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碧紅魏馮敬松
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巴蜀大地共慶豐收。9月23日,在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都江堰市全國分會場,處處瓜果飄香、人人喜笑顏開。在這個豐收的季節,大家用玉米、辣椒、水稻、鐮刀、釘耙等“三農”元素裝扮舞臺,表達豐收的喜悅。
會場內,鑼鼓喧天、共慶豐收;會場外,我省數以千萬計的農民,在各自的田間“舞臺”上,“演繹”豐收與精彩。
身份:返鄉創業者
故事:大膽創意讓林盤長出“新經濟”
千古一堰潤天府。在都江堰會場播放的大螢幕上,一幅幅水墨畫再現了千百年來水利工程造就“天府之國”沃野千里的歷史畫卷。
看台下,都江堰柳街鎮“豬圈咖啡”總經理宋建明,正是天府“農文化”的受益者。
2012年,宋建明返鄉創業時,在柳街鎮紅雄社區5組發現了一處廢棄的豬圈。宋建明年紀輕,腦子靈活,他大膽決定——把這個豬圈重新打造一番,開咖啡廳。“到都江堰青城山看山看水的遊客不少,但缺少一些能讓遊客駐足休憩、深度體驗川西農耕文化的場所。”宋建明説,為了原汁原味再現鄉村野趣,咖啡廳的一切用具都就地取材。
豬圈圍欄、豬食槽、鐵耙、鐵犁、打穀子用的拌桶……這些農村常見的生産生活用具經過精心改造設計後,宋建明的咖啡廳就這樣在一處林盤開了起來。充滿鄉野之趣的“豬圈咖啡”開業不到一年就迅速盈利,佔地面積從最初的七八畝擴展到如今的百畝。“充分把周邊各家各戶的林盤利用起來,這樣既保護了林盤,又讓林盤産生了經濟效益。”宋建明説,目前咖啡館年營業額達800萬元。
除了忙著迎接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和中秋小長假期間的客人,這幾天宋建明還在忙一件大事:打造鄉村原創音樂基地和音樂五線譜綠道等項目,把“豬圈咖啡”做大做強。“我相信,未來的每一天都將是豐收的日子。”
身份:專合社創始人
故事:鑽研出多項天麻培育及發明專利
在廣漢,數十輛收割機馳騁在萬畝標準化農田上;在廣元,精幹的男女老少站在糧倉前,看誰的穀子打得又快又多……當天,都江堰會場通過螢幕與全省多地連線,各地農民正以不同的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
做生産能手,要講究科技含量。
9月23日上午,瀘州市敘永縣三合堂種植專合社創始人萬永吉,在震東鎮石樁村天麻基地忙著照看天麻。就在2天前,敘永縣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魚鳧廣場拉開帷幕,萬永吉作為敘永縣十大主題先鋒人物出席了頒獎典禮。他一同帶來的,還有豐收節農産品大型走秀的“模特”:天麻。
2010年,萬永吉在1畝地上試種天麻,但連續3年均以失敗告終,一度虧了幾十萬元。此後,萬永吉去貴州、雲南等種植天麻主産地,跟農民同吃同住學經驗,自行總結出25道天麻種植工序,終於在2014年底種植成功,並在2017年獲得3項天麻培育及發明專利。
光有技術還不行,必須實現規模化生産才能獲得效益。而在萬永吉看來,這比技術研發更難。
“以前是粗活,現在要幹細活。”萬永吉説,種植天麻要經過20余道工序、3年種植週期,這期間不能産生差錯。為此,他組織技術人員在基地、在山上、在村裏甚至農戶家裏一遍遍對種植戶進行培訓。
最終,萬永吉的天麻迎來收穫:今年産量可達200噸,預計産值500多萬元;3年後産值可達5000萬元。“我希望10年內種植3000至5000畝天麻。”
身份:種植大戶
故事:種植柑橘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都江堰會場內,一個細節耐人尋味:坐在最前排的人,幾乎全是新型職業農民標兵和農業科技服務能手。當天,這20位代表身披紅色勳帶,上臺接受嘉獎。
充分肯定並尊重,這是對帶頭人最好的讚賞。而在四川廣袤農村,還有很多值得肯定與讚賞的帶頭人。
在南充市高坪區溪頭鄉金華村,4000余畝連片柑橘林和新建的高層農舍相映成趣。
6年前,金華村村民、柑橘種植大戶鄧東在老家成立了四川本味農業産業有限公司,目前是溪頭鄉種植柑橘的龍頭企業。近年來,該公司相繼流轉了溪頭鄉4265戶村民70%以上的土地,全部栽種以晚熟柑橘為主的優新品種。按照協議,流轉土地金按每畝每年400元至700元不等的價格支付給村民,每年柑橘收成由公司、農戶和專合社按6:3:1的比例分成。
“我現在管理著500畝柑橘林,公司以每畝每年500元的價格按季度給我發工資。”溪頭鄉鮮江村1組村民唐斌,是早期以土地入股的村民之一。9月23日,他正招呼著5個村民在果林裏打藥、育果和除蟲。唐斌説,每年除了土地流轉費、務工費和柑橘銷售分紅外,他和本味公司還簽訂了“反租倒包”合同,每畝地年産柑橘量超過2000公斤的話,多餘的産值由農戶和公司“五五分”。
像唐斌這樣的“小管家”在溪頭鄉共有18人。“一個人的豐收不算豐收,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才更有意義。”鄧東説,預計到2020年,在第3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近萬畝的柑橘林將全面挂果。“到那時,我們要熱熱鬧鬧辦一台晚會好好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