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袁婧 熊筱偉
“11月,又有德陽從事應急管理的工作人員來香港交流。”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高級內地事務經理王紅,掰著手指數了數——在香港賽馬會的支援下,今年以來,香港和四川之間的互訪交流團已經有18個批次,累計超過1000人受益。
“沒有任何一個內地省份,像四川一樣和我們聯繫如此緊密,交流如此頻繁。”説到香港賽馬會(以下簡稱“馬會”)與四川攜手十年的友誼之路,王紅髮出這樣的感嘆。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香港賽馬會援助10億港元,援建的7個項目包括四川奧林匹克運動學校、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等。2014年7個項目全部援建完成後,雙方的聯繫並沒有就此而止。
“援建結束還有部分剩餘資金,我們都希望用於重建項目的持續發展。”王紅説,隨後雙方簽署香港賽馬會援建四川重建項目持續發展諒解備忘錄,確定將馬會援建剩餘資金1.62億元人民幣,用於馬會援建項目持續發展、援建項目後期交流合作及川港雙方一致認可的公益項目。
曾多次前往四川的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説,作為捐贈方,他們不僅希望看到硬體的提升,更願意以此為平臺,促進川港兩地人員的交流。
去年,四川與馬會援建四川重建項目持續發展合作協議簽署,確定馬會援建剩餘資金中的2400萬元人民幣用於川港人才交流計劃。圍繞醫療、衛生、康復、教育、民政及社會管理等領域,兩地人才開始頻繁走動。“我們計劃在3到5年內把這些項目完成,有一份心,盡一份力。”王紅説。
“走進漩口中學地震遺址,引發了我對生命的思考。”“專家授課、實地參訪讓我們對香港社會福利和社會組織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無論是香港學生赴川交流的感受,還是四川人才赴港的收穫,都讓香港賽馬會堅信:他們正在做著有意義的事情。
“四川人特別感恩,不管過去多少年,這份感情都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讓王紅尤為感動的是,曾經到香港培訓交流的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前副院長馬國中,十年來一直與王紅在微信上分享工作上的思考與打算,醫院的發展、馬會的消息,都是他們的交流內容。如今,馬國中已退休,交流卻沒有中斷。
“香港與四川有很好的合作基礎。”對於正在舉行的川港澳合作周活動,王紅説,她看到四川展現出更加開放的姿態,看到川港雙方把重建成果轉化提升為更高層次、更多領域合作的努力,“我堅信,川港的友誼還會延續,川港的合作還將更加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