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成為經濟副中心?既考“基本功”也看“撒手锏”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18-11-15 09:21:18 編輯:張林 點擊:

  四川區域發展思考爭創經濟副中心③

  競 技 者

  樂山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樂山為全省區域中心城市、支援樂山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並鼓勵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為樂山加快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推進高品質發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全市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領會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這一奮鬥目標是樂山加壓奮進、跳起摸高,展現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檢驗標準,以等不起的緊迫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確保把省委給我們描繪的“願景圖”轉化為樂山高品質發展的“施工圖”和“實景圖”。

  (摘自樂山市委七屆五次全會公報)

  宜賓

  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拼搏實幹、加壓奮進,從現在起,用4年時間集中攻堅,力爭2021年全市經濟總量達到3000億元,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在全省“一幹多支”發展戰略中構築“宜賓強支”。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加快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奪取宜賓現代化建設新勝利而努力奮鬥!

  (摘自宜賓市委五屆六次全會公報)

  欲戴桂冠,必承其重。目前我省明確提出爭創經濟副中心的幾個城市都有一定基礎和優勢,但比照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的條件和要求來看,還有不小的距離,其共性問題在於經濟總量在全省經濟中佔比過小,體量最大的綿陽也僅佔5.4%。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后強認為,四川市縣經濟處於急劇變化之中,只要有特大項目落地,只要創新能力超常提升,排位隨時可能刷新。

  為爭創經濟副中心,不少種子選手都明確了目標和行動計劃。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專家組的建議是一套“組合拳”,以提升作為區域“帶頭大哥”的抱負、胸襟和能力。

  基本功

  牽頭培育完善的區域産業生態系統,促進整個區域産業現代化

  爭創經濟副中心,就不能只注重本地産業轉型升級和現代化進程,還必須通過自己的産業現代化為區域産業的現代化提供試驗示範,進而牽頭培育完善的區域産業生態系統,促進整個區域産業的現代化。製造業是現代産業體系的核心,爭創經濟副中心在製造業上必須拿夠分。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重點發展電子資訊、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等萬億級支柱産業。專家組認為,爭創經濟副中心的城市,首要任務就是緊緊盯住這五大萬億級支柱産業,依託自身和區域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稟賦、産業積澱等,科學選擇在全省乃至全國有比較優勢的製造業集群進行培育,為全省萬億級産業成長貢獻力量。

  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副主任王海林進一步給出了“出拳”的角度建議:

  首先看食品飲料産業。我省典型代表産品是白酒、茶葉、調味品、肉製品、小食品等。成都中心城市由於資源與環境的約束,難以大規模發展這類産業,其他城市可以依託自己或區域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並建設規模化的四川特色食品飲料加工基地。

  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建設技術創新體系,加速食品飲料産業新舊動能轉換。比如,以新建成的“白酒學院+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省食品發酵研究院”為基礎,建設生物發酵技術供給系統,提高白酒好酒率,縮短調味品生産週期;以“川農大+省農科院+地方專業性農研所”為基礎,圍繞食品飲料産業需要,調整農産品種植結構並建設原料基地;借鑒“眉山蔬菜種植+泡菜加工+東坡連鎖酒樓”模式,打造“田園—餐桌”的一條龍産業鏈。

  其次看能源化工産業。建議突出獨特資源優勢,建設全國性的清潔能源生産基地,打造能源化工産業集群。比如,水電、頁巖氣、核燃料、水風光儲互補調節全清潔能源系統、鋰電池等,這些産業符合國家的政策導向,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以頁巖氣為例,相關區域可在這些方面進一步發力。在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試點中,探索建立頁巖氣資源開發創新試驗區,形成央企、地方、社會資本多元開發的態勢,促進技術進步,降低開發成本;組建頁巖氣開採裝備製造産業技術聯盟,實現頁巖氣鑽探、壓裂、油田化學品、供電、廢水處理迴圈等成套設備就地製造服務;開展頁巖氣直接轉化技術産業化試驗,開闢頁巖氣長産業鏈、高端化應用路徑;發揮頁巖氣優勢,逐步用頁巖氣燃機發電替代燃煤發電,實施水、氣發電調峰互補,實現區域電力均衡外送。

  再看先進材料産業。我省有獨特優勢的産品有化工新材料、金屬材料、玻纖材料、硅材料、玄武岩纖維材料、碳石墨材料等。相關區域可在這些方面發力:引入中科院金屬所、成都有機化學所、四川大學、西華大學等專業學院組建先進材料創新中心,與相關企業合建專業實驗室;培育一批中小型材料企業,依託我省現有大宗基礎材料産品,專業化從事高、精、特、新、尖材料的開發,為電子製造、高端裝備、國防軍工産品配套;依靠技術創新,延伸基礎材料産業鏈,從原料—材料—製品—功能部件,提高加工增值效益;依託我省得天獨厚的竹資源,發展竹材料産業。

  撒手锏

  主動承接主中心城市産業轉移,幫助彌補主中心城市功能缺陷

  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不僅需要錘鍊引領和帶動區域整體協調發展的能力,還必須錘鍊承接和傳遞全省主中心城市輻射功能的能力,尤其要為主中心城市的主導産業發展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清潔能源等配套服務,克服産業發展的短板和瓶頸,在推動區域發展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過程中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西南交通大學副教授韓文麗形象地將主中心城市與副中心城市的關係比喻為“班長”和“副班長”。她認為這有兩層含義:一是“副班長”要有能力協助“班長”。協助的方式就是接受和傳遞“班長”的輻射,並放大這種輻射,彌補“班長”輻射不到或者輻射不足方面的缺陷。同時,要放大輻射,就必須使自己也成為一個輻射源,自己也能創造能量,否則只會使輻射衰減。

  具體到四川,王海林給出的建議是:

  要主動承接主中心城市裝備製造等産業轉移。成都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公園城市,按照這兩個定位,需要轉移一批製造業。比如,爭創經濟副中心的城市應利用自身資源、零部件以及交通優勢,主動承接成都重裝製造業的轉移,可以共建工業園、飛地工業園的方式,吸引成都以及成都經濟區重裝産業佈局,帶動本區域機械、材料等配套産業發展。我省在成都中心城市以外代表性産品是,水風光核燃機發電成套設備,節能環保裝備,工程機械,化工能源成套裝備,天然氣系統裝備,航空與交通運輸設備及零部件、鑽採完井裝備,鑄鍛件等,這些産品既可與中心城市産業配套,又可獨立形成區域産業體系。

  電子資訊産業由於歷史佈局的原因,目前主要集中在成都、綿陽等地。成都以電子電腦為主,綿陽以家電為主。我省電子終端的短板在手機。川南經濟區現在抓住沿海産業轉移的機遇,已引進一批手機組裝企業入駐,但能否在當地形成可生長的産業?在4G與5G網路即將換檔升級、手機製造業加速向品牌企業集中的新形勢下,還需看能否進一步完善配套支撐、技術創新能力跟進、産品升級,否則就只是過渡性産業。

  要承接主中心城市服務業轉移。近幾年成都服務業以高端化引領全省服務業發展,成都地區生産總值中服務業佔比超過53%,在全省服務業增加值中成都佔比超過40%。根據産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成都服務業將向提高水準和擴大範圍兩個維度進一步發展,這必然使成都主中心城市的服務功能向市州擴散和延伸。爭創經濟副中心的城市應抓住機遇,創造條件,率先吸引成都優質科研、教育、醫療、連鎖零售等資源。

  要彌補主中心城市功能缺陷。成都城市功能的一個最大短板是沒有水運,而水運是降低物流成本、擴大産品競爭半徑的重要交通手段。有條件的城市為成都補短,這是一個極重要的優勢,可以積極推進江河渠化與航電建設,將港口服務功能盡可能向成都延伸,也要加強港口與青白江鐵路集裝箱運輸站的服務連接,實現鐵公水聯運,為用戶個性化需求設計最優的運輸服務方式。

  加分項

  積極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增強生態、科教、醫療、文體等城市社會化服務功能

  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還必須全面增強城市社會化服務功能。專家組建議從四方面發力——

  一是增強生態服務功能。要根據獨特的生態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城市。建議從生態保護與城市增綠的雙重功效出發,加強城市河流、濕地的生態塑造;從增加綠化面積和發展産業的雙重目標出發,擴大林木、果蔬種植面積;加強水環境治理,實現工業企業全部入園,園區污水徹底處理、中水回用。鄉鎮生活污水、主要居民集中居住點污水要收集處理;農村垃圾收集回收到縣,按地域建垃圾焚燒發電廠;現有燃煤電廠,改造為垃圾燃煤混燒發電。

  二是增強科教服務功能。四川除成都經濟區科教資源比較優勢突出以外,其他經濟區都是短板。爭創經濟副中心的城市要率先著力彌補這一短板,實現對整個區域的創新驅動。需要建設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流程的高水準教育體系,這既可為引進高端人才增強吸引力,又可為培養後備人才打下基礎。要通過合辦、託管、自辦等方式引進教育品質較高的外地學校在當地合作建中小學,引進省內外高校在當地辦分院、獨立學院。要依託本地大中型企業,以産學研聯盟方式,引入省內外科研機構辦分院、分所。

  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尤為重要。四川省委黨校區域經濟教研部教授孫超英建議,要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以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為主體的區域科學創新體系、以仲介機構為主體的服務創新體系、以政府為主體的制度創新體系。

  三是增強醫療保健功能。這是經濟副中心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功能。建議引進川大華西醫院、省醫院、西南醫大、川投牙科等高端醫療資源,建設高水準醫療設施,建成一批三甲醫院與專科,使區域群眾就地實現大病、重症及時治療,為引進人才提供高水準醫療健康服務,並在雲、貴、渝毗鄰地區形成有影響力的服務能力,支撐醫衛健康産業的發展。

  四是增強文體服務功能。文體設施配置既可産生對科技與産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又要體現對區域其他城市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可通過運動會、文博會的輪流舉辦,促進城市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和完善,通過分會場的設置,推動區域整體文體設施的普及。建議借鑒日本長期跟蹤森林對人體健康的定量研究和在全球掀起“森林康養熱”的經驗,開展我省優勢資源——竹林對人體健康的定量研究,為健康生活方式作出科學的定量解釋,擴大我省旅遊康養資源和題材。

  他 山 石

  浙江:民營經濟特質影響副中心城市佈局

  浙江省的民營經濟特質深刻影響著浙江副中心城市的佈局、規劃和發展。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葉建亮認為,寧波和溫州成為副中心城市,首先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需要。杭州是浙北,寧波是浙東,溫州是浙南,寧波是傳統港口城市,臨港産業基礎較好。溫州是民營經濟發祥地,體制機制活躍,輕工業發達。

  寧波和溫州成為副中心城市,也是市場的選擇。兩個城市都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一定的人口規模。“溫州GDP總量比寧波少很多,在全國城市排在30位以後,但遍佈全球的溫商群體,造就了全市實際財富大大高於抽象的數據所能體現的內容。”葉建亮認為,選擇溫州作為副中心城市,一是體現了對民營經濟的重視,二是考慮到“溫州模式”對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

  兩地能成副中心城市,也和浙江的地理環境有關。浙江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寧波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距離省會杭州有150公里左右;溫州距離杭州有306公里,均滿足省域副中心城市距離省會超過150公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