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龍馬潭區聚焦基層街鎮執法“許可權不清、力量分散、運作不暢、能力不足”等突出問題,打破行政壁壘,將多個部門行政執法職責和執法機構調整歸併,通過許可權下放、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和上層發力,在全市率先全域推進街鎮“一張清單定許可權、一支隊伍管執法”,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基層街鎮執法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切實把改革成果轉化為了發展紅利和治理實效,為推動龍馬潭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夯實了底部支撐。今年以來,街鎮綜合行政執法隊信訪平均投訴量下降16%,案件辦理量上升40%,立案案件辦結率達100%,群眾滿意度達98%。
體系重塑 推動效能再提升
“幹得漂亮,市區兩級編辦的作用在試點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發揮,在機構扁平化管理、執法高頻事項梳理、編制動態管理等工作上措施得力,實現了全面統籌!”8月17日,省民政廳主要領導率隊調研龍馬潭區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工作開展情況,在紅星街道大驛壩社區考察龍馬潭“一支隊伍管執法”工作時,對該項試點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2020年,龍馬潭區啟動“一支隊伍管執法”試點工作。紅星街道應改革需求,率先整合派駐人員、協管員66人,成立綜合執法隊。
“剛開始很不適應,各派駐人員組織關係、考核等交給街道來管理,好像脫離了自己的隊伍沒有歸屬感!”改革剛進入淺水區,像來自龍馬潭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的黃光彬一樣感到不適應,還存在幾許擔憂的隊員不在少數。許多看得到管不住的事情如何處理?以前不是自己管轄範圍的事項,現在都要納入管理怎麼實現辦好事?隊伍重組,怎樣才能推進高效運作?諸多問題,成為改革急需解決的問題。
奏好“三部曲”,龍馬潭的改革在蹄疾步穩中推進。
按照“應放盡放、宜放則放、先易後難”的原則,將街鎮基層治理迫切需要且能夠有效承接的行政執法權依法賦予街鎮,199項行政執法事項、33項高頻行政執法事項清單下放到街鎮,變基層執法“看得見,管不了”為“既看得見,又管得到”,奏響改革“變奏曲”;通過隊伍重整、人員重組、機構重構,整合派駐部門執法人員,合理調配到11個街鎮,集中辦公、集中管理、集中考核,讓基層“既管得到,又管得好”。136名在編執法隊員和120名執法輔助人員,下沉基層開展工作,全力破解基層執法力量分散薄弱等問題,奏好改革“協奏曲”。在推動組織架構重建、機構職能調整等“物理變化”的同時,龍馬潭區還出臺“一辦法、四制度”人員管理和各部門協作聯動機制,從上層發力,推動執法工作全域覆蓋、不留死角,産生“化學反應”,奏出改革“交響曲”。
“現在各派駐人員的組織關係等都移交到了街道,經費等也下撥下來了,實施統一管理和考核,實現了人、事、物的大融合。”紅星街道綜合執法隊三中隊隊長王謙介紹説,街道同時還出臺了綜合執法隊考核細則等多個激勵機制,從隊員的紀律、隊容風紀、行為規範、綜合業務、學習培訓、獎勵辦法等方面全面考核和激勵,讓大家開展工作不逾矩、有方向、有激情、有歸屬感。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加快融合,不斷學習,提升能力,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紅星街道綜合執法隊一中隊隊長易杭介紹説,街道所轄位置為主城區,常駐人口達14萬,是接訪投訴案件最多、管理最繁瑣的街鎮。隊伍未整合前,各自為政,執法力量薄弱、多頭執法、多重執法等現象影響了執法效果、浪費了資源、耽擱了時間、降低了辦事效率。實施“一支隊伍管執法”後,將66名隊員分為3個中隊9個小組開展工作,隊伍更強、許可權更大、激情更高,降低了執法成本、提高了執法效率,幹群關係更加和諧。
網格化開展工作,各司其職,及時發現處理問題;應急應變,排查安全隱患,及時處置疫情、汛情,全力確保轄區群眾安全;堅決拆違,集中力量整治亂停亂放、油污亂排、噪音擾民、佔道經營,營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文明勸導,真抓實幹推進長江禁漁、安全生産、維護消費者權益、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在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辦理中,紅星街道探索出了一條“一支隊伍管執法,矛盾化解在基層”的新路,實現治理與民生“雙贏”。今年以來,綜合執法隊共查處各類案件172件,辦結率達94%,拆除違建35處、3758.88平米。
資源下沉 助力治理更高效
“付隊長好,感謝你們協調提供的免費售賣攤位,讓我們能安安心心賣菜,不再被追著到處跑了!”8月20日下午,蓮花池街道綜合執法隊三中隊中隊長付平帶領隊員魯來、姜軍莉頂著驕陽,開展便民市場巡查,剛走進宏達社區便民服務臨時交易市場內,菜農陳樹森就向付平打招呼。旁邊同樣享受免費攤位的商戶陳洪芬也熟絡地向執法隊員分享著自己的生意經。
小小的民生事項,解決的是小商販們安心售賣、放心賺錢的問題。和諧的幹群關係,彰顯著改革帶來的新風貌新氣象。
2020年,蓮花池街道綜合執法隊成立,全力承接區上下放許可權,整合資金、打造陣地、配強隊伍、集中管理、一體考核、依法行權。
45人的執法隊伍,合理分為三個中隊,設置1名隊長管面,3名副隊長分管不同事權,實施網格化專人管理制度,定人定區域、發現即處置,推進資源下沉,集中力量辦實事。
以“看得見、管得著、辦得好”為目標,對違法行為做到早發現、早糾正、早制止,推動源頭治理,大幅增強了街道基層治理的能力。宏達社區便民服務臨時交易市場集中整治,就是“一支隊伍管執法”的生動體現。
“以前這個市場很亂,農村來的菜農沒有攤位,隨處擺攤售賣,甚至將攤位擺在了市場門口的公交站牌處,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談起宏達社區便民服務臨時交易市場的整治,付平記憶猶新。
城管執法,菜農向市場內跑,市場監管執法,菜農向市場外跑,“躲貓貓”式的執法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導致幹群關係越來越緊張,環境衛生、營商秩序、安全監管同時受到極大挑戰。
自“一支隊伍管執法”後,改變了過去單個部門執法“管路上不管路邊”“管違停不管違建”等現象。同時,執法隊還積極協調市場管理方,整合市場內資源,劃分出40余個臨時攤位,免費提供給進城賣菜的菜農。常態開展食品安全檢查、禁止市場使用煤氣罐等,全力營造安全環境,督促市場管理方做好管理。把市場負責的放給市場、社會能辦的交給社會、政府該管的管住管好。
在龍祥社區、關口社區等地的便民交易點,這樣有溫度有情懷的整治正在全力鋪開,結出碩果。優佈局、補短板、建機制,推進市場管理、安全管理、城市管理,以乘數效應釋放改革紅利,蓮花池街道其他領域的試點工作,也正在有序推進,以更有力的“放”、更有效的“管”、更優化的“服”,推動形成改革新成效。今年以來,綜合執法隊共查處各類案件126件,辦結率達98%,拆除違建15處、1490平米。
重心下移 實現惠民最大化
“現在我們小區的環境變美了,大家都願意到院子裏來玩耍啦!”走進魚塘街道金和苑小區,雕花的屋檐、青色的琉璃瓦、古色古香的風雨廊橋仿佛將你帶進了江南古鎮。三三兩兩的居民坐在亭子裏乘涼聊天,舒適又愜意。
居民的愜意,來源於魚塘街道綜合執法隊的靠前服務、集中執法。
金和苑小區修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這裡曾經是個農貿市場,後來市場搬遷後,仍然有人在此租地盤打整雞鴨,臭氣沖天、垃圾成堆、蒼蠅成群。加上油煙、噪音、污水、違建的困擾,185戶居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魚塘街道綜合執法大隊成立後,首先對金和苑進行大整治、開展集中執法。通過開具執法文書、約談當事人、拆除違建等方法,掃清了小區改造障礙。兼顧“佈局優化”“功能健全”“服務提升”三個方面,通過“拆、消、改”三項舉措,切實推進小區改造取得實效,讓長期困擾居民的“煩心事、鬧心事”得到及時解決。公共娛樂設施、小區黨建文化活動室、風雨長廊等相繼建成投用,居民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提檔升級。
“你好,我們是魚塘街道綜合執法隊,今天對你們企業開展集中執法!”3月26日,魚塘綜合執法隊隊長高波率規劃、市場監管、應急等人員組成的執法隊伍,對轄區某調味品廠的違建、特種設備證照不齊全、生産廢水CDO濃度嚴重超標等問題開展聯合執法,向企業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
通過執法隊的及時摸排、跟進、督導、整改,該廠在短短的時間內完成拆違1500平方米,投入30余萬元購置安裝污水預處理設備和合格液壓特種設備,消除了廠區生産安全隱患。轄區內數百家企業也以該廠的整改為契機,實施自查自改,確保安全有序生産。
“在過去,如果同一個違法主體違反了幾個事項,就需要不同部門不同人員來調查,既影響效率,也難以管到位。”高波介紹説,執法許可權賦予街鎮、隊伍統一開展執法後,就能做到審管同步,避免了資訊和權責不對等造成監管真空,同時還避免了多頭執法、交叉執法、重復執法、無人執法、選擇性執法和以罰代管等弊端。
自魚塘街道實施“一支隊伍管執法”後,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應強烈的難題,營造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公平社會環境,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斷提升。(姚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