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市大英縣扶貧人周義雙:斗笠村的文化密碼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8-10 15:18:25編輯:劉映紅

後  記
在大英縣縣委、縣政府的主導下,在扶貧部門、幫扶單位和村幹部們,以及全村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斗笠村從“一窮二白”,當時連村委會辦公室都片瓦皆無的情況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曾經的斗笠村,地處偏僻、交通落後,水利不暢、種植落後,地少人稠、勞力緊缺,思想閉塞、環境不整,集體經濟多年為零。周義雙與村幹部們一道在具體實施中,針對斗笠村不同的問題症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努力探索出了一條光明之路。
他們共同努力,在幫扶特困群眾的同時,以産業為抓手促農增收。2018年7月,50畝虎斑蛙養殖落戶斗笠村;2018年10月,玉鑫麗景産聯式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目前,村裏已形成600畝脆紅李為主導、套種400畝蔬菜的核心産業,村民從合作社每年獲得近100萬元務工收入,每人平均每月增收近1000元,村集體經濟年增收5萬餘元。
“把斗笠村當故鄉,視貧困群眾為親人”,這是周義雙的扶貧座右銘,他時時提醒自己,約束自己,不斷增強自己的韌性;他把“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作為扶貧誓言,傾注全部身心,投入到“村退出,戶脫貧”的攻堅戰鬥中。
他抱著一顆反哺農村的感恩之心,紮根斗笠村6年。村上的幹部班子換了一茬又一茬,唯獨他選擇了堅守。
6年裏,他與斗笠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更與當地的貧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6年中,周義雙用堅實的步履丈量著“貧”與“脫”的距離;用親人般的關愛拉近“工”與“農”的關係;用黨員的標準去強化“黨”與“群”的融合。
他參加抗洪搶險、水庫救人,冒著傾盆大雨、電閃雷鳴,拯救農戶養蛙基地;他走街串巷、叫賣蔬菜,四處奔走、推銷農品,幫助農戶絕渡逢舟;他耐心調解、不厭口舌,解決鄉里鄰里瑣事糾紛;他駐守奮戰疫情防控一線,孫女燙傷住院、女兒醫院生産,他居然都狠心地沒有陪伴看望過親人一天……
扶貧幹部所遭遇的艱辛、悲痛、矛盾與掙扎,他都親歷感受過。
曆盡千難萬苦,走過千溝萬壑,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近在眼前。此時,正是發起決戰、進入總攻最吃勁的時候,周義雙努力踐行著自己的承諾,咬緊牙關,爭分奪秒,“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怎樣的生命才是永恒?什麼樣的人生才能留芳千古?古人回答的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這才是對人生價值的最大肯定。周義雙和萬千扶貧幹部們一道,正踐行著這不朽的人生諾言。(羅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