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瀘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7-22 19:27:14 編輯:龐捷 點擊:
山在城中,城在水中,山水共長天一色。車過瀘州,只一撇驚鴻間,此地山水交融的畫面早已攬入心懷。7月20日,“雙城綠動話發展川渝作家環保行”創作采風活動作家團告別合江,走進江城瀘州,繼續在青山綠水中徜徉。

“綠芽”積分 樂享生活
在川南,兩千多年的歷史歲月,積澱了瀘州厚重的人文風光。眾多的大江大河,也成就了瀘州江城和酒城的美譽。從空中俯瞰,它一江貫流,去向遠方。這裡是長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作為長江出川的最後一道關口,護住一江清水碧波向東流,是瀘州人最美的家園情懷和守望。
在走訪中,作家們強烈感受到這份來自江城市民們濃濃的家國情懷。因為在2021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十佳公眾參與案例中,瀘州市“綠芽積分”就是其中的一項創新之舉。它發起于2018年,主要以志願服務為核心,吸納註冊“綠芽”環保志願者2000多人。志願者們開展了環保宣教、生態保護、文明引導等常態化志願服務,策劃實施各類環保主題活動450場次,創新壩壩電影,開展環境違法案例巡展,開發校園垃圾分類回收設備等多種形式,服務群眾超過15萬人。
2019年,“綠芽”行動獲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品質之星”、四川省十佳志願服務項目,同時被列入四川省首批環保宣傳教育公益示範項目。隨著“綠芽”行動的全面開展,瀘州市圍繞“綠芽”軸心,以“網際網路+大數據”為切口,開始以拓展線上陣地為重心,開設“綠芽課堂”,搭建瀘州環保“綠芽”小程式,設計“綠芽”系列文創産品,創新低碳出行換禮品等“雲活動”,以權益激勵公眾踐行環保的有益探索,吸引了數萬名用戶參與其中,進一步為“綠芽積分”錨定了探索方向。
2020年12月,西部首個個人綠色生活積分體系——瀘州市“綠芽積分”正式發佈,註冊使用人數3萬+,覆蓋受眾超50萬,累計開展志願服務300多次,100多家機關、企業、高校等參與其中;在環保成效方面,種植樹苗1萬3千余株、生態放流40余萬尾、清理長江河道垃圾15次,助力區域生態環境品質實現持續改善。
低碳生活,幸福著江城;綠芽積分,也深入人心。
環境監測 安居樂業
在這裡,高大的香樟樹參天林立,粉紅的三角梅競相爭艷,蝴蝶在花木中飛來飛去……午後二時許,作家們走進了瀘州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林間青綠的苔痕,彰顯著這幾棟建築物的滄桑和厚重。

瀘州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成立於1977年,是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駐瀘州市的公益一類環境監測中心站,主要對本市所轄區、縣環境監測站進行技術指導。四川省第一屆“十大最美基層環保人”、該中心站副站長閆海全領著作家們參觀,面對一台臺精密的儀器和設施,深情滿滿。
瀘州監測中心站擁有規劃用地28畝,實驗室、辦公用房以及輔助性用房共計4094.53平方米;擁有環境監測及保障車輛9輛,以及3輛裝備較先進的環境應急監測車和空氣自動監測車;還擁有監測儀器設備784余臺套,原值達到5777.7余萬元。
據介紹,瀘州市境內共有各級水質自動監測站31個;各級空氣自動監測站13個;重點區域空氣傳輸站2個;在建超級大氣自動站1個、小標站12個和固定鐳射雷達2個,共同構成了全市自動監測預警體系,成為守護人們家園的堅強壁壘。
自成立以來,駐瀘州監測中心站按《全國環境監測管理條例》規定,開展了環境品質監測、污染源監督監測、污染事故及糾紛仲裁監測、環境科研監測以及推動瀘州市發展單的其他環境監測工作;具備水和廢水(含大氣降水)、空氣和廢氣、噪聲和振動、輻射、土壤和沉積物、固體廢物等6大類共計270項參數的監測能力;具備向社會提供公正、科學監測數據的技術能力和法律地位。建立了環境監測數據庫;對各區縣環監站進行業務指導和技術培訓並實施監測品質控制;負責全市的環境監測數據匯總分析,編報全市的環境品質報告書等工作,為環境管理和地方經濟建設提供了科學準確的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
四川省第四屆“最美基層環保人”羅勇,已在瀘州生態環保系統工作13年。在他的公文包裏,始終放著一包PH試紙,一把手電筒,一塊印泥和一套空白的辦案調查詢問筆錄……而這四件套,後被推廣為整個瀘州市環保工作人員的必備物,成為這個行業公開的秘密。
遠離空氣污染,保持飲水潔凈,讓大地永遠富有生命活力……這也是每一個環保監測人執著的信念和心願。
凈污節能 酒香彌遠
正午的陽光格外熾熱,赤裸裸地映照在大地上,路面似乎就要冒出煙來。采風團的作家們頂著烈日,走進了一個特殊的長江口,感受這裡翻天覆地的前後變化。
2018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上映瀘州市龍馬潭區羅漢片區老鷹坵污水溢流長江鏡頭,畫面觸目驚心,江河仿佛也在哭泣。更為糟心的是:這裡距離瀘州老窖羅漢釀酒基地僅一步之遙!

經查,該片區為城鄉結合部,大部分屬於老舊小區。由於歷史原因,截污管網體系不完善,未進行徹底雨污分流改造。未分流的雨污水通過明渠匯入老鷹坵收集池,再經提升泵進入截污幹管,輸送至城東污水處理廠處理。為避免水量過大造成爆管等安全事故,在老鷹坵收集池設置了溢流口,導致在汛期雨量較大或因收集池柵欄雜物清掏不徹底的情況下,有污水溢流長江現象。
有則改之。相關部門很快就在溢流口處新建容積約500m³的雨污應急收集池,新增應急提升泵,安裝視頻監控系統,落實專人管理,該工程于2018年11月15日建成投用;同時投資1.05億元,實施羅漢、高壩片區雨污分流改造,先後於2019年7月25日、10月30日建成投用,共安裝管網42.2公里,實現污水全部納管處理,清污分流。其中,一期工程建成後,將下穿瀘州老窖羅漢釀酒基地的3、4、5號雨污混排口進行封堵,並停用老鷹坵雨污收集池。
此情此景,今非昔比。同樣的地方,不一樣的風景:一絲絲柳葉在陽光下打著卷兒,一叢叢美人蕉在溝底競艷怒放……投資1.6億元打造的老鷹坵生態濕地,成為這個城市又一張亮麗的名片。今天的遊人,行走酒城,酒不醉人人自醉;今天的江城,人與自然和諧共融共生。(鄒安音 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