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龍馬潭:補鞋匠蒲興海的堅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9-08 10:35:35 編輯:陳宣海 點擊:
“師傅,幫我看一下這雙鞋還能補嗎?”

“能補,膠水粘一下就好了。”

蒲興海是瀘州市龍馬潭區大通路朝陽小區外的一名補鞋匠,他戴著一副老花眼鏡,腰前圍著一條圍裙,看起來十分隨和、親切。大傘下,蒲興海正端坐在矮凳上,專心致志地給顧客補著鞋,幾分鐘的功夫,鞋就在他佈滿老繭的雙手中補好了。

守著鞋攤 四十年如一日

早年間,年僅18歲的蒲興海從老家瀘縣潮河鎮進城隨姐夫學補鞋手藝,後來輾轉在雲南、貴州等地打工,補鞋就中斷了一段時間。為了照顧妻女,1993年,蒲興海選擇回到瀘州。最開始在迎輝路農業銀行門口擺鞋攤,2004年,他把鞋攤搬到了龍馬潭區大通路,這一幹就是幾十年。

“我從小就對這些東西感興趣,經常在家把鞋跟拆開來研究。”當談起從事修鞋這個行當,蒲興海回憶道,最開始是姐夫修,他在一旁看著,後來慢慢地自己就上手了。

蒲興海家住在柏香林小區附近,每天早上6點,吃完早餐後,便推著三輪車出攤了,從早上會忙到下午6、7點,有時碰到生意好,忙到晚上9、10點鐘也是常有的情況。“幾十年了,經常一坐就是半天,收攤回去都是腰酸背痛的。”蒲興海説。冬去春來,寒來暑往,只要不是下大雨或冰凍雨雪天,他都按時出攤。

“那時候生活條件不好,鐵鍋、杯子、鞋、雨傘……只要是家裏東西壞了,大家都會拿來找我補。”蒲興海笑著説,經自己雙手修好的鞋子不計其數,同時,像修包、換拉鏈、修傘等活兒也都不在話下,修補手藝也越來越嫺熟了。

傾注耐心 便民利民惠民

“蒲師傅,你幫我看一下,這個鞋脫膠了。”家住朝陽小區的王莉來到蒲興海的攤位上找他修鞋。

“好,你放在這裡等下過來拿。”蒲興海接過鞋,便開始工作起來了。只見他一手拿工具,一手拿著鞋,仔仔細細地沿著鞋邊修補著,大約3分鐘,鞋子就修好了。

王莉説道:“我們也都是靠打工賺錢,能修補好的就將就穿,現在社會還是要堅持勤儉節約的好傳統。這幾年我家裏的鞋子、拉鏈之類的東西壞了都會拿來請他修,非常相信他的技術。”

剛修完一雙球鞋,又一位顧客來到攤前找蒲師傅。“師傅,我這個包拉鏈拉不上了,可以幫我弄下麼?”老奶奶問道。

“你取下來嘛,我給你修下。坐在凳子上等一會兒哈。”蒲興海接過包看了一下,熟練地從盒子中找出一個合適的拉鏈頭給她換上,“沒得好大問題,就不收你的錢了哈。”蒲興海熱情地説。

顧客的歡喜,是對蒲興海修補工作最大的認可。他説,“既然別人信任你拿給你修,只要能修好的,我就要用心將其修回原狀。符合雙方意願,講誠信,生意自然就能做長久。”

半個小時的時間裏,來找蒲興海修鞋或是修補其他東西的顧客就有五六個人。除了附近的老街坊、過路人,還有不少人是特意開車或坐車,慕名趕來找其修補。做完到府顧客的生意,他又從身後的背簍裏,拿出顧客之前放置的鞋子,工作了起來……

就這樣,蒲興海不斷鑽研、不斷學習,對待每一雙鞋都仿佛是在修補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對他來説,40多年來,不管是在哪,鞋攤這方小小的區域已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難捨手藝 一心期盼傳承

蒲興海有1個女兒,如今已成家立業,兒孫滿堂,其樂融融。孩子很支援蒲興海的工作,也很孝順。“我身上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她買的,之前還帶我去北京、海南等地旅遊。”説起家人,蒲興海十分高興,幸福的笑容在他臉上盪漾。

“以前出攤是為了維持生計,娃兒要讀書,生活上要開支,媳婦身體不好還要買藥吃,只有辛苦地出攤掙錢。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雖然每天早出晚歸非常辛苦,但能自力更生,自由自在的,並且能為大家做點好事,我覺得非常快樂!”蒲興海説。

話語間,蒲興海透露最多的,是對這門陪伴自己40多年手藝的難以割捨,他非常希望有年輕人能夠把這門傳統手藝傳承下去,他也願意將自己這些辛苦賺錢買來的工具和材料交給徒弟。幾年前,蒲興海曾在攤位前張貼過招收學徒的啟事,可根本無人問津。曾經有個20來歲的遠房親戚跟著自己學了一個月不到,就又到工廠裏打工去了。“現在的年輕人都想找體面點的、舒心點的工作,根本不願意學這門費時的手藝。”蒲興海無奈地説道。

修鞋匠的工作平淡無奇,卻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如今,像蒲師傅一樣,只有為數不多的老修鞋匠仍然堅守在街頭巷尾的角落,從事著這樣一份看似簡單的修鞋工作。蒲興海説:“儘管現在修鞋的匠人越來越少,但我會堅守著修鞋這個行當,希望能將這門手藝一直傳承下去。”(唐千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