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竹縣工業園區一家返鄉創業科技企業內,技術工人正在生産電子産品。 本報記者衡昌輝攝
近日,德陽旌陽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內的德陽東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技術人員正在裝配鋁空備用電源。本報記者肖雨楊攝
熱議
“公司原本是一家建築型企業,下一步要向施工總承包轉變,涵蓋設計、地勘、施工等各環節,同時建立鋼結構基地。”11月22日,四川仁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告訴記者,參加完四川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後,轉型升級的想法更加堅定。
大會提出,要傾力幫助民營經濟邁過轉型升級這道坎,引導民營企業走提升産業層次的轉型發展之路、提升競爭優勢的創新發展之路、提升品質規模的跨越發展之路,苦練內功實現鳳凰涅槃。
我省民營企業家紛紛表示,轉型升級的關口,也是實現“彎道超車”的窗口。
□本報記者侯衝李欣憶朱雪黎
轉型發展
傳統行業走品牌之路
聚焦主業進軍高端
“我從會場捧回兩件‘寶貝’。”巴中市巴山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育賢説,一個是“四川省優秀民營企業”獎牌,一個是堅守主業、不斷提質升級的信心。
張育賢的企業主要從事青峪豬養殖,今年銷售額同比增長50%。“養豬容易,但養好太難。從飼料選擇、屠宰技術,到冷藏保鮮、行銷策略,都要下功夫。”他認為,傳統行業必須走品牌之路,獲得消費者高度認可,建立技術壁壘,“這樣別人只能模倣,無法超越”。
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加快進軍高端現代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成都硅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硅膠産品曾廣泛用於國家體育場(鳥巢)、上海世博會等重要工程,如今卻從建築行業慢慢抽身,進軍新能源、電子電器行業,為華為、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等企業提供完善的電子用膠解決方案及技術支援。在公司董事長王有治看來,之前靠市場規模擴大分一杯羹的時代已經過去,作為傳統行業,踩準産業升級步點,才能實現更高發展。“麵粉不能只用來做饅頭,還要做糕點。”
省工商聯黨組書記陳泉認為,民營企業要想實現轉型發展,有三種方式:一是內涵轉型,主動和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進行深度融合,通過新工藝、新流程、新模式來改造提升;二是外延轉型,比如製造企業,可以向上游産業鏈延伸,實現向智慧製造的轉型;三是業態轉型,跨界發展,例如通威集團從魚飼料到光伏産業發展等。
創新發展
發掘新增長點
運用新技術創新産品、模式
民營經濟是典型的草根經濟、小船經濟、頭雁經濟、民本經濟,具有包袱輕、機制活、轉向快等獨特發展優勢。如何利用好優勢,捕捉市場機遇,創新發展?
“要善於發掘新的增長點。”四川藍潤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學斌介紹,公司過去20年一直以房地産為主,2016年開始佈局幾大新板塊,目前食品行業已佔主營業務40%的份額,物流供應鏈佔40%,房地産只佔到10%。
無獨有偶,在四川藍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事業版圖中,除房地産外,3D列印和生物制藥等業務也漸漸崛起。
改變的背後指向同一個方向:堅持市場需求為導向,研究行業替代新産品、品質分檔新産品、邊緣延伸新産品,在激發市場需求中引領創新供給。
川茶集團董事長顏澤文表示,茶也要“泡”出創新味道,“我們創新川茶品牌建設,打造了中國茶行業第一個升級大區域品牌‘天府龍芽’。”
商業模式也在創新。走在成都大街小巷,紅旗連鎖隨處可見,直營門店已達2800家。創始人曹世如對無人自助收銀、掌靜脈支付等新技術手段瞭如指掌,“未來我們會運用大數據、雲平臺、智慧技術,打造智慧零售新模式。”
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飚看來,發展壯大離不開經營模式、人才體制和管理模式的創新。通過並購優質項目,迅速實現與國際接軌,是海特集團佈局飛行培訓領域成功經驗。“2008年,並購波音旗下的翱騰飛行訓練公司,進軍飛行員培訓領域,目前公司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第三方飛行培訓中心。”
跨越發展
加強研發投入,錯位發展
強化核心競爭力
“全省民營企業75%以上是個體工商戶,還沒有一家本土世界500強……全省民企研發投入強度只有0.56%,比全國低1.57個百分點。”大會透露的這組數據,讓不少民營企業家倍感重任在肩。
強化核心競爭力是成都先導藥物開發有限公司的選擇,近三年累計新簽合同價值59億元,其中2018年新增30億元。核心競爭力,是自主新藥研發管線,為中國腫瘤疾病治療生産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新藥。
不少民企把錯位、人才培養等作為突破重點。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是競爭‘法寶’。”四川高原之寶牦牛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世全説,很多企業都在生産黑白花牛奶時,他們公司生産的牦牛奶恰恰可以走“小眾、高端、特色”路線。高原之寶正在同一家法國企業合作研發牦牛奶酪,已生産300公斤,“下一步,我們要建院士工作站,開發更加適合中國人口味的牦牛奶製品。”
成都市極米科技公司擁有專利超過400項,還入選中國硬獨角獸TOP100。董事長鐘波希望,能將在川企業以及高校相關科研資源進行整合,打造全國甚至全球領先的世界一流光學實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