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6日)
為全面提升我省預算績效,加快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中央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部署,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創新預算管理方式,更加注重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益、硬化責任約束,力爭用3至5年時間基本建成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著力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變預算資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預算管理水準和政策實施效果,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提供有力保障。
二、構建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格局
(一)實施政府預算績效管理。將各級政府收支預算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各級政府預算收入要實事求是、積極穩妥、講求品質,認真落實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的規定,收入預算編制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適應,與財政政策相銜接,嚴禁脫離實際制定增長目標;嚴格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嚴禁虛收空轉、收取過頭稅費;舉借債務須依法按規定程式報批,嚴禁超出限額舉借政府債務。各級政府預算支出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嚴格支出保障序列,做到有保有壓,優化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支出預算安排要確保工資運轉和基本民生支出不留缺口;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著力支援全省重大發展戰略和重點領域改革,突出辦好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大事項;持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堅決避免不顧財力設定過高民生標準和擅自擴大保障範圍,下級政府出臺重大民生支出政策須報上級政府備案,確保民生政策實施有力有序, 促進財政資源高效配置,增強財政可持續性。
(二)實施部門和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將部門和單位預算收支全面納入績效管理。進一步加強收入管理,依法合規組織收入,部門和單位所有收入要納入財務統一管理,全面統籌使用。探索資産管理新途徑新方法,積極盤活閒置資産,提升國有資産收益。應繳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國有資産收益,要應收盡收、及時繳庫。賦予部門和資金使用單位更多的管理自主權,部門和單位圍繞職能職責、行業發展規劃和工作任務,嚴格按照預算支出標準和績效管理等相關規定編制部門預算,根據績效高低、輕重緩急,推進部門內部資金統籌使用。以預算資金管理為主線,統籌考慮資産和業務活動,從運作成本、管理效率、履職效能、社會效應、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等方面,衡量部門和單位整體及核心業務實施效果,推動提高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水準。
(三)實施政策和項目預算績效管理。將政策和項目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從數量、品質、時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綜合衡量政策和項目預算資金使用效果。對實施期超過1年的重大政策和項目實行全週期跟蹤問效,建立動態評價調整機制,政策到期、績效低下的政策和項目要及時清理退出。建立健全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績效定期報告制度,有關主管部門定期向同級黨委、人大和政府報告基本建設、産業發展、重大民生政策等資金分配情況和使用績效。
三、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鏈條
(四)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各部門(單位)要結合預算評審、項目審批等,對新出臺重大政策、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估,重點論證立項必要性、投入經濟性、績效目標合理性、實施方案可行性、籌資合規性等,評估結果作為申請預算的必備要件。其中投資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基本建設投資項目的論證評估,重點評估是否符合行業專項規劃,資金來源是否有保障,是否科學確定項目投資總額、實施進度和分年投資額等;産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産業發展支援項目及方向的論證評估,重點評估是否符合全省産業支援方向,是否遵照産業規劃佈局,是否有利於産業體系優化等;民生保障部門要加強對民生政策的論證評估,重點評估是否符合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和需求,是否有利於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是否做到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等。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新增重大政策和項目預算審核,必要時可以組織第三方機構獨立開展績效評估,審核和評估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
(五)強化績效目標管理。聚焦當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及預算管理的突出問題,因地制宜、靶向管理,分層分類設定差異化績效目標、績效指標和評價方式方法,提升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預算績效,推動預算績效管理協調均衡發展。各地、各部門(單位)編制預算時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分解細化各項工作要求,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情況,全面設置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目標、政策及項目績效目標。績效目標不僅要包括産出、成本,還要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等績效指標。各級財政部門要將績效目標設置作為預算安排的前置條件,加強績效目標審核,將績效目標與預算同步批復下達。
(六)加強績效運作監控。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單位)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績效目標如期保質保量實現。各級財政部門建立重大政策、項目績效跟蹤機制,對存在嚴重問題的政策、項目暫緩或停止預算撥款,督促整改落實。按照預算績效管理要求,加強國庫資金監管,確保資金安全有效。
(七)深入開展績效評價。完善績效自評和外部評價相結合的多層次績效評價體系,落實部門和單位績效評價主體責任,各部門(單位)對預算執行情況及政策、項目實施效果開展績效自評,加快實現政策和項目績效自評全覆蓋,評價結果報送本級財政部門。財政部門加快建立完善重大政策、項目預算績效評價機制,深入開展部門整體績效評價,對下級政府財政運作情況實施綜合績效評價,必要時可以引入第三方機構參與績效評價。
(八)強化評價結果應用。加快建立健全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制度和績效問題整改責任制,將評價結果用於制定政策、完善制度和編制規劃,用於改進業務管理、財務管理和資金管理,用於調整預算安排方式、增減預算規模和優化支出結構,並及時調整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四、完善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九)建立一般公共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各級政府要加強一般公共預算績效管理。收入方面重點關注收入結構、徵收效率和優惠政策實施效果。支出方面重點關注預算資金配置效率、使用效益,特別是重大政策和項目實施效果,其轉机移支付預算績效管理要符合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規定,重點關注促進地區間財力協調和區域均衡發展。專項資金安排要圍繞促進高品質發展,重點關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産業發展、基礎設施、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的資金使用績效,著力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最緊迫的問題。積極開展涉及一般公共預算等財政資金的政府投資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採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債務項目績效管理,防範財政運作風險。
(十)建立全口徑政府預算績效管理體系。除一般公共預算外,各級政府要將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全部納入績效管理,加強四本預算之間的銜接。政府性基金預算績效管理,要重點關注基金政策執行、徵收管理、使用效果等情況,還要關注其對專項債務的支撐能力。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績效管理,要重點關注收益上繳、支出結構、使用效果等情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績效管理,要重點關注各類社會保險基金收支政策效果、基金管理、精算平衡、地區結構、運作風險等情況,建立重點險種基金風險管理制度,開展基金短期和中長期收支分析預測,科學研判潛在風險,加強統籌地區基金風險預警和應對處置能力建設,做好政策和資金儲備,及時跟蹤、快速應對風險。
五、優化預算績效管理機制
(十一)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圍繞預算管理的主要內容和環節,完善涵蓋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作監控、績效評價管理、評價結果應用等各環節的管理流程,制定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建立專家諮詢機制,引導和規範第三方機構參與預算績效管理,嚴格執業品質監督考核管理。加快預算績效管理資訊化建設,打破“資訊孤島”和“數據煙囪”,促進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單位)的業務、財務、資産等資訊互聯互通,實現資訊數據資源共用共用。
(十二)健全預算績效標準體系。各級財政部門要建立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共性績效指標框架,牽頭組織建立績效管理專家庫、指標庫和標準體系。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在財政部門的統一組織下,加快構建分行業、分領域、分層次的核心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解決財政與部門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做到縱向可追溯、橫向可比對,實現科學合理、細化量化、可比可測、動態調整、共建共用。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要與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支出標準等銜接匹配,突出結果導向,重點考核實績。創新評估評價方法,立足多維視角和多元數據,依託大數據分析技術,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公眾評判法、標桿管理法等,建立多元績效評估評價體系,提高績效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十三)創新預算績效管理方式。注重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益,硬化責任約束。加快構建事前事中事後“三位一體”預算績效管理閉環,加強事前績效評估,推動理性決策,從源頭上防止低效無效問題的發生。強化目標管理,打破預算分配基數依賴,防止資金浪費,促進花錢與辦事、績效與責任深度融合。加強績效運作監控,及時糾偏糾錯,防止資金沉澱閒置。強化預算監督和績效評價,優化評價結果應用方式,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
六、硬化預算績效管理約束
(十四)明確績效管理責任約束。加快完善績效管理的責任約束機制,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單位)是預算績效管理的責任主體。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對本地預算績效負責,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成員要樹立管部門就要管績效的理念,對分管部門的預算績效負領導責任,部門(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對本部門(單位)預算績效負管理責任,項目責任人對項目預算績效負直接責任,對重大項目的責任人實行績效終身責任追究制,切實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十五)強化績效管理激勵約束。各級財政部門要抓緊建立完善預算績效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掛鉤機制,將下級政府財政運作綜合績效與轉移支付分配掛鉤,將本級部門整體績效與部門預算安排掛鉤,將項目實施績效與項目預算增減掛鉤。對績效好的政策和項目原則上優先保障,對績效一般的政策和項目要督促改進,對交叉重復、碎片化的政策和項目予以調整,對低效無效資金一律削減或取消,對長期沉澱的資金一律收回並按照有關規定統籌用於亟需支援的領域。
七、全面強化預算績效管理保障
(十六)加強績效管理組織領導。堅持黨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增強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各級黨委、政府統領所轄範圍內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每年至少聽取1次本級財政及有關部門(單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情況彙報。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組織協調。各地、各部門(單位)要加強組織領導,充實預算績效管理人員,落實預算績效管理經費保障,督促指導有關政策措施落實,確保預算績效管理延伸至基層單位和資金使用終端。
(十七)發揮績效管理主體作用。各地、各部門(單位)要抓緊研究本地、本部門(單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具體措施,制定工作推進方案,切實加強預算績效與財務管理、業務管理、資産管理間的融合,共同推動全面預算績效管理順利實施。
(十八)加強績效管理監督問責。審計機關依法對預算績效管理情況開展審計監督,財政、審計等部門發現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應當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紀檢監察機關及時核查辦理,依紀依法追責問責。各級財政部門要推進績效資訊公開,重要績效目標、績效評價結果要與預決算草案同步報送同級人大、同步向社會主動公開,搭建社會公眾參與績效管理的途徑和平臺。
(十九)加強績效管理工作考核。各級政府要將預算績效結果納入政府績效和幹部政績考核體系,組織部門要將預算績效結果作為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公務員考核的重要參考,充分調動各地、各部門(單位)履職盡責和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各級財政部門負責對本級部門和預算單位、下級財政部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建立考核結果通報制度,對工作成效明顯的地方和部門按規定給予表彰,對工作推進不力的進行約談並責令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