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之船在愛的“海洋”揚帆遠航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18-09-13 08:42:40 編輯:劉映紅 點擊:
  四川青少年赴俄交流團重回“海洋”全俄兒童中心,心手相連,山海不遠——
 
  “漂流瓶男孩”回來了。9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全會並致辭。談到東北亞各國人民在交往中結下的深厚友誼時,他講述了“漂流瓶男孩”席浚斐的故事。
 
  這兩天,這位北川男孩正隨四川青少年赴俄交流團重新回到位於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洋”全俄兒童中心。10年前離開時,他投下一隻漂流瓶,裏面放的紙條上寫著“我愛俄羅斯”;10年後回來時,他收到一艘小紙船,上面用中俄兩種文字寫著“俄中友誼萬歲”。
 
  和他一樣,那些曾在10年前獲邀來此療養的地震災區少年,如今都已長大成人。在這裡,他們與老朋友重聚,與新朋友相識。一艘小紙船,承載著他們的記憶,寄託著他們的期望。
 
  心與心的靠近
 
  汶川地震災區孩子在“海洋”全俄兒童中心的經歷,是中俄兩國人民一段共同的寶貴記憶
 
  9月9日,在開往“海洋”全俄兒童中心的大巴車上,白小喬一直拽著一條紫檀手鍊。從成都到北京,再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這條手鍊跟著她走了3000多公里。
 
  剛剛下車,白小喬一眼就認出了那位慈祥的老師。雖然相隔十年才有了再次擁抱,但兩顆跳動的心從未遠離。
 
  “您的睡眠不好,希望紫檀能夠有助您睡眠。”白小喬送上了定做的手鍊,老師則回贈以巧克力,“希望你的生活一直像巧克力一樣甜。”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900余名汶川地震災區兒童受邀到“海洋”全俄兒童中心療養。在這裡,他們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同俄羅斯朋友結下深厚情緣。白小喬和席浚斐都是其中的成員。
 
  10年前,結束療養離開中心時,只有13歲的席浚斐在一張小紙條上寫下“我愛俄羅斯……”他把心願裝進漂流瓶,放入大海。漂流瓶後來被中心工作人員拾到,在中俄雙方關注下,席浚斐的心願成真,如今已成為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的一名留學生。
 
  “希望幾十年後,當年輕人成為了爺爺奶奶,他們還會向孫輩分享自己在‘海洋’的經歷。”“海洋”全俄兒童中心主任安德列·巴濟列夫斯基説,這是俄中兩國人民一段共同的寶貴記憶。
 
  10年來,隨著友誼在感恩中深化、了解在交流中加深,巴蜀大地與遠東海港之間,更多的心在靠近。
 
  “送你一艘小紙船,希望我們友誼永存!”9月12日上午,還在讀高中的小夥子伊萬諾夫拿出自己折的一艘小紙船,送給交流團成員做紀念。上面用中俄兩種文字寫著“俄中友誼萬歲”,漢字寫得很工整。
 
  伊萬諾夫是席浚斐和同伴最近認識的新朋友之一。伊萬諾夫説,自己常常聽説2008年發生在這裡的故事,被中國人民的堅強與勇敢深深折服。
 
  手和手的相牽
 
  中俄兩國年輕人希望一起做些有意義的“小事”,並謀劃在更廣泛領域內開展合作
 
  9月9日,一支“藏羌鍋莊”舞蹈拉開了重聚活動的序幕。兩國青年手牽著手,踏著同樣的節奏,跳起歡快的舞蹈。
 
  包餃子、烙煎餅,則是接下來幾天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來自什邡的小夥子肖宇説,中國青年第一次用平底鍋學做煎餅、俄羅斯青年第一次學習包餃子,大家的動作都很笨拙,甚至還把麵粉粘在了臉上,但絲毫未影響大家的熱情。
 
  從一起跳一支舞、做一頓美食開始,這些年輕人也在謀劃在更廣泛的領域內開展合作。
 
  這兩天,賀丹在中心結識了不少新朋友,他們的討論話題從興趣愛好到學習方法,再到國家之間的合作,愈加廣泛和深入。“俄羅斯人民曾給了我們無私的幫助,而現在,我們能夠為兩國的發展做點什麼?”這是24歲的賀丹從上大學開始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10年前,從未出過遠門的賀丹第一次坐飛機前往俄羅斯“海洋”全俄兒童中心,這次遠行讓她樹立了做外交官的夢想。2012年,賀丹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四年後考上北京大學研究生。如今,她希望儘快與俄羅斯夥伴牽手,一起做些有意義的“小事”。
 
  就在四川青少年赴俄交流團重回“海洋”全俄兒童中心之際,中俄地方領導人代表也在同一個城市展開對話。做大合作蛋糕、共用合作成果——中俄地方合作新時代的美好藍圖令人期許。強化與俄地方政府間友好關係、密切經貿往來、深化教育人文交流——四川與俄羅斯地方合作前景廣闊。
 
  席浚斐對這場對話十分關注。在他看來,在災難中歷經磨礪的中俄友誼,一定會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在俄羅斯和中國,那麼多人給了我愛,讓我夢想成真。作為親歷者,我們更要努力做好友誼的傳播者,為中俄青年的相識、相知做貢獻。”
 
  符拉迪沃斯托克,這個遠東的深水良港,見證著友誼之船揚帆遠航。(記者吳憂李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