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0畝林區變景區 達州人“洗肺”的“大自然空調”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21-06-21 17:06:22 編輯:蘇仁勝 點擊:
6月18日,達州地區迎來一場連續強降雨天氣,將平均海拔1100多米的五馬歸槽國有林場瞬間變為雲遮霧繞的“仙境”。
這裡萬物蔥蘢,山澗溪水潺潺,樹梢繁花盛開,山谷鳥鳴清唱……林場內1萬餘畝原始林海,生長著紅豆樹、鵝掌楸、楨楠、銀杏等珍稀植被,為青猴、大鯢、野豬、紅腹錦雞等多種動植物提供棲息之地,是一座天然基因庫。
多樣的生態自然資源,讓五馬歸槽國有林場堪稱“奇禽異獸的樂園”,林區森林覆蓋率99.39%,是盛夏納涼的絕佳去處,每年吸引數十萬人來此做富氧深呼吸運動,打開超大號的“大自然空調”避暑。
北緯30度線上的“珍稀植物王國”
五馬歸槽國有林場,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邊緣、大巴山南麓,海拔在1060至1620.5米之間,林區面積2.137萬畝。這座由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相融組成的原始林場是秦嶺南麓現存面積最大樹種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天然闊葉原始林。
該林場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杉木、柳杉、松樹、青岡,以及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水杉等千余種樹種雜生,還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中華獼猴桃、香果、杜仲、紅豆樹、鵝掌楸、楨楠、銀杏等;以及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青猴、大鯢、野豬、紅腹錦雞、貓頭鷹、竹雞、野雞等,堪稱“珍稀植物王國”“奇禽異獸的樂園”。
五馬歸槽國有林場場長張仕銀介紹,科研人員曾對林場進行負氧離子含量檢測,得出森林覆蓋率高達99.39%的林場裏,負氧離子含量達7903個/立方釐米結論,是實實在在的“天然氧吧”和“大自然空調”。
這座“四川不得不去的88個最美林草景觀體驗點”,在2021年4月被中國林場協會授予“全國十佳林場”稱號。這裡除有美輪美奐的自然景觀外,還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旅遊景觀。
林場內擁有興盛于唐代古代商貿要道的“荔枝古道”一段,還有建於清光緒年間,工藝精湛、保存完好的姚家祠堂、何家祠堂、龐家祠等古建築,還有白蓮教遺址殺人溝、紅三十三軍的戰鬥生活遺跡等。
優越的自然環境,以及豐富的生態資源,並未給林場帶來大的發展,直到2016年,五馬歸槽林場迎來發展機遇。這一年,國家啟動國有林場改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林場轉型發展的關鍵。
“生態+”“森林+”融入林場發展全過程
受交通條件等制約,林場的經濟始終發展緩慢。
“交通靠走、通訊靠吼、取暖靠抖,這是以前林場老護林員的日常。”已在林場工作41年的老護林員羅俊,炎熱夏季裏,坐在明亮寬敞,空調已啟動的林場瞭望塔內,講起以前過夠了的苦日子。
“走的是泥濘的山路,住的是簡易潮濕的工棚,吃的是自給自種的雜糧,照明是煤油松燈,飲水是山下溪溝流水,自給自足,資訊閉塞,生活孤寂又清貧。”羅俊清楚記得,張仕銀2015年任場長後,經常勉勵同事們的話:“與其怨天尤人、坐以待斃,不如痛定思痛、奮起直追。”
2016年,國有林場被納入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進一步明確以生態公益服務的職能職責,職工的“五險兩金”納入財政預算得到全面保障。宣漢啟動“全域旅遊”戰略,森林旅遊、康養産業成為旅遊主打,張仕銀帶領88名職工圍繞“生態+”,“森林+”進行污染治理、生態修復、資源保護管理。
經政府大力投入,累計投資7000萬元,升級改造林場的輸電線路10公里,新修、硬化林區公路28.2公里,新建飲水池200立方米、消防池6000立方米,改建林場危舊房1500平方米,新建遊步道4.5公里,遊客服務中心400平方米、康養度假酒店2000平方米、休閒廣場3000平方米,培育綠化景觀6000平方米,場部、工區光纖網路、有線電視全覆蓋。
按照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理念,林場進行封山育林、森林撫育等生態工程建設,加強森林資源管護,預測預報和綜合防治林業有害生物,充分依託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資源優勢,發展生態旅遊和森林康養休閒旅遊業,精心打造川東北森林康養休閒旅遊度假基地,把發展森林康養旅遊經濟作為林場的一個重要品牌優勢和經濟發展出路。
打造川東北森林康養休閒旅遊度假基地
現如今,五馬歸槽國有林場現已發展成集森林旅遊、生態旅遊、森林康養及避暑休閒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國有林場(景區),取得了較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四川省國有林場改革以來自主創業、轉型發展的一面旗幟。
慕名而來林場休閒、避暑和遊憩的遊客,每年以25%速度遞增。2019年度遊客流量達10萬人次,帶動周邊旅遊經營收入800余萬元。同時,林場還形成了林禽、林畜、林藥、林蜂、林菜等種養模式,帶動周邊500余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誰也沒有想到,在這短短4年多的時間裏,五馬歸槽林場竟有這般翻天覆地的變化。”羅俊感嘆道。
更大的變化正在從五馬歸槽國有林場的《五馬歸槽項目 IP 規劃探索架構》規劃方案中變為現實。林場結合獨特的區位優勢、動植物資源優勢、奇特的自然景觀優勢、人文歷史、美麗傳説和紅軍文化,推行“國有林場+”模式,旨在將五馬歸槽林場規劃打造成集避暑度假、康養遊憩、運動健身、科普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森林康養度假旅遊目的地。
規劃中,林場將形成遊客服務中心、森林康養度假區、森林運動休閒區、森林觀光體驗區的“一心三區”佈局,挖掘海拔氣候等優勢,打造中老年避暑、養老等綜合森林旅居目的地。打造隱山寬心旅居小鎮、3公里的樹冠雲廊、鄉村振興巴文化博覽館等綜合文化項目。
張仕銀説,“規劃的總規將於今年6月底完成,並通過相關部門的審核,儘快完成招商建設。”
宣漢將利用未來2至3年時間,將五馬歸槽國有林場建成全國森林自然教育基地、生態旅遊示範基地、森林康養度假區,實現林區變景區,青山變“金山”,為鄉村振興、全域旅遊戰略貢獻生態力量。(川觀新聞·達州觀察 趙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