法庭依然屹立,革命法庭撒下的社會主義審判事業的火種早已燎原。
閬中市人民法院始建於1950年,無論是在老城區的東門口還是新村路以及現在的審判大樓辦公,閬中法院人一直堅持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奮進。
上世紀80年代,在法院辦案還是層層彙報、簽批的傳統模式下,閬中法院就開闢了“審判長負責制”的案件辦理模式。該經驗在《法學會》等刊物發表,並引發了全國司法界的關注。
今天的閬法人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先輩血與火的革命激情中將司法為民情懷傳承下去。新一代的法院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跟黨走,不斷前行,繼續書寫新歷史。閬中法院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以優秀庭審、裁判文書評選為抓手,著力提升案件品質,以判後答疑、訴訟輔導為支撐,拉近司法與群眾的距離,努力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
閬中法院取“紺青”之“青”成立“習近平法治思想青漾宣傳團隊”。團隊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以紅四方面軍完整的紅色基因為基礎,將法治思想宣講普及到山野鄉間、企業社區,持續講好革命故事,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團隊幹警撰寫的《賡續與融合:法院文化建設中的紅色篇章》在四川法院首屆法治文化論壇中榮獲一等獎,閬中法院就紅色文化傳承在全省法院中作交流發言。近年來,閬中法院結合《民法典》實施,成功舉辦“法耀古城‘典 ’亮文明”一典一析民法典宣傳活動,努力講好“法典故事”;同時,將宣講同巡迴審判結合,開展“片區法官拉家常”“庭審進萬家”,積極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進一步豐富本土紅色司法樣本庫。
在莊重的時間軸中書寫公平正義,讓革命精神薪火相傳,閬法幹警請青山為證。
群青鐫色 民合年豐
群青:來自於中西亞寶石的顏色,伴隨絲綢之路進入中原腹地,古代用於鐫刻石碑、雕像,它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見證。
自隋唐始,少數民族內遷入閬,閬中逐步形成回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彝族、壯族、滿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共融的局面。
閬中現有回民4000余人,故在閬中設有川北唯一的回民鄉——博樹回族鄉。回民在閬恪守教義,並融入當地居民日常生活之中。如今回民文化不僅是閬中人文文化之一,還逐步演變成為閬中特色經濟之一。閬中特色小吃牛肉麵、羊雜面、張飛牛肉、桂花月餅都與回民文化息息相關。
近年來,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了“注水牛肉案”“張飛牛肉品牌保護案”,不僅守護了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也守護了民族地區特色食品及企業的聲譽,促進了回漢一家親,共同營造良好的閬中文旅環境。
閬中法院取“群青”之“青”成立“青漾楓橋團隊”。以閬中特有的民族文化為樣本基礎,在博樹回族鄉設立“石榴籽法官工作站”解紛平臺,深入回民聚居區開展糾紛調解,並積極走訪回民企業,護航經濟發展。團隊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法治宣傳教育,定期向回民群眾發放法律政策讀本、民族政策宣傳資料,宣講黨的民族及宗教政策,提供法律諮詢,宣傳普及防範養老詐騙和電信詐騙等相關法律知識。閬中法院用法治文化澆灌民族團結進步之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唱響民族團結進步發展主旋律。
只此青綠,江河盪漾;守千年古城,傳文明血脈;閬法幹警生於斯、長于斯、成于斯。青石的街巷、青翠的錦屏、青瓷的茶碗,都徜漾著法院人青春的年華、為民的情懷、守護的擔當。(閬中市法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