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8個“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2023年南充市“書香天府·萬卷南充”暨順慶區“三國之源·書香順慶”全民閱讀活動啟動儀式在四川省南充市北湖公園舉行。當天,順慶區組織轄區中小學校以及高等院校學生、普通市民、文藝愛好者等上萬人齊誦摘錄于南充籍史學家陳壽所著《三國志》的五百字嘉言錄,誦讀經典,共品書香,共建書香社會。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當天上午,在陳壽著書之所——南充西山萬卷樓,只見來自南充市西山外國語實驗學校的小學生和該區多個學校的老師以及川北醫學院的留學生等人身著漢服,手捧《三國志》嘉言錄,齊誦這些傳承千古的名句,長養志氣,生發家國情懷。
“登萬卷樓,讀《三國志》,我感到非常榮幸和開心。作為一名留學生,我十分喜歡中國厚重的傳統文化,將在這裡學好專業知識,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讓自己學有所成。”來自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印度尼西亞籍留學生談娜説。
當天,該區還在文旅地標清暉閣、嘉湖書院、青龍山學校、五星中學、南充高中(臨江校區)、涪江路小學(清泉校區)、西華師大附小(白土壩校區)、五星小學(育英校區)、南充一中(華鳳校區)、南充十中等中小學校分會場開展誦讀活動,來自順慶社會各界、中小學代表、高校代表等共1萬餘人參加了誦讀活動。各會場統一組織指揮、統一誦讀內容、統一活動時間、統一活動程式,統一活動模式,在順慶乃至南充掀起了學習優秀傳統文化、誦讀中華經典活動的高潮,營造了全民參與閱讀的熱情和濃厚氛圍。名著經典誦讀令人回味無窮,非遺作品展、文創産品、惠民書展等各類展出同樣拉近了市民與優秀文化的距離。本次活動還在北湖公園等地設置了各類大型展臺20余個,提供經典書籍1萬餘本,市民可自由閱讀品鑒。
“陳壽勇於創新,不拘一格,敢破舊制的創新創造精神,是今人應當繼承的寶貴精神財富。他一生雖屢歷逆境卻不事權貴,體現了中華傳統知識分子的浩然正氣和風骨。”南充市文聯副主席、順慶區文聯主席張筠説,本次經典誦讀活動旨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開民智、啟民心、敦民德,號召廣大市民把讀書當作一種生活態度,從而正心明道、修身謹行、懷德自重,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的創建。
《三國志》在學界歷來就有著重要影響。張筠介紹,《三國志》是古今一切有關三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史學、文學、藝術、宗教、民俗等的思想淵藪和創意根基,是一切後三國文化的萬流之源。自成書以後,就被朝廷列為國家寶典收藏,並頒發全國作為誦讀、研究和教育的史書範本。隋唐以來歷朝政府以之作為國禮贈與外國,從此便在世界範圍內傳播開來,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一扇窗戶。《三國志》因此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據了解,順慶文脈深廣,賢人輩出。生於斯長于斯的先賢們如朗曜繁星,他們發言可咏,下筆成章:明朝父子宰相陳以勤、陳于陛,“嘉靖八才子”之一任瀚,他們直詞絕識,名冠海內;“西蜀”孔子譙周,精研六經,破曉天文;他的弟子——西晉史學家陳壽被尊為“並遷雙固”,其所著《三國志》位列二十史之前四史,為保存西蜀歷史、弘揚華夏文化其功甚偉。此次全民閱讀,“萬人誦讀《三國志》”就是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作為家鄉人,如何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擴大陳壽與《三國志》的影響一直是張筠等南充文化界人士探索的主要方向。“作為陳壽家鄉的人,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讓《三國志》成為南充人民的一本‘家書’。”張筠説,近年來,為了讓《三國志》更好的走進大眾視野,她與西華師範大學教授李純蛟等人聯手完成了《三國志箴言三百句》《三國志》(注音普及版)等作品的編寫,其中《三國志》(注音普及版)有勵志、好學、修身、誠信、尚廉等16個篇章,這與當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廉潔文化等異曲同工。同時,還正在編寫《三國志》(公務員版)等書籍,以實際行動向史學大家陳壽致敬,為書香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據了解,近年來,順慶區以“奮力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品質發展示範區”為目標,以“1353”發展戰略為指引,大力實施三個“十大行動”,在主城面貌煥然一新、對外形象明顯提升的同時,也為城市營造了更多閱讀文化“硬設施”:區圖書館新址開館;“九宮十八廟”的清暉閣、夫子書院恢復重建、開漢樓所在西山風景區整體設計;1227歷史文化街、順瀘起義舊址紅色公園文化魅力持續提升;西巷三國文化商業街、印象嘉陵江濕地公園、雙女石生態公園等開放性場所陸續建成,陳壽故居重新布展,硬體設施條件大幅改善。與此同時,該區還著重提升內涵,努力推動閱讀“飛進尋常百姓家”,創辦“嘉湖書院”市民學校,邀請公益講師,開設成人公益課和少兒誦讀課,贏得市民一致點讚。“書香校園”、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形式多樣的閱讀體驗正如潮汐般向農村、學校、社區延伸,閱讀已成為老百姓的“文化大餐”。
據了解,南充是陳壽的故鄉,在學界有“三國文化源頭髮祥地”的美譽。陳壽(西元233年-297年),字承祚,安漢縣(今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侍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太康元年(西元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元康七年(西元297年)病逝。陳壽在《三國志》裏,以人物傳記的方式記載了蜀漢“必以人為本”“弘毅寬厚”“賞罰必信”的治國理念和蜀地儒學、經學及其師承流變的情形,對巴蜀歷史文化和蜀學、經學的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三國志》作為陳壽流傳後世影響最大的作品,裴松之為之作注,明朝羅貫中以之為藍本撰寫了中國古代名著《三國演義》。千百年來,三國文化一直是熱點。(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