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天府新區推進人城境業高度融合 人工智慧“環湖”蓬勃生長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19-05-27 09:20:59 編輯:張林 點擊:

  □本報記者蔣君芳

  5月17日,“推動高品質發展調研行”專題宣傳活動報道組一行來到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採訪。站在天府新區規劃廳的觀景臺向外眺望,興隆湖周邊的天府新區新經濟産業園A、B、C、D區均已建成投用。

  規劃廳工作人員介紹,天氣晴好時,能依稀看見湖畔獨角獸島所在位置,那裏已塔吊林立。去年7月,全球首個以獨角獸企業孵化和培育為主的産業載體——獨角獸島開工建設,起步區預計今年投入使用。

  以新一代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經濟産業,正在興隆湖畔蓬勃生長,成為天府新區打造高品質發展樣板區的重要引擎。

  圍繞上下游産業鏈招大引強

  5月17日,記者到成都商湯科技有限公司時,原以為會見到人工智慧演算法工程師們一片忙碌的場景,卻沒想撲了個空。“技術人員基本都在外跑項目。”成都商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李雨杭介紹,公司近期開展的項目與智慧城市建設有關,“比如我們正與成都地鐵公司合作,用我們的技術進一步提升乘客乘坐體驗,提高地鐵公司運作效率。”

  商湯科技是目前全球人工智慧估值最高的企業之一,被稱為獨角獸企業。李雨杭説,商湯科技選擇落戶天府新區,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希望從這裡打開整個西部市場。“事實證明這個佈局沒錯,去年銷售收入近1億元。”

  為引入這樣的優質企業,天府新區也顯示出自己的誠意。“我們現在的辦公空間,是天府新區提供給我們過渡使用的,獨角獸島建好後,我們就搬過去。”李雨杭期待的,還有已出臺的“島十條”,“為支援人工智慧等産業發展,天府新區將加強政府應用示範的專項支援,將財政資金直接資助企業技術創新轉變為政府購買高新技術服務支援島內企業發展。”

  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科技創新和新經濟局新經濟處副處長伍自美介紹,近年來鎖定人工智慧産業,從電腦基礎設施,到軟體演算法及平臺,再到行業應用及産品,成都天府新區圍繞上下游産業鏈招大引強,安謀中國、紫光、中科曙光、海康威視、科大訊飛、雲從等知名企業紛紛落戶,人工智慧産業生態圈不斷優化,“我們了解到,國內人工智慧産業鏈在AI演算法等基礎構架上相對弱一些,就更有針對性地引入這類企業。”

  校地合作模式孵化“潛力股”

  離開成都商湯科技有限公司,往更靠近興隆湖的位置走,許多“高校”特色項目佈局於此,包括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北航創新研究院等。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是最早一批入駐興隆湖的項目,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文勝長期紮根於此。

  高文勝説,隨著天府新區不斷發展,落戶到興隆湖、與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作伴的鄰居越來越多。但研究院旁邊的準獨角獸企業成都易衝半導體有限公司,是所有鄰居中最為特殊的一位。

  2016年,清華大學與四川攜手共創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時,它不僅是四川省、成都市促進校院地協同創新過程中,一次令人矚目的校地合作,也是清華大學在西部的首個和唯一一個二級官方機構。

  3年多來,圍繞能源領域網際網路領域,研究院引進近30個團隊,孵化出10余家企業,易衝半導體是其中一家。“在無線充電領域甚至電子設備領域,易衝半導體大名鼎鼎,目前估值10多億元。”提起從研究院“走出去”的企業,高文勝滿滿的自豪感,“從我們這‘走出去’的10余家企業,有近半落戶天府新區。”

  注重與高校合作,是天府新區發展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新經濟産業的重要手段。伍自美介紹,截至目前,天府新區累計引進一流高校院所協同創新合作項目29個,投資總額約150億元;各校院地協同創新項目共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約3000名,孵化培育科技型企業40余家,“良好的基礎研究,對於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能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

  生態投入背後的産業經濟回報

  借勢自然山水,天府新區大力開展全域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系統推進城市森林化建設,加快構建“公園體系+三級綠道+公園社區”的公園城市骨架,實施了興隆湖、天府公園、鹿溪河生態濕地等一批重大生態項目,推進人、城、境、業高度融合。

  這樣的安排有何用意?記者在採訪中找到部分答案。截至目前,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累計投入400多億元用於生態建設,吸引6700多億元社會投資。良好的生態,為天府新區帶來更大吸引力。

  天府新區吸引落戶的企業,大多是高新技術企業,科研人員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産”。“對於經常處於高強度下的科研人員而言,周邊的良好生態環境,能讓他們更高效地休息,更高效地投入到工作中。”李雨杭説,沿著大約7公里長的興隆湖跑一圈,是公司不少員工的解壓方式。

  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還將不斷放大這種生態效應。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天府新區將全面推進道路森林化工程,産生森林撲面而來的視覺衝擊;加快實施興隆湖綜合提升工程,進一步強化其天然“凈水器”生態功效,圍繞水質與岸線、景觀與建築、功能與配套、管理與保障四個方面優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