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大竹縣“四強四重”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成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1-24 11:04:49 編輯:蘇仁勝 點擊: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大竹縣堅定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緊扣“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總要求,精心組織、系統謀劃、創新實施,引領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從百年黨史中感悟思想偉力、汲取奮進力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引領經濟社會發展高質高效。黨史學習教育經驗被人民網、新華社等媒體宣傳推介。
強組織重推動,堅決扛牢“政治責任”
大竹縣委認真落實黨史學習教育主體責任,確保動員、組織、工作、責任“四個到位”。
狠抓思想動員。大竹縣委常委會第一時間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及時召開全縣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會議,動員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強化政治擔當、落實政治責任,全面啟動黨史學習教育。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等5個專項工作組,召開縣委常委會會議、領導小組會等會議12次,安排部署黨史學習教育工作。
抓實重點任務。制定印發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工作方案“1+8”系列文件,明確學習內容、進度安排、學習方式,認真組織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確保規定動作不走樣、創新動作有特色。
壓實工作責任。建立領導幹部“三個一”機制,即至少開展1次示範黨課、參加1次志願服務、撰寫1篇調研報告。組建8個巡迴指導組開展督促指導190余次,發現並督促整改問題132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責任落地落實。
強引領重學習,深刻感悟“思想偉力”
大竹縣堅持把學黨史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有機結合,與市委“三大”活動融會貫通,引領全縣上下深學、真學、實學。
內外結合。“對內”建立中心組專題學、讀書班集中學、領導幹部輔導學、講座研討交流學、網路課程自主學“五學”模式,開展縣委集中學習活動20余場次,邀請省直機關黨校馬國祥教授來竹專題輔導。“對外”堅持走出去深入學,組織170余名領導幹部到復旦大學學習,組織黨員幹部到楊通鄉大廟寨革命遺址紀念園現場教學,舉行烈士紀念日公祭等系列活動,全面提升學習實效。
點面結合。“點上”用好用活大竹紅色資源,打造大廟寨革命遺址紀念園、檔案陳列館、烈士陵園、“竹廉館”4大“第二課堂”,累計組織17000余人次參觀學習。“面上”組建“竹之聲”宣講隊,開展黨史“七進”宣講活動,累計開展基層宣講1800余場,聽眾達16萬餘人次。
上下融合。採取“線上”融媒傳播方式,開設《聆聽黨史》《百名書記講黨史》專欄,舉辦“雲課堂”20期。採取“線下”文化浸潤方式,舉辦慶祝建黨100週年文藝演出,創作《寶塔山》《革命搖籃井岡山》等作品,開展“百場文化下鄉”100余場。
動靜結合。“動”即創新開展全民“悅讀”黨史、主題展覽、文藝演出、演講比賽、實踐體驗、評先選優“六大”活動,確保每月一活動、每月一主題。“靜”即靜心編撰黨史學習刊物,整理文史資料200萬餘字,編撰黨史文獻、紅色故事100余篇。
強服務重實效,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大竹縣紮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心用情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夯實民生基礎。今年以來,該縣民生支出達32.5億元,佔財政支出比例達72%以上。東湖濕地公園二期、北湖公園、北湖酒店等民生項目加快推進,新(改)建農村公路189.7公里,建成高標準農田4.3萬畝、各類水利工程87處。
兜住民生底線。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加強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健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機制,加大困難群眾和特困人員幫扶救助力度,保障群眾正常生産生活。
抓好民生實事。建立“一線常委會”機制,制度化開展縣城社區民生實事、實幹惠民電視公開承諾踐諾、十大民生實事辦理,強力整治“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今年累計梳理縣城社區民生實事148件、實幹惠民電視公開承諾踐諾事項329件。
破解民生難題。教育方面,擬新建城區公辦幼兒園6所、小學2所、中學2所,大竹二中遷建、四小搬遷等項目正加快推進。衛生健康方面,持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改革經驗獲國務院通報表揚,大竹縣人民醫院創建成國家“三甲”醫院,縣人民醫院北城院區完成可研。生態環境方面,紮實推進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空氣品質達標率穩步提升,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文化體育方面,實施全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繁榮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創建成四川竹琴之鄉,躋身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強擔當重轉化,全面凝聚“發展動能”
大竹縣堅持學黨史與開新局緊密結合,紮實抓好成果轉化,凝聚起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動能。
科學謀篇佈局。深入研判中央、四川省、達州市戰略部署,緊扣市委對大竹的發展定位,提出“1245”總體部署和進軍中國西部百強縣第一方陣奮鬥目標,力爭到2025年GDP突破800億元,對全市經濟貢獻率達20%以上,爭當達州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排頭兵”。
聚力強基固本。紮實抓好事關大竹長遠發展的大事要事,川渝合作示範園區(達州·大竹)躋身全省100個重大項目。西渝高鐵過境大竹並設站完成可研待批復;城宣渝、大墊高速納入省級規劃;引水入竹項目正式簽約,即將開工建設,“縣域無鐵路、山後無高速、長遠發展缺水”難題得到根本性破解。
強化擔當實幹。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新時期“好幹部”標準,對標市委“六個模範班子”和“五個優秀幹部”要求,鮮明“重執行、創一流”工作取向和“講政治、講格局、講作為,有激情、有能力、有擔當”選人用人導向,引導全縣各級黨員幹部激情奮進、擔當實幹,凝聚起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合力。
黨史學習教育基礎在學、重點在悟、關鍵在做。大竹縣將繼續著力在學與悟、做與行、常與長方面狠下功夫、做足文章,切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大竹嶄新篇章,為全國全省全市發展大局貢獻大竹力量。(大竹縣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