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接待遊客逾400萬人次 達州紅色旅遊持續升溫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21-08-13 15:45:34 編輯:蘇仁勝 點擊:
8月9日,位於達州市通川區神劍園景區的達州紅軍文化陳列館內,參觀的群眾絡繹不絕。
作為四川早期革命活動的重要發源地和川陜革命根據地主戰場,達州紅色資源豐富。圍繞“川陜蘇區·紅色達州”定位,近年來,達州相繼實施“紅色旅遊提升年”“紅色旅遊攻堅年”行動,推進紅色旅遊景區提檔升級,梳理推廣一批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紅色旅遊持續升溫。
今年1至7月,該市紅色旅遊接待遊客人數突破400萬人次,這一數字達到去年全年的80%。
延伸産業鏈條 豐富業態融合發展
7月29日上午,在神劍園二期舉行的捐贈交接儀式上,隨著紅綢落下,退役“東風-3”導彈聳立眼前,標誌著這個“鎮園之寶”正式亮相,為景區再添魅力。除此之外,一同交接的還有神劍園二期新建的兩個新館、遊客中心、兵器廣場等設施。
達州市文體旅遊局副局長張雁介紹,實施“紅色旅遊提升年”“紅色旅遊攻堅年”行動以來,達州對重點紅色旅遊項目進行了系統打造提升。在前期對全市紅色文化資源普查統計的基礎上,確定重點提升通川區神劍園景區、萬源紅軍公園、宣漢巴山紅軍公園、達川區石橋古鎮等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深度建設渠縣貴福鎮、通川區蒲家鎮、宣漢縣清溪鎮、通川區梓桐鎮等4個紅色旅遊小鎮,聚力培育10個紅色文化村落。
以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遷建為例,舊館已投用30多年。歷時10個月建成的新館,展陳面積增加3倍、展陳內容和展品更加豐富,運用了更多現代科技展陳手段,還建有停車場等旅遊配套設施。
遷建之初在新址的選擇上,達州頗有考量,體現了“紅色+”的融合思路。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遷建項目負責人袁光呂介紹,新館與萬源城區相距約5公里,緊鄰四海玫瑰莊園,與萬源紅軍公園中的重要景點——萬源紅軍紀念碑距離僅2公里,給整個景區增添更強的旅遊吸引力。
延伸産業鏈條,促進紅色旅遊深度融合發展。貴福鎮項目已完成系列核心建築改造與新建,展陳升級和實現沉浸式VR技術應用。該項目負責人毛濤説,依據當地特色産業,遠期計劃實施萬畝黃花産業園項目,形成“紅色+産業+生態”的融合格局。
活用紅色資源 打造旅遊精品線路
促進紅色旅遊發展,達州注重梳理特色旅遊線,強化內外聯動。在退役“東風-3”導彈捐贈交接儀式上,達州一同發佈了“川陜蘇區·紅軍精神”“傳奇尋蹤·偉人故里”“不忘初心·川陜老區”3條紅色旅遊精品線。
這些線路涵蓋了達州主要紅色旅遊景區。例如“川陜蘇區·紅軍精神”線路,包含神劍園景區、宣漢巴山紅軍公園、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參觀、遊覽這些旅遊線路,能了解開國將帥、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感受紅軍精神。”達州市文體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説。
將相應特點的紅色景點串珠成鏈只是一方面,線上路上有機納入其他旅遊産品,也是達州發展紅色旅遊的重要內容。
在“川陜蘇區·紅軍精神”這條線路上,就有巴山大峽谷、八台山、龍潭河等風景區,遊客沿途可領略達州的自然風光,增強了線路的吸引力和觀賞度。
7月29日發佈的三條旅遊線路,分別延伸至廣安、南充、巴中等地。
“依託‘大巴山·大三峽’文旅發展聯盟,聯動陜西漢中、安康和重慶萬州、開州等地打造紅色文化主題遊。”張雁説,達州還聯合廣元、巴中和重慶打造“川陜蘇區、紅岩精神”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提升達州紅色旅遊的影響力。
打開“紅色達州網上展示館”,可清晰瀏覽達州多個景區。網上展示館對達州紅軍文化陳列館、張愛萍故居、石橋鎮列寧街、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王維舟紀念館、紅三十三軍紀念館等6個現實館進行了全景掃描。自2020年9月上線以來,點擊量達2.53萬人次。
達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鄭麗天介紹,網上展示館第二期將啟動另外6個現實館的全景掃描,第三期還將開通紅色文藝廳、VR體驗館,向社會更好地傳播推廣達州紅色文化資源。
紅色研學同樣是達州用活資源、加強紅色宣傳教育的重要方式。“今年5月至7月,達州有近兩千名師生參加紅色研學活動。”四川文軒行知研學旅行社達州分社負責人文銳介紹,該社與達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聯合,在達州4個紅色教育研學實踐基地開發出《紅軍精神代代傳》《接過紅軍的旗幟》等8門課程,提升研學品質和效果。
“未來,計劃聯動延安、井岡山等紅色景區,推動紅色教育學院共建、資源共用、學員互派,在更廣範圍展示達州紅色魅力。”張雁説。(袁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