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開展“陽光問廉”工作,探索媒體暗訪曝光、群眾現場監督、紀檢追責問責的一體化監督模式
□本報記者陳松
7月30日晚,資陽市雁江區萇弘文化中心,資陽市第六期“陽光問廉·面對面”全媒體直播節目開播,可容納幾百人的演播大廳座無虛席,臺上就座的該市數名黨員領導幹部面對的是一場辛辣尖銳的提問。
這樣的場景在我省21個市(州)已成常態。從2016年起,在巴中市率先試點的基礎上,四川在全省推廣“陽光問廉”,探索媒體暗訪曝光、群眾現場監督、紀檢追責問責的一體化監督模式,即“紀檢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截至目前,全省共開播節目492期,現場“問廉”提問13808個,涉及部門(單位)3127個、黨員幹部4587人,累計問責2218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028人。
問清問題根源 問出責任所在
“農村堡坎品質不合格,標準怎麼制訂的?”
“堡坎建設過程怎麼監管的?”
……在資陽市“陽光問廉·面對面”全媒體直播現場,因雁江區保和鎮四方碑村12組新修堡坎被大雨衝垮等問題,保和鎮負責人被由四川日報、資陽日報等媒體記者組成的媒體觀察團輪番提問和點評,當場紅臉出汗。
紅臉出汗的背後是少數幹部責任意識的缺失。
“坐北朝南,站在政府立場考察民意;坐南朝北,站在百姓立場監督政府。”2015年9月,履新4個月的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雁飛在與媒體懇談時就提出,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通過輿論監督帶動群眾監督,打造輿論監督的“麻辣燙”品牌。
2017年,省紀委、省委宣傳部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陽光問廉”工作的通知》,明確“陽光問廉”採用“市級主辦+縣級自辦+市縣聯辦”模式,各市州每年至少播出節目4期,開啟了監督新模式。
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告訴記者,“陽光問廉”不同於一般的電視問政:“它緊扣‘廉’的主題,內容涵蓋作風建設、落實‘兩個責任’、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等全面從嚴治黨的多個方面。”
“‘陽光問廉’堅持不綵排、不預演、不通氣,真刀真槍、揭短亮醜、辣味十足,通過主持人犀利發問、網民尖銳質問、觀眾現場辣問,力求問清問題根源、問出責任所在。”已經多次擔任“陽光問廉”媒體點評嘉賓的成都日報記者李影説,為確保節目應有的“辣”味,“甚至連參與拍攝者都是在節目現場才首次看到暗訪視頻。”
讓批評直言不諱 讓監督無處不在
幾年來,“陽光問廉”始終保持“麻辣”的銳度,讓批評直言不諱,讓監督無處不在,讓“四風”無處遁形。
一次節目上,廣元市拆遷辦主任對市政府引進的重點企業建設用地難的問題輕描淡寫、顧左右而言他,主持人和現場觀眾則“打破砂鍋問到底”, 連續追問9次,最後令該主任紅臉出汗、如坐針氈。
隨著“陽光問廉”的常態化,廣元市“陽光問廉”節目主持人何芳發現,從一開始的不習慣、推脫責任到後來的直面問題、立行立改,參與節目的領導幹部的認識和態度正在發生變化。
7月13日,因下屬木門鎮茶園荒廢問題,旺蒼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譚江第三次坐在廣元市“陽光問廉”節目的臺上。面對提問他不遮掩、不回避,有一説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當時在臺上就只想著把事情來龍去脈解釋清楚,下來抓緊解決問題。”
3年來,“陽光問廉”直擊庸政懶政、劍指不作為亂作為,成為黨員幹部轉變作風的“助推器”,解決了一批過去長期未能解決的“老大難”問題。2017年,全省黨風廉政建設群眾滿意度指數達到85.87,實現連續6年提升。
“問廉”必問責 問責問到底
“陽光問廉”,絕不僅僅是在臺上一“問”了之。
“2018年度首期‘陽光問廉’曝光問題中,全市共立案審查3人、誡勉談話4人、廉政提醒談話或約談12人、通報批評黨組織1個。”7月12日的遂寧市2018年第二期“陽光問廉”直播,以通報上期曝光問題的整改和問責情況拉開序幕。
每一期節目開始,對此前曝光的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公開反饋,已是各地“陽光問廉”的常規做法。
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問廉”必問責、問責問到底。自貢市“問廉”行政權力依法公開運作不規範問題,一次性問責51人,在當地黨員幹部中引起震動。
同時,各地對節目曝光的問題實行掛牌督辦、整改銷號,既對問題整改情況跟蹤回訪,又對共性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7月11日,記者在彭州市看到,“成都面對面 監督問責第一線”全媒體直播完後兩小時,彭州市委賡即召開問題整改部署會。自貢市“鹽都問政”曝光富順縣大坡上水庫淹沒區移民搬遷問題,30天后問題全部得到解決,省級重點工程大坡上水庫工程順利開工。遂寧市曝光射洪縣農村土坯房安全隱患問題後,射洪縣對全縣農村土坯房進行全面排查,通過維修加固、拆除重建等方式,解決36161戶群眾住房不安全問題。
“陽光問廉”備受我省幹部群眾青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5000余萬人次收聽收看“陽光問廉”,電視收視率、廣播電臺收聽率屢創新高。“陽光問廉”成為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生動注腳。