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市大英縣扶貧人周義雙:斗笠村的文化密碼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8-10 15:18:25編輯:劉映紅

一個文化農莊,一個鄉村未來
周義雙深知,鄉村振興規劃先行,鄉村旅遊需要樣板。
2019年斗笠村被列為四川省鄉村振興示範村後,周義雙懷著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與相互促進的戰役中。
他和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幹部以及部分村民代表們積極行動,共同研究,結合村裏豐富的村史文化和旅遊資源,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提出了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的構想。
他們的小目標是:趕超隔壁的卓筒井!
斗笠村所在的玉峰鎮,與卓筒井鎮比鄰而居。卓筒井鎮內各村,尤其是以吳家橋村為首的村子,近年來産業發展迅速,他們大面積種植桃樹,並帶動鄉鎮周邊村莊,打造了千畝桃花旅遊賞花景點,頗有名氣,成為了大英縣的一個鄉村旅遊熱點,老百姓收入也很是可觀。
這引起了斗笠村村兩委的高度重視,兩委一班人,通過近1年的跟蹤考察學習,終於在2018年,在斗笠村引進了適合自己的産業,脆紅李種植。
在大英縣政府和扶貧部門的大力支援下,他們成立了大英縣玉鑫麗景産聯式合作社,採取“企業+農戶+村集體”模式投資,共計200萬元,在斗笠村種植脆紅李近600畝,林下土地也不浪費,套種見效快的有機蔬菜400余畝,他們用賣蔬菜的錢,來補助當年土地入股和村民務工的費用,産業種植發展的經濟效益立竿見影。
周義雙正籌劃著,明年2-3月份,搞個李花節,打造大英縣繼卓筒井之後又一個鄉村旅遊熱點,實現當初的小目標。
“我們比起卓筒井的鄉村旅遊,有三個優勢:一是有更長的花卉觀賞和果實採摘期,二是有大面積庫區的湖面觀光和水上娛樂,三是有厚重的村史文化魅力和獨特的生態産業景觀。”周義雙和村兩委們,信心滿滿。
雪白成片的脆紅李花朵是大型觀賞主題,他們策劃舉行“原鄉笠影 聖潔李花”的主題活動。他們計劃著建設農家樂、康養中心等,留住客人,穩定增收。
他們還謀劃著:在斗篷山頭,建造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斗笠雕塑,將其打造成為地標式的宣傳名片;講述好乾隆賜名、割肝救母等村史故事;依託四五水庫,打造湖上景觀、遊玩、垂釣、餐飲等一體的“夢幻水城”。
他們還有很多想法:開展網路“百詩百書百畫百聯”有獎徵集創作活動,在端午節組織龍舟賽,構建兒童樂園,開闢世外桃源等。
在具體配套實施中,他們將“不留餘地”地實施生態綠化和環境美化打造,將村裏剩餘土地,分塊佈局,營造四季花果飄香的亮麗景點。
這樣美的農村,這麼豐富的文化和有趣的娛樂活動,誰不想去呢?
村幹部們共同規劃了20多個景點,由周義雙牽頭,起草編制了《斗笠村鄉村振興和鄉村旅遊4年規劃》,探索“農旅結合+鄉村振興”模式,打造星級農家樂樣板,帶動斗笠村經濟發展,力爭把斗笠村建設成為一個風格獨特、魅力無限的鄉村旅遊示範村。
周義雙一直琢磨著塑造一個“星級農家樂”,樹立一個鄉村旅遊農家樂的樣板。
有次一群老同學聚會,一個女生説起她很愛種花,目前和老伴兒已經退休,準備找一處清靜的地方養老,最好是在農村租一所農民閒置的房子,門前種花,屋後栽樹,過一把鄉間的慢時光。
這浪漫的設想,被一旁的周義雙聽到,他眼睛一亮,立即熱情地向老同學推薦:“你這個願望簡單啊,到我們斗笠村來吧!我們那裏正有一處空置的房子可以出租給你們。不過我想把它打造成一個精品農家樂,相當於打造成一個樣板間,好讓村裏的農民們學著做,以後多開幾家農家樂,結合我們村的産業發展,打造農旅融合的新樣子,讓村民掙到更多的錢票子……”
周義雙看老同學饒有興趣的樣子,便接著説道:“你們兩口子正好又做過餐飲,廚藝好,開農家樂沒得問題,裝修那些我可以幫忙。不知你們願不願意過來,這既是實現你們養老的夢想,也是幫我個忙,不對,是幫我們這個曾經的貧困村——斗笠村這個忙?”
看著周義雙誠懇又熱心的樣子,老同學也被他的誠意打動。他可真是個對扶貧執著的人吶,一心想著幫扶他的斗笠村,什麼事都可以牽扯到他的斗笠村上。
同學最終答應了建設農家樂的事,並打算投資40萬元試試。
他們于2020年5月份開始動工,加班加點,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便打造完工,取名“笠影農莊”。
當你沿著村委會門前的那條道往前走不遠,就能見到那棟兩層樓的“笠影農莊”。那“笠影農莊”紅色四字招牌,寫在四張大圓簸箕上,一字排開,醒目地挂在院墻。順著農家樂的屋檐和小院兒的籬笆,挂著一溜一溜兒的紅燈籠。整個透著紅紅的喜慶。
         周義雙親手扶助打造的“笠影農莊”農家樂開張啦。  周義雙
走近了,但見房前一個百來平米小院兒,圍著土紅磚砌的籬笆,紅墻上沿,是灰瓦堆疊的一圈兒鏤空層,隱約能瞧見裏面星星點點的花草。穿過拱形木製花架的院門,進得院內,裏面生滿新植的花草。
左邊雪白的墻面是“鄉村振興”的宣傳字畫,生動活潑,墻下角,種著一排濃綠的灌木,欣欣然,與字畫和諧相映。院中,一個河卵石砌成的水池,邊上種著矮草和秀挺的菖蒲,池邊擺放著綠皮青蛙和黃嘴白鵝的庭院布件,趣意昂然。右邊小徑的一頭,是一處茅草亭,主人正坐在裏面,與倆朋友談笑風生;若閒來無事,在此處也可把書沉吟。
這生動的場面,正如後來房間看到的一幅畫裏題文所寫:“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勝看花”。
這棟農家小樓中,一樓有4個雅間,每個雅間的名字,都用的村裏的小地名,貓兒井、天生橋、母親寨、斗笠坡。仿佛這小小的雅間,也承載著一個村的文化。
屋子中間的大圓桌上,是成套的青花瓷食具,青花茶壺、茶杯、碗碟,甚至連筷子,都是青花瓷的,大家吃飯可要規矩了,不小心筷子落地上,可要摔斷嘍。
房間頂部吊燈非常簡潔,一個斗笠下,一顆大圓燈泡。亮白的墻壁,挂有玻璃鏡框裝裱的水墨字畫,畫中流淌的是鄉間閒趣,古韻山川,或是一些筆墨橫姿勁挺的字跡,有的為周義雙的親筆揮毫之作。每個房間的壁燈,也是他親自設計,精巧雅致。
整棟樓的房間設計和佈置,周義雙花了不少心思和心血,體現出一個文人的儒雅氣質,展現了一個鄉村的獨特文化。
業主以前是搞餐飲的,自然有一手好廚藝,老臘肉的濃香,耙耙菜的清香,生態新鮮的食材,也自然叫人放心,做的斗笠麻辣巴骨肉,更是一絕,酥焦金黃的巴骨肉,面上撒著綠的青椒、紅的小米辣,花生米碎末、蔥花兒、蒜粒,那表皮酥脆,內裏肥美柔軟的肉,滑過唇齒之間,牽引著食客的舌尖和胃嚢。
 二樓除幾間優雅的茶室外,是一處敞闊的茶坊,可容納100來號人,安置有十來個長條桌,兼具喝茶聊天,吃飯打牌的功能。若是舉辦個婚禮宴會的,也全沒問題。
從樓臺望去,有碧冬茄的小喇叭花映襯著,放眼青綠的稻田,滿滿寫著鄉間的幸福與迷人的清新。
慶祝“笠影農莊”開張的那天,由周義雙的朋友,幫著請了一個民間藝術團。大約有三四十人,全都是美女,個個化了彩粧,穿上亮綠的旗袍,風姿綽約,走起時裝步來,如清流中依次漂過的片片浮萍。
能覓得一處青山綠水間養老,朝看晨霧與曦光中漸醒的村莊,日看野花閒草、田間纍纍碩果,暮看日落黃昏炊煙起,這樣的日子,只是想想,都心生嚮往。 
朝看晨霧與曦光中漸醒的農莊——《斗笠晨曦》。 攝影 高翔
在“笠影農莊”的打造中,當地村民在房屋租賃和施工建設中,直接獲利15萬元。農家樂建成後,他們還聘用了村裏3個貧困戶在此常年打工,實現穩定增收。
自“笠影農莊”建設以來,周義雙每天張羅著,看著它,親手扶助它的成長。
他的規劃,以鄉土味道和村風民俗為重點,充分體現了斗笠村的歷史文化、保持了原始風貌,為遠離農村的人們,提供了一處青山綠水間的世外桃源,排解遊子們心中的田園鄉愁。
在最近的一次縣脫貧攻堅先進表彰會上,曾經以為周義雙是“貧困戶”的那位人大主任,感慨良多地評價周義雙是——一個文化人,帶活了一個村。
周義雙不斷挖掘斗笠村的文化歷史,他在脫貧攻堅的歷程中,又不斷創作出新的鄉村文化。時代賦予了他神聖的職責,去挖掘、去創作、去牽引,開啟一個村的文化密碼,讓鄉里鄉外的人們都看得清明,使他們看到了一個村文化永恒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