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松
進入8月,我省“放管服”改革再添兩項重大舉措:省級以上開發區建設60余個審批便民示範區;省政府辦公廳發文要求,今年底實現全省範圍內企業開辦時間壓減至5個工作日。
近年來,我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持改革導向、突出便企利民、注重結合實際,走出了一條具有四川特色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之路。
近期,來自我省權威機構的營商環境調查數據顯示,全省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目前企業日均新登記量達711戶,較2013年增長171.3%。
簡政放權 有效化解公章“四面圍城”
近日,新晨新材料有限公司經理何俊傑來到新津縣行政審批局,為一個新項目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何俊傑知道以前辦這個許可證怎麼也得等一個星期。但審批局在認真審查資料後,當天就發放了許可證。
從“一個星期”到“一天”,是新津縣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帶來的效果。2015年10月,新津成立行政審批局後,將涉及規劃、建設、環保等22個縣級部門承擔的173項行政審批事項集中劃轉到審批局, 同步啟用審批局審批專用章,切實解決行政審批事項分散、公章“四面圍城”、審批“萬里長征”等問題。
目前,我省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已擴大到13個市(州)51個縣(市、區),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各試點地區許可權集中度平均達到80%。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我省簡政放權“重頭戲”。我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部署要求。2013年以來,先後對應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245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21項,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這一類別。
商事制度改革紮實推進。我省創新探索“1+X—N”模式,2017年實行“20證合一”;今年6月,我省又整合11個部門(單位)13項涉企事項,在全省範圍內實行“33證合一”,營造出良好市場環境。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明顯。省工商局抽樣調查表明,93.5%的樣本企業認為四川審批效率有較大提高,91.6%的企業表示行政審批事項下放對企業帶來便利。
放管結合 規範權力強化依法監管
8月27日,崇州市綜合執法局執法人員張斌等人來到中鐵二局位於該市的一處項目工地開展噪聲檢查。張斌一邊檢查一邊用手持執法終端向總部上傳音頻視頻,工作人員是否規範執法、企業是否依法施工一目了然。
簡政放權後,如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我省穩步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在成都、攀枝花、瀘州等8個市(州)開展試點。崇州市開發運用綜合行政執法智慧服務平臺,通過大數據打通城管、住建、規劃等多領域,進行綜合執法管理,既提高效率,也將權力關進“數據的籠子”。對此,中鐵二局經理周文峰體會很深:“崇州市自從有了綜合執法大隊,檢查少而強,執法更透明。”
我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可點可圈之處還包括,把編制實施“兩表兩單”作為放管結合工作的有力手段。
有權必有責。在依法行政進程中,我省實現省、市、縣行政許可事項歸類、名稱、編碼、法定依據“三級四同”,初步建起具有四川特色的主體責任表和具體責任表,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兩表兩單”權責框架,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責任所在必須為”,強化了部門監管責任。
在商事制度改革中,我省40個省級部門(單位)、21個市(州)和183個縣(市、區)基本建立“一單兩庫一細則”,市場監管日常檢查實現“雙隨機”方式全覆蓋。
優化服務 便企利民提效增質
“真快,明天就可開展業務。”8月24日,瀘州創客企業服務有限公司經理曾雪粼到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綜合服務大廳為公司註冊。一個上午,他的公司就設立登記成功。
這是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在全國首創試行企業開辦小時清單制取得的效果。該片區創新推出企業開辦事項1小時、3小時、6小時辦結“三張清單”,實現企業開辦不同事項的限時辦結。
在“放管服”改革中,如何優化服務?以便企利民為目標,我省鼓勵各地各部門探索先行,形成經驗後積極穩妥推廣。成都、瀘州積極推進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承諾制改革試點,初步形成“承諾+代(幫)辦”的新型企業投資項目管理模式,試點項目從落戶到開工平均時間縮短50%以上。
在省級層面,我省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目前90%以上省本級實施的行政許可、行政確認、依申請的其他行政權力事項以及公共服務事項達到“最多跑一次”要求。
服務企業上,全省發展改革系統大力推進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臺“一網通辦”,98.8%的企業投資項目實現“不見面、不跑路、全網辦”。上半年全省投資項目核準平均辦理時間8.56天,同比縮短11.1天。
省商務發展事務中心發佈的資訊顯示,我省投資環境持續改善帶來投資“洼地效應”,國內其他地區對川投資額由2013年的660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18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