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種幫扶措施不斷深入推進,省內對口幫扶取得階段性成就。但是,在實地調研中,視察監督組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委員們指出,省內對口幫扶工作在幫扶實效、幫扶工作創造性開展、社會力量的參與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①産業:發揮協作紅利,精準對接
産業發展,事關對口幫扶工作的成敗。視察中,委員們在一處易地扶貧搬遷點看到,這裡的安置農戶達幾千人,但周邊沒有耕地配套,也缺少清晰的産業規劃。“這樣的安排,難確保‘留得住’,距離‘能致富’有差距。”委員們指出。一些幫扶地和受扶地産業合作仍處於單向幫扶的狀況,協作紅利發揮不夠。受扶地普遍項目儲備不足,被動接受項目支援的多,一旦扶貧資金下達,顯得應對不足……
“幫扶地和受扶地需要精準對接,從長效去抓産業合作。”委員們建議,要重點指導受扶地按照全域、區域、流域規劃理念抓好産業規劃;要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穩定脫貧工作及生活培訓,確保農戶“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要在政策協同、資訊共用、服務合作、機制協調等方面加強合作。
“當前,各地建設了大量援建扶貧項目。”省政協委員雷同東、黃雪梅建議,應對扶貧項目建設特別是重點項目加大第三方監管介入力度,突出全過程監督、標準化評估,同時,把項目建設品質作為脫貧攻堅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並增加相應權重。
②人才:完善選派機制,形成最大合力
在視察監督過程中,委員們發現一些問題:部分地方人才選派和使用的統籌力度不夠,人才選派和當地需求難以精準對接;有些幫扶幹部素質能力與脫貧攻堅的需求還有差距;各地對幫扶幹部的經費保障和補助標準不統一。
委員們建議,要研究制定指導深度貧困地區做好對口幫扶資源力量統籌的意見,建立多部門協同推進工作機制,統籌協調各方面人才。一方面,幫扶地要充分考慮受扶地的産業基礎、脫貧攻堅突出短板等,推動幫扶幹部因地制宜找準幫扶雙方的契合點,瞄準貧困群眾脫貧目標精準發力;另一方面,受扶地要建立幫扶人才統籌管理使用機制,建立人才需求清單,加強與幫扶地的對接。
如何更大地激勵幫扶幹部的積極性?委員們建議,要健全完善幫扶地和幫扶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充分考慮制約因素,分類制定考核辦法。
③資金: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委員們發現,目前社會力量幫扶的參與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尤其在志願服務、公益扶貧濟困、吸納貧困人口就業等方面,還需要更多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其中。
委員們還建議,在符合支援貧困縣整合涉農資金要求的情況下,就對口幫扶資金使用管理制定規定,確保管理規範、風險可控、使用安全、提高質效。
“各受扶地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黃雪梅建議,通過制定以獎代補等普惠制政策,撬動更多社會資金、工商資本投資扶貧開發領域。只有實現互惠互利,才能形成高度市場化、有強大生命力、具有長效機制的産業扶貧模式。(記者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