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市大英縣扶貧人周義雙:斗笠村的文化密碼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8-10 15:18:25編輯:劉映紅

一所歷史村館,一段文化密碼
周義雙,將他的德與思,言與行,他廣泛而獨特的愛好,滲透在他的每一段扶貧歷程中。
在他的倡導下,村裏建起了一所“斗笠鄉村藝術館”。這個40多平方米的地方,不僅是一個文化藝術館,它還是一個村的歷史博物館,它留存著斗笠村的歷史記憶,傳承著一個村的精神文化,延續著一個村的血脈親情。
斗笠村建村歷史悠遠,文化底蘊厚重,關於“斗笠村”名字的來歷,還流傳著一段離奇的傳説。
據説在清朝乾隆年以前,斗笠村村邊有個黑龍潭,所以它之前叫做“黑龍潭村”。張獻忠敗走成都後,沿龍脈東下,來到黑龍潭邊,養精蓄銳。在一個月黑風高夜,他化作一條黑龍,在此地界翻雲覆雨,生靈涂炭。乾隆皇帝登基後,查看龍脈,見蜀地一個村莊連月陰雨,有異象作亂,便將一頂斗笠扔出,化為一座鬥蓬狀的山巒(現叫斗篷山),此山擋住陰雨,黑龍潭村從此太平。乾隆遂給此村賜名“斗笠村”。
這結局美好的神話故事,流傳至今,它表達了農人們對風調雨順的祈求,對幸福安寧日子的渴望。
村中歷史遺跡和典故頗多,現有東漢墓崖2處、宋代鹽井4口,一塊咸豐皇帝封贈的八品誥命墓碑,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曾家大院,有村中名醫但大夫懸壺濟世的傳説,有英勇抗擊土匪外侵的母親寨遺址,還有60年代曠氏家族割肝救母的致孝故事。
由周義雙提煉並謄寫的“斗笠村人文八景”書法扇面。 周義雙
在藝術館中,存有兩把特別的書法扇面,皆為周義雙親手所書。
其中一把扇頁題記中寫道:“客居玉峰鎮斗笠村五載有餘,提煉出人文八景,並自作七律一首”。其字跡筆酣墨飽,勁骨豐肌,歷練純熟。現摘抄如下:
乾帝笠威妖孽滅
漢存崖冢泣聲絕
地藏老井經風雨
樹掩殘垣阻惡邪
救母割肝傳大孝
懸壺濟世渡微劫
孤燈青廟隨煙盡
白鶴歸來話久別
這人文八景即:乾帝降龍,東漢墓崖,宋代鹽井,母親寨,割肝救母,但大夫懸壺濟世,清代曾家大院,以及現代鄉間生態、引來白鷺歸來的自然風光。
一個村莊的歷史文化傳承,需要挖掘,需要有人延續和記載,當村民們隨著物質的不斷豐裕,一定會在某個時候,更加緬懷這個村的過往,那時,如果它的歷史是一段空白或殘缺,人們的心,或許將會在那一處留下永遠的遺憾,日復一日,不斷追溯逝去的過往,久久無法平息。
周義雙主動承載了這個使命,承載了這份光榮,他把斗笠村當作他前世今生的緣分,去開啟它的文化密碼。
第二把書法扇面,非常特別。
其字跡,另有一番行雲流水、筆走龍蛇的風格。而令人感嘆的是,此處抄寫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創作的一首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這是總書記于1990年7月15日,讀《人民呼喚焦裕祿》時的感懷之作: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係。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
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周義雙曾多次謄錄習近平總書記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激發出一種“生也斗笠,死也斗笠”的豪邁之情。 圖片提供 周義雙
那日中夜,總書記在“霽月如銀,文思縈係”的情景中凝練而出,詞作明凈、深沉、宏闊。詞中,勾勒出焦裕祿紮根黃土沙丘,一心為民、為後代造福的忠肝義膽和質樸情懷。
這是周義雙最喜歡的一首詞,詞中的文思和情懷,讓周義雙激發出一種“生也斗笠,死也斗笠”的豪邁之情。
他定是將焦裕祿作為自己的精神榜樣,平日裏細心體味。作為一名幫扶幹部,他的情思,此間可窺一二。
在斗笠村中,可以看到很多關於感恩奮進教育、弘揚傳統文化以及宣講扶貧政策的文化墻和宣傳牌,生動的文字和彩畫,提振了鄉村精神文明風貌,也美化了村容村貌,濃厚了村中文化。
這樣大大小小的文化墻大約有100多面,如村委會墻面寫著“多一分寬容和關愛,多一分謙讓和理解”,稻田邊,紅色大牌上寫著“産旅融合 振興斗笠”,中間還有一個可愛的斗笠村LOG,那是一個戴斗笠的農民巨幅卡通動漫。難得見到哪個村子有自己的LOG,這也是周義雙想出來的,他在2018年向公司申請資金後設計實施的。
館中還珍藏了不少反映斗笠村村風村貌的當代名家碑刻、牌匾和字畫,大多是他書畫界、楹聯界的朋友,受其邀請到村裏免費為斗笠村而作。除此,館中還有一些農家古瓦罐、農具等器具,這些也都是周義雙花時間收集,為大家珍藏的。

館中收藏的村民留存的酒壺。 圖片提供 周義雙
周義雙喜歡攝影,也頗為專業。他用鏡頭,記錄著斗笠村的成長,為村裏的農人們留存著寶貴的影視圖片資料。
他在彩視視頻上,製作了斗笠村宣傳片共計50余部,累計播放量達80萬次之多;在他微信朋友圈中,曬出的一張張圖片,也展示了斗笠村的生産生活。那些視頻和圖片中的畫面,有斗笠村美景,勤勞的鄉民,還有扶貧幹部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