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明評價導向、分類改革人才評價標準、建立人才評價特殊通道——
“它的出臺對四川完善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日前採訪中,西華大學黨委書記邊慧敏教授肯定道。
邊慧敏口中的“它”指的是不久前我省印發的《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根據《實施意見》,我省將分類建立符合人才特點、激勵人才創新的人才評價制度,加快構建導向明確、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競爭擇優的人才評價體系。《實施意見》有何亮點?透過三個關鍵詞,記者梳理出答案。□本報記者 林淩 鄧翔灃
A
鮮明導向
把品德、能力、業績等作為人才評價的首要內容,注重考察工作績效、創新成果、實際貢獻
人才評價難在哪兒?在邊慧敏看來,如何破解唯學歷、唯論文、唯資歷、唯獎項等傾向,完善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是首要難題。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深有同感,他指出,現在一些醫生為追求職稱晉陞,醉心於發表論文、申請課題,“發表論文數量不一般,實際業務能力很一般”“專業職稱很高,動手能力很差”現象普遍。
導向決定方向。省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意見》明確以品德、能力、業績為主的評價導向,堅持德才兼備,注重憑能力、實績、貢獻評價人才,推行代表作制度,注重標誌性成果的品質、貢獻、影響等。“一方面突出把品德、能力、業績等作為人才評價的首要內容,另一方面強化創新實踐能力評價,突出專業性、成長性、創新性、社會影響力等指標,注重考察工作績效、創新成果、實際貢獻。”
在李為民看來,要改變唯學歷、唯論文、唯資歷、唯獎項等傾向,就得改變人才評價標準的“一刀切”,“核心在於分類健全人才評價標準。”
這樣的改變在《實施意見》中得到體現。《實施意見》提出,要以職業屬性和崗位需求為基礎,根據各行各業各類人才不同特點和職責,分類建立導向鮮明、科學合理、各有側重的人才評價標準。
省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解釋,基礎研究人才以同行學術評價為主,強化其成果原創性、科學價值、社會影響等評價指標;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人才突出市場評價,增加專利發明和運用、成果轉化和推廣、創辦領辦企業等評價指標的權重,不將論文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條件;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的評價重在同行認可和社會效益,注重學術影響力、決策諮詢效果等,避免片面將論文、專利、項目、經費數量等與評價直接掛鉤。
B
分類評價
突出7類重點領域,對每一類人才分層分類設置評價內容和方式,構建符合各領域人才特點的評價制度
邊慧敏注意到,《實施意見》在鮮明導向的基礎之上,明確提出要推進科技、教育、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醫療衛生、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技術技能、農村實用人才等7類重點領域人才評價改革。
她以熟悉的教育行業為例。在今後,高等學校的不同崗位教師將會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對教學為主的教師,重點評價其教育教學水準和人才培養實績;對科研為主的教師,重點評價其學術能力、創新品質和貢獻;對社會服務為主的教師,重點評價其在成果轉化推廣、服務決策、科學普及等方面産生的經濟社會效益。
不止在高等學校,《實施意見》提出,完善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評價標準,重點評價其職業素養、專業教學能力和生産一線實踐經驗;建立充分體現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教師職業特點的評價標準,重點評價其教育教學方法、教書育人工作業績和一線實踐經歷,嚴禁簡單用學生升學率和考試成績評價中小學教師。
李為民關注的醫療衛生人才評價機制改革也在《實施意見》中找到答案——對主要從事臨床工作的人才,將重點評價其臨床醫療醫技水準、實踐操作能力和工作業績;對主要從事科研工作的人才,將重點評價其創新創業能力、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能力;對主要從事疾病預防控制等的公共衛生人才,將重點評價其流行病學調查、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疾病及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等能力。同時,還將建立符合全科醫生崗位特點的評價機制,把簽約居民數量、接診量、服務品質、群眾滿意度等作為重要評價因素。
“對每一類人才分層分類設置評價內容和方式,建立不同評價標準,構建符合各領域人才特點的評價制度。”省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C
服務中心
建立向重大發展戰略、産業企業、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以及青年人才傾斜的人才評價特殊通道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如何以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服務四川高品質發展?省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向重大發展戰略、産業企業、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以及青年人才傾斜的人才評價特殊通道,促進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向重大發展戰略傾斜——服務“一幹多支、五區協同”,我省將打破戶籍、地域、所有制、身份、人事關係等限制,探索建立區域高層次人才評價互動互認機制;助推“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我省明確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可破格申報科技項目、人才計劃、職稱評審……
向産業企業傾斜——建立健全在重大項目中評價、識別人才機制,開闢對“5+1”産業以及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人才評價綠色通道,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才申報評價渠道……
破題基層人才短板,我省將通過完善基層人才評價機制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比如在省級重大人才計劃、項目中開闢貧困地區專項或建立單獨評審通道,對符合條件的人才給予重點傾斜。”同時我省明確,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人才因政策傾斜因素獲得的人才稱號、人才項目等,在支援週期內不得跟隨人員向所在區域外流轉。
破除論資排輩、重顯績不重潛力等陳舊觀念,我省還將進一步完善青年人才評價激勵措施,探索建立優秀青年人才舉薦制度,讓更多青年優秀人才成長起來、脫穎而出。
省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抓好《實施意見》落實,下一步,我省還將配套出臺科技、教育等7大重點領域人才評價實施細則,同時,大力推進人才評價“放管服”改革,保障和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優化人才評價環境,營造公平公正、求真務實、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評價氛圍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